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血栓作用

抗血栓作用

抗血栓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5545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食品与药品、中成药、血栓与止血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国际脑心同治高峰论坛、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等;抗血栓作用的相关文献由44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明、彭师奇、王玉记等。

抗血栓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5545 占比:99.76%

总计:55678篇

抗血栓作用—发文趋势图

抗血栓作用

-研究学者

  • 赵明
  • 彭师奇
  • 王玉记
  • 吴建辉
  • 韩爽
  • 李燕婧
  • 任宏雪
  • 彭莉
  • 蒋珍藕
  • 陈晓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恒飞; 韩燕星; 蒋建东; 王玉红
    • 摘要: 血栓性疾病是指血栓的形成及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等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据统计,全球心血管疾病年死亡人数高达1860万,而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是造成全球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静脉血栓的年发病率也近千分之一[2],血栓脱落迁移极易造成致命性肺栓塞。此外,大量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了较高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尤其是在重症患者中,新冠病毒感染特有的机制引起了机体高凝状态[3],中外新冠治疗指南均指出了抗凝、抗栓治疗的必要性[4]。多年研究表明,一些中药有效成分在防治血栓性疾病方面作用显著,如葛根素注射剂、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等,药理学研究已证实它们具有较强的抗凝、抗血小板功能。本文对具有抗血栓性疾病作用的植物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张丽; 王海燕; 王艳芳; 吕军宁
    • 摘要: 门静脉血栓(PVT)是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会反复出现难治性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1]。早期抗凝治疗能提升PVT再通率,但由于凝血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常规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钠等应用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会增加抗凝方案的选择困难度。利伐沙班属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高选择性,能直接抑制凝血因子Ⅹa,从而抑制凝血酶形成,发挥抗血栓作用,对凝血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Child-Pugh B级肝硬化合并PVT患者48例,旨在探讨利伐沙班口服抗凝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李芳芳; 卫莹; 刘雪; 沈明花
    • 摘要: 目的:研究榆干离褶伞溶栓酶(Lyophyllum ulmarium fibrinolytic enzyme,LUFE)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LUFE低、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以外,其余4组均以三氯化铁建立颈动脉血栓模型.造模前阳性对照组和LUFE低、高剂量组分别以10 mg/kg mb阿司匹林以及100、400mg/kg mb LUFE灌胃7d.观察血栓质量和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E-选择素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为观察LUFE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在体外以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观察LUFE对大鼠富血小板血浆中P-选择素、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和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glycoprotein IIbIIIa,GPIIbIII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观察LUFE对大鼠血小板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LUFE能明显减轻血栓质量和血管受损程度,抑制血栓模型大鼠血清sTM、E-选择素、TF、TNF-α、IL-6和PAF水平的上调,下调血小板CD62P的表达.同时,在体外LUFE能够下调胶原诱导的富血小板血浆中P-选择素、β-TG和GPIIbIIIa水平,下调血小板PI3K、Akt和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LUFE具有抗血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UFE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有关.
    • 唐惠兰; 李姗姗; 袁佩灵; 江焱; 唐娇娇; 林翰文; 胡光
    • 摘要: 目的旨在采用苯肼(phenyl hydrazine,PH)和盐酸肾上腺素(adrenaline hydrochloride,AH)诱导稳定的斑马鱼血栓模型,并研究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化PH及AH诱导斑马鱼血栓模型建立的条件,包括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染色时间、鱼龄4个方面;将斑马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剂组(PH/AH处理)、阳性对照组(PH/AH+阿司匹林处理)和给药组(PH/AH+20/40/60μmol/L LIG)进行给药处理。对于实验结果的判断,主要通过在进行给药处理后,用邻联茴香胺染色,并用Image-Pro Plus 6.0计算尾部染色面积的方法,定量分析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苯肼的最优诱导条件为浓度0.75μmol/L,诱导时间24 h,染色时间35 min,诱导时鱼龄2 dpf(days post-fertilization);盐酸肾上腺素的最优诱导条件为浓度15μmol/L,诱导时间16 h,染色时间30 min,诱导时鱼龄4 dpf。LIG对斑马鱼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佳浓度在20~40μmol/L范围时,可以从尾静脉处观察、检测到血栓生成显著减少。结论LIG在斑马鱼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最佳浓度为20~40μmol/L。
    • 唐惠兰; 李姗姗; 袁佩灵; 江焱; 唐娇娇; 林翰文; 胡光
    • 摘要: 目的旨在采用苯肼(phenyl hydrazine,PH)和盐酸肾上腺素(adrenaline hydrochloride,AH)诱导稳定的斑马鱼血栓模型,并研究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化PH及AH诱导斑马鱼血栓模型建立的条件,包括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染色时间、鱼龄4个方面;将斑马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剂组(PH/AH处理)、阳性对照组(PH/AH+阿司匹林处理)和给药组(PH/AH+20/40/60μmol/L LIG)进行给药处理。对于实验结果的判断,主要通过在进行给药处理后,用邻联茴香胺染色,并用Image-Pro Plus 6.0计算尾部染色面积的方法,定量分析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苯肼的最优诱导条件为浓度0.75μmol/L,诱导时间24 h,染色时间35 min,诱导时鱼龄2 dpf(days post-fertilization);盐酸肾上腺素的最优诱导条件为浓度15μmol/L,诱导时间16 h,染色时间30 min,诱导时鱼龄4 dpf。LIG对斑马鱼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佳浓度在20~40μmol/L范围时,可以从尾静脉处观察、检测到血栓生成显著减少。结论LIG在斑马鱼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最佳浓度为20~40μmol/L。
    • 方锋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对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抗血栓作用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3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阿司匹林(300 mg,qd)+氯吡格雷片(75 mg,qd)]和试验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0.2 g,qd)].所有患者均从术前一周开始服药持续到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对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后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抗血栓作用明显,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陈晓军; 韦洁; 蒋珍藕; 农云开; 李燕婧; 严克俭
    • 摘要: AIM To study the antithrombotic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 (CKEAF).METHODS To observe the antithrombotic effects of CKEAF on tail thrombotic mouse models and arteriovenous bypass thrombotic rat models induced by carrageenan,and in vivo thrombosis rat models induced by FeCl3.The serum levels of ET-1,6-keto-PGF1α,TXB2 in rats were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and the level of NO was determined by nitrate reductase method.Rat models of acute blood stasis were further established for hemorheological study.RESULTS CKEAF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blackened thrombotic tail of carrageenan-treated mice.Rat models shared significant wet weight loss in arteriovenous bypass thrombosis and in vivo thrombosis,increased levels of NO,6-keto-PGF1α,decreased levels of ET-1,TXB2,and decreased whole blood and plasma viscosity (rats of acute blood stasis model).CONCLUSION Significant antithrombotic effects by CKEAF may contribute to elevated levels of NO,6-keto-PGF1α,and decreased levels of ET-1,TXB2,and lowered whole blood and plasma viscosity.%目的 探究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建立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血栓模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FeCl3诱导大鼠体内血栓模型,观察该部位抗血栓形成的作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ET