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4081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双足与保健、内蒙古中医药、皮肤病与性病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四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经方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全国第十三次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学术交流会等;掌跖脓疱病的相关文献由6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仁、李秉煦、李铁男等。

掌跖脓疱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2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4081 占比:99.46%

总计:54373篇

掌跖脓疱病—发文趋势图

掌跖脓疱病

-研究学者

  • 张福仁
  • 李秉煦
  • 李铁男
  • 丁秋允
  • 于延
  • 刘拥军
  • 刘洪普
  • 吕新翔
  • 孙鹤春
  • 张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毅; 张杨琳; 宋燕飞; 陈婷; 卢建华
    • 摘要: 目的探究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8月本院门诊收治的89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对照1组(n=29)及对照2组(n=30)。治疗组给予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对照1组给予308 nm准分子治疗,对照2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方法(PPPASI)评分、临床疗效、照射次数、照射强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3组PP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3组PPP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PP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照射次数少于对照1组,照射强度小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效果显著,起效快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齐宝鹏; 郭靖雪; 木其日
    • 摘要: 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PPP)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皮损局限于掌跖部位,特点为红斑、脓疱,常伴有角化和鳞屑,患者自觉瘙痒或疼痛[1]。本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虽然皮损面积较为局限,但因其发病部位的特殊性,不但影响患者的行走及工作,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对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文就PPP的研究进展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 摘要: ·茶叶巧治急性咽炎取适量茶叶,用纱布袋包好,放于杯中,用沸水泡出茶叶汁(比饮用茶叶汁稍浓),待其稍凉后再用蜂蜜适量搅匀,每隔半小时用此茶漱喉,并慢慢咽下。为巩固疗效,愈后再继续服用2天。·治掌跖脓疱病验方患了掌跖脓疱病,可取栀子、黄芩、蒲公英、金银花各10克,野菊花3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板蓝根15克,白茅根30克,生苡仁15克,苦参10克。每日用一剂,用水煎出药汤,分两次服用,然后再煎一次,用来外洗患处,每日洗2次,每次20分钟即可,坚持1~2个月便可见效。
    • 王宇; 彭琛; 陆家睛; 虞英媛; 于倩; 史玉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 PP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试验的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PPP患者共73例,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以2倍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为起始剂量、中剂量组(以4倍MED为起始剂量)和高剂量组(以6倍MED为起始剂量)。各组均接受每周3次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持续12周。分别评估治疗第0、2、4、6、8、12周时掌跖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lmoplantar pustular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p-PASI)和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分,并记录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结束时均获得良好疗效。高剂量组pp-PASI降低(26.92±4.90)较中、低剂量组pp-PASI降低更为显著(21.05±4.48,17.3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患者DLQI评分均有改善,高、中剂量组DLQI评分改善快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2/24,50%)。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掌跖脓疱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以6倍MED为起始剂量,每次治疗较前一次递增20%可较快达到满意疗效,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应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在选择剂量前对皮肤厚度及皮肤类型进行评估。
    • 王志芳; 章振林
    • 摘要: 分析3例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同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本文3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起病年龄46~56岁,病程0.5~8年,均同时存在骨关节和皮肤损害,骨关节损害出现均早于皮肤损害,均主要累及胸肋骨和胸锁关节。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核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27,HLA-B27),碱性磷蛋白(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骨钙素等]。全身骨显像均可见典型“牛头征”,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均可见病变部位骨质硬化、关节受累,其中2例可见溶骨性破坏。总之,SAPHO综合征是一种以皮肤、骨及关节异常为特征的罕见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当骨痛时有溶骨性、硬化性或肥厚性骨病变等影像学表现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而全身骨显像有助于早期诊断。
    • 林立; 王姗姗; 杨素清
    • 摘要: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饮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对IL-36亚家族和IL-23、IL-17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蜈蚣败毒饮联合NB-UVB治疗,对照组仅用NB-UVB治疗,最终去除脱落病例,治疗组完成35例,对照组完成31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掌跖脓疱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PPPASI评分),对比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对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记录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L-36亚家族和IL-23、IL-17因子的水平,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治疗组IL-36γ、L-36Ra、IL-23、IL-17与PP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1)经治疗,两组PPPASI评分均降低,治疗第4周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8周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总显效率达77.14%(27/35),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IL-36α、IL-36β、IL-36γ、IL-23、IL-17水平均降低,IL-36Ra水平升高,且治疗组IL-36γ、IL-23、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IL-36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治疗组患者ΔIL-36γ、ΔIL-36Ra、ΔIL-17水平与ΔPPPASI分值均呈现出线性正相关(P<0.05)。(5)治疗期间,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纠正服用方法后不适症状消失;治疗组2例、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皮肤局部不良反应,均调整照射剂量后继续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蜈蚣败毒饮联合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能与其对IL-36亚家族和IL-23、IL-17因子水平的调控,进而影响IL-36亚家族通路与IL-23/IL-17炎症通路有关。
    • 张学翔; 周蓓蓓; 魏华
    • 摘要: 目的探讨SAPHO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对9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8例有典型皮肤掌跖脓疱病,6例有胸锁关节炎;9例均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提示受累骨关节放射性浓聚影,其中1例发现有“牛头征”;1例进行胸锁关节病理组织检查,提示活检部位炎细胞浸润,炎性肉芽组织形成。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云克治疗,1例患者加用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治疗6个月。结论SAPHO综合征的诊断主要基于2012年Nguyen等提出的SAPHO综合征诊断标准,全身骨显像检查对于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免疫抑制剂是主要治疗方法,生物制剂可用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该病临床罕见,临床中需要警惕该病。
    • 张树元; 张沁园; 张潇
    • 摘要: 瘑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常见瘙痒、渗出以及脱屑等临床表现.该病极其顽缠,病情迁延,可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古代对瘑疮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古代医家对于瘑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论述颇详,但对其证治分型却鲜有记载."湿热生虫"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是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笔者通过对中医文献的研究,认为瘑疮为病,当主责于"湿热生虫".在中医"湿热生虫"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又将该病分为虫邪在表、虫在肌肉、虫入血分及虫毒日久四型,并分别对每一分型的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进行总结,以期为瘑疮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 何春燕; 覃叶萍
    • 摘要: 关注手部卫生及手部健康问题是预防疾病、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手部健康尤为重要.手部基础护理包括加强防护,减少刺激,使用润肤剂.而针对皮肤疾病,如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以外用疗法为主,手部湿疹、汗疱疹及掌跖脓疱病可采用内服外用等多种疗法.本文旨在探讨手部皮肤的常见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为手部皮肤的护理和常见疾病治疗提供思路.
    • 杜紫微; 王贺朋; 刘文超; 郝宏艺; 王根会
    • 摘要: 目的 观察浅层X线放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42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予SRT-100浅层X线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对照组(21例)每天予阿维A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治疗结束6个月和12个月后的皮疹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6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浅层X线放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其远期复发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