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
火针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22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0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83218篇;相关期刊402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新疆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全国针灸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研讨会暨甘肃省针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十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暨第三届亚洲针灸高层论坛等;火针的相关文献由43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岩、黄蜀、周震等。
火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3218篇
占比:97.64%
总计:85231篇
火针
-研究学者
- 李岩
- 黄蜀
- 周震
- 刘保红
- 林国华
- 焦召华
- 陈纯涛
- 李彬
- 杨素清
- 胡凤鸣
- 谌莉媚
- 马新平
- 吴祖兰
- 徐家淳
- 曹玉霞
- 王成
- 王桂玲
- 周玉明
- 张雪英
- 李领娥
- 王世广
- 程素利
- 陈晓强
- 韦英才
- 冀来喜
- 张品
- 洪秋阳
- 王海军
- 赵志恒
- 赵金荣
- 黄时燕
- 刘璐
- 刘艳伟
- 孟爱霞
- 张天生
- 张彩荣
- 张晓杰
- 张颜
- 李丽霞
- 李萍
- 林诗雨
- 梁子茂
- 王鹏
- 石庆荣
- 聂巧峰
- 胡素叶
- 艾明媚
- 蔡志敏
- 邓懿
- 金泽
-
-
韩志敏;
王玄;
苗晋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火针配合针灸疗法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66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配合针灸疗法,为期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行为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配合针灸疗法能够改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提高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曾少君;
郑敏钦;
翁财
-
-
摘要:
目的:探究火针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PGF_(2α)、PGE_(2)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火针组采用火针针刺十七椎、三阴交(双侧)、关元、气海、次髎(双侧),药物组采用内服西药,针刺组采用普通针针刺十七椎、三阴交(双侧)、关元、气海、次髎(双侧)。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96.7%)优于针刺组(86.7%)和西药组(83.3%)(P<0.05);三组治疗前后PGF_(2α)、PGE_(2)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GF_(2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PGE_(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但火针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其疗效机制与经期外周血中PGF_(2α)、PGE_(2)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中PGF_(2α)、升高PGE_(2)水平发挥止痛作用。
-
-
薛立文;
王桂玲
-
-
摘要:
贺氏无痛进针法是“贺氏三通法”针刺操作中的一个环节,贺普仁秉承古人“针入贵速”“令志在针”思想,其独特的毫针努劲单手进针法、飞针单手进针法、火针进针法操作要领明晰,进针过程注重带气进针、治神守神、刺有深浅。为达到无痛,提出了二指禅、顶指法、夹木锥、捻线法等特色练习法,并身体力行,勤练功法,提高疗效。临床上综合运用三通之法,同一患者接受不同针具的刺激,无痛进针法减少了患者皮卫之气的损伤,消除了其对针刺的恐惧,使其经气顺达。
-
-
闫敏;
张艳林;
王海军;
郭健;
李亚杰;
曹玉霞
-
-
摘要:
[目的]为临床中诊治舌下腺结石(鬼齿)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介绍一则将舌下腺结石误诊为舌下腺囊肿,使用火针点刺促进结石排出的医案,通过详细阐述诊治过程,并从中、西医角度切入,结合舌下腺结石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讨论诊疗思路及误诊原因。[结果]舌下腺结石的临床表现与舌下腺囊肿相似,缺乏相关检查时无法明确诊断,极易误诊,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中医对本病病机及治疗的记载较少。患者初诊诊断为舌下腺囊肿,以火针点刺促石排出,最终明确诊断为舌下腺结石,随访一年间未有复发。遇舌系带一侧肿痛时,基于舌下痰包"宜用铍针"的思想,选用新九针之一师氏粗火针,以肿为腧,意外使结石排出,机制与火针点刺痛风患者肿痛所在,促使痛风结石及痛风盐结晶排出类似。[结论]临证遇舌系带一侧肿胀时,需先辨别舌下腺囊肿与舌下腺结石。本例以火针点刺舌下腺结石起效,可为临床中诊治舌下腺结石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
陈朝霞;
张广中;
赵京霞;
王燕;
底婷婷;
李萍
-
-
摘要:
皮肤科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且病种繁多,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现代医学治疗皮肤科疾病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容易耐受或依赖、不良反应多、易复发等问题。中医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火针是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尤其在皮肤科领域具有疗效独特、适应证广泛、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关于火针操作及诊疗评估尚缺乏国际公认的规范,研究级别较低,因此未来应合理设置样本量、对照干预、疗效指标等,完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促进火针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
王少博;
秦涛
-
-
摘要: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与糠酸莫米松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抗炎及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以及服用防风通圣汤,治疗组额外行火针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湿疹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皮损处皮肤水分和油脂含量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05%(P<0.05)。治疗后,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症状积分中瘙痒程度、受累体表面积、颜色、丘疹、鳞屑、肥厚苔藓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水分、皮肤油脂含量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4、IL-10含量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RP、IL-2、IL-6含量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与糠酸莫米松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并调控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分泌含量。
-
-
陈亚军;
刘爱平
-
-
摘要:
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后的常见后遗症,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其治疗棘手,颇具挑战,目前尚未有公认的理想治疗方案。验案为病程3年的顽固性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笔者以"肘痹(寒凝瘀滞)"论治,宗"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的指导原则,为其行2次毫火针治疗,效果显著。查阅文献,尚未有此类报道。遂详细记录为本案,并简要分析其获效的中西医机制,以供同道交流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提供一种新思路。
