掏空行为
掏空行为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619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学习与探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现代商业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年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前沿国际研讨会、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第16届中国财务学年会等;掏空行为的相关文献由126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宪敏、严太华、何芳丽等。
掏空行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196篇
占比:99.69%
总计:26278篇
掏空行为
-研究学者
- 姚宪敏
- 严太华
- 何芳丽
- 吴思翔
- 唐庆
- 李静
- 毛建辉
- 王书琴
- 王博杨
- 耿嘉成
- 许婷妮
- 陈云娟
- XU Yanfang
- Yuhui Wu
- 丁晓慧
- 乔贵涛
- 代文
- 余玉苗
- 储成兵
- 刘姗
- 刘峰
- 刘耀娜
- 刘轶
- 刘际陆
- 史宏梅
- 吕长江
- 吴思翔1
- 吴育辉
- 吴虹仪
- 唐棠
- 唐清泉
- 奚荣建
- 孙亚奇
- 孙佳珍
- 孙光国
- 孙冰
- 孙成
- 宋忠诚1
- 尹隽1
- 岳华
- 巩静
- 常晓红
- 张光利
- 张学洪
- 张思宇
- 张敬敬
- 张文静
- 张曼丽
- 强国令
- 徐国君
-
-
李梦瑶
-
-
摘要:
股权质押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其因便利性、高流动性等特点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青睐.但是频繁的股权质押也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九鼎投资的研究,对其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下实施的掏空行为及导致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预防资本市场股权质押下掏空行为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
-
张文静
-
-
摘要:
本文以舍得酒业被控股股东天洋控股违规占用资金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对上市公司被“ST”公告发布前后10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掏空行为会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较大的波动,引起消极的市场反应。结合结果,本文对证监会监管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
戴明禹;
孙光国
-
-
摘要:
运用2008—2017年度沪深A股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的家族企业数据,对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掏空行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家族成员CEO与非家族成员CEO角度探寻家族企业CEO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与掏空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与掏空行为的关联性较强,家族CEO会增加内部控制缺陷与掏空行为的关联性,非家族CEO则会抑制内部控制缺陷与掏空行为的关联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制衡度高的治理结构、较高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政治关联能相应减弱家族企业利用内部控制缺陷掏空中小股东利益的倾向.研究结论可拓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视角,也可为监管抑制家族企业掏空行为提供启示与借鉴.
-
-
韩晨杰;
胡北忠
-
-
摘要:
随着大量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被曝光,使用案例分析这种行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拥有上市公司绝对控制权的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关联交易、提供违规担保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文章以?STYH的大股东YH天成集团对上市公司掏空行为为例,分析YH天成集团作为大股东?STYH所使用的掏空手段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最后为如何规避大股东掏空行为提出建议.
-
-
王爱群;
刘耀娜
-
-
摘要:
文章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的退出威胁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当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低,管理层和控股股东财富集中度越大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创新投资促进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抑制管理层私利及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投资.研究结论证实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会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为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
王新红;
饶书源
-
-
摘要:
本文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集团化经营视角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投入;第二,相比于独立上市公司,集团化经营加剧了股权质押对公司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第三,相比国有企业集团,民营企业集团进行股权质押后对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第四,集团化经营的企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是影响创新的重要路径,掏空程度越高,资金占用越多,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越强.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是:第一,应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进行限制,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第二,应重点关注我国集团化经营的上市公司,打造符合我国特色的集团分类分层治理模式.
-
-
肖嘉宁
-
-
摘要:
股权质押受到众多上市企业的喜爱,但其也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具体取决于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例如,大股东利用股权质押实施掏空行为,就会损害公司价值。而大部分掏空行为都是在证监会关注或公司经营因掏空行为受到重大影响时才被发现。以索菱股份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其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的掏空行为,如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虚构客户等带来净利润亏损严重等经济后果,并为防范大股东掏空公司提出相关建议。
-
-
代文;
张思宇
-
-
摘要:
为探讨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时是否会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以2015-2019年所有的A股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探讨掏空行为、家族管理涉入与家族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掏空行为不仅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而且显著影响了企业的创新产出,表明家族企业的掏空行为能够显著抑制企业创新;家族管理涉入对掏空行为与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表明当家族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由家族成员担任时,削弱了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对创新投入强度的负向影响。
-
-
-
沈丽英;
储成兵
-
-
摘要:
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非常普遍,虽然名义上属于股东的个人行为,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会造成一些重大影响,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变、控股权易主,从而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当股市处于下行周期或震荡剧烈时,因股权质押引发的爆仓案时有发生,由股权质押引起的个体风险以及对整个资本市场引发的冲击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
-
-
-
许艳芳;
XU Yanfang
- 《2014年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前沿国际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借用社会资本相关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国有上市公司民营化过程中,原管理层借助社会资本,通过隐形控制掌控上市公司,进而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通过对广东博信这一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发现:在中国民营化的现实背景下,国有上市公司原管理层利用国有产权转移的机会,调动各种社会资本,实现对上市公司的隐形控制并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确实存在.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在国有股股权转让的现实背景下,原管理层调动各种社会资本变相掏空上市公司的证据,丰富了掏空的相关理论;本文也有助于学术界和实务界从社会资本这一视角,重新审视掏空行为中控制权这个重要概念.
-
-
Yuhui Wu;
吴育辉
- 《第六届中国金融学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或者现金分红本身就是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以1998-2007年830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现金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现金分红并非大股东掏空行为;相反,现金分红有助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