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股东

大股东

大股东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3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4篇;相关期刊1021种,包括法人、英才、中国经济周刊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等;大股东的相关文献由219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生、赵琳、王熙上等。

大股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31 占比:98.24%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69%

专利文献>

论文:34 占比:1.07%

总计:3187篇

大股东—发文趋势图

大股东

-研究学者

  • 陈生
  • 赵琳
  • 王熙上
  • 刘坤轮
  • 严学锋
  • 张刚
  • 楚林
  • 王邃
  • 卧龙
  • 张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越
    • 摘要: 近几年来,股权质押的融资方式逐渐盛行,与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具有高效、快捷、流程简单的特点,大股东将公司持有的股权作为标的物进行质押,以此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股权质押成为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最受青睐的融资方式。然而,近几年股权质押的融资方式在我国刚刚开始盛行,股权质押在我国资本市场上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股权质押引起的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权转移风险等;股权质押加剧两权分离,使控股股东低成本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逐渐引起市场参与者及外部监管机构的重视。随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外部监管机构如何才能帮助上市公司尽量规避风险,发挥股权质押的积极作用;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并不成熟,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如何加强风险管理,避免风险隐患,实现公司价值的提升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探讨。本文以泰和集团为例,研究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产生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发挥股权质押行为的积极作用。
    • 梁艳; 钟智宇; 常媛
    • 摘要: 2017年定向增发新规出台后,定增金额及数量逐渐减少,然而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层出不穷。资产注入式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首选,利于减少同业竞争,但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的风险。文章采取案例研究法对DT公司定向增发市场反应、注入资产质量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剖析,发现定向增发对企业来说只有短期的效应,长期效应不显著甚至产生负效应,文章深入发掘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进而从政府、企业及中小股东角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 傅立立; 陈震; 吴风云
    • 摘要: 基于200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研究了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供应链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公司供应商集中度越低,并且该效应在财务风险更大、第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更高以及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视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为一种“风险信号”进行了风险规避,大股东股权质押引致了公司的供应链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质押比例越高的公司,其短期和长期的偿付风险越高,供应商对股东质押行为的风险规避是对未来偿付风险的理性预期。本文的研究关注了一个新颖而重要的课题,即股东股权质押不仅仅是一种股东融资行为,而且可能衍生公司经营层面的供应链风险。
    • 刘岩
    • 摘要: 文章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考察了大股东退出威胁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股东退出威胁降低了现金持有水平;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大股东退出威胁影响现金持有水平的中介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持股市值高时,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越强,从而降低现金持有水平;而加强大股东减持管制削弱了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文章为完善大股东治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企业现金持有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建议。
    • 余文涛
    • 摘要: 定向增发作为股权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式,程序上的简单、高效降低了其融资难度,但许多大股东利用程序上的便利进行资本套利,既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又破坏了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现状,近年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融资需求愈发多样,融资规模愈发庞大,解决定向增发中的不良资本运作问题不仅在当下尤为重要,还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纵深发展扫清障碍。本文从定向增发市场现状、存在问题、资本套利行为及相关政策建议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定向增发中的资本套利行为进行分析并总结对策。
    • 徐梦雨
    • 摘要: 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在大股东持股和CEO权力的调节下,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并无区别;但在大股东持股和CEO权力的作用下,两者均会削弱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CEO权力比大股东持股的削弱能力更显著,同时在高行业竞争研究中和区分产权性质后都可以得出此结论。
    • 颜洁; 李志益
    • 摘要: 文章以2007—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大股东数量与企业盈余质量关系。结果表明:当企业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即数量较多时,企业盈余质量显著提高,这种提升效果在审计质量差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文章的发现有利于为从公司治理层面和资本市场层面提升企业盈余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 董锦怡
    • 摘要: 业绩预告作为一种上市公司重要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提高信息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激烈讨论。文章从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两方面梳理了国内外近十年来与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查清研究脉络,为未来研究业绩预告和完善业绩预告制度提供思路。
    • 王明虎; 常楠楠
    • 摘要: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频繁推出高额现金股利政策,这种政策基于何种目的,其效果如何,值得研究。文章以数理模型推导大股东基于股权变现价值最大化目的的股利政策选择机制,并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大股东的股票禁售期、宏观经济形势等影响因素与企业变现性现金股利支付的关系,以及变现性现金股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处于禁售期内的上市公司会倾向于提高股利支付率;宏观经济形势较好时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提高,但变现性现金股利水平降低;变现性现金股利会减损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变现性股利会提高财务风险,降低投资效率,从而降低企业价值。本研究为上市公司超额现金股利政策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
    • 吴国鼎
    • 摘要: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