-
-
刘征;
林欣;
毕海洋;
于楠楠
-
-
摘要: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2例SHSⅠ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组采取浮针联合火针疗法,隔日治疗1次;两组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治疗3周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上肢水肿分级评分和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变化,取治疗前后血液检测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变化,并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均P<0.05),FMA总分较同组治疗后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周后CGRP、S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3周后水平(均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火针可以短时间内调节血液中CGRP及SP水平,明显缓解肩手综合症患者的疼痛、水肿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患侧上肢活动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
-
刘婷婷;
房慧;
万焰;
刘林莉;
姚琴;
曾慧;
欧阳飞
-
-
摘要: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联合火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皮损部位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ALA-PDT治疗,联合组给予ALA-PDT联合火针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皮肤生理指标、皮损部位炎性因子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74.51%,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明显升高,pH值、皮肤经皮水丢失量(TEWL)、红斑指数(EI)、黑色素指数(MI)、皮损部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且除pH值以外联合组各指标升高或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5.49%)显著低于对照组(47.09%,P<0.05)。结论:ALA-PDT联合火针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同时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皮损部位炎性因子水平,该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陈娜;
朴冰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威伐光+普瑞巴林+火针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普瑞巴林药物完成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威伐光+普瑞巴林+火针完成疾病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不良反应(头晕、嗜睡)总发生率、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常规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5);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6.85±1.15)分同常规组(6.89±1.1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2,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VAS评分(3.69±1.05)分、治疗后8周VAS评分(1.71±1.13)分、治疗后16周VAS评分(0.37±0.05)分均低于常规组的(5.57±1.07)分、(3.95±0.99)分、(2.21±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2、8.694、67.855,P<0.05)。结论威伐光+普瑞巴林药物+火针联合应用后,可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增强,并确保其疼痛程度获得显著改善,促进其预后水平提升。
-
-
洪秋阳;
杨惠民;
王世广
- 《北京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比较灵龟八法结合火针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针刺组(45例)和药物组(45例),共剔除3例,最后针刺组44例,药物组43例.针刺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火针背俞穴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睡前半小时口服艾司唑仑片l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Epworth思睡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药物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中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头晕、心悸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Epworth评分、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2%(41/44),高于药物组的83.7%(36/43,P<0.05). 结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较艾司唑仑能更有效的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提高日间的觉醒程度.
-
-
白俊嫄;
魏清琳
- 《甘肃省针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通过对导师甘肃省名中医魏清琳主任医师火针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相关文献的分析,分别对火针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注意事项进行系统、规范的总结.从而扩展火针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火针疗效,促进火针疗法发展.
-
-
-
余沛豪;
马骏;
王述菊;
王中明;
王彬;
王琪
- 《中国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位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人,采用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25人,采用0.05%卤米松乳膏涂擦于皮损局部,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穴位埋线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
-
-
陈期发
- 《第十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暨第三届亚洲针灸高层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人临床30年中,应用火针20多年治疗超过了三万例,总结了火针在本地的应用与疗效.举凡普通针灸能够治疗的疾病,火针皆能胜任,而火针的治疗特色却是其他针法所无法比拟,而他表现最特色的是充分体现了"浅刺"和"点刺"的优点,这样的刺法是其他针具所无法比喻的针法.火针能够在浅表性的骨关节和肌腱韧带点刺,同时散发特强的针感也是火针最大的特色。酒精灯的改良酒精灯与钨丝火针紧密相联,就是要用酒精灯把火针烧到红亮发白,迅速进针随即出针(少数留针),由于点刺法多数与人体近距离操作,故酒精灯不宜过大,避免因远距而影响施针失误,刺及重要器官,如眼周,颈项的穴位,也不宜应用止血钳夹紧酒精棉花(很容易掉落烧伤病人),尤其近眼眶,弹响指,淋巴核等。火针要时刻磨尖利这是火针应用的技巧。同时,点刺后的痛感火针后引起的痛感,分为下针当时的剧痛,针后能在短时间内很快止痛,然后一般过了一天患处有些病人反而会感觉更痛,这是微创伤引起反应,像这样的病人继续治疗几次后就停止再针,当作一个疗程,连续观察两个星期,大多数的患者就这样痊愈,这也是火针的特效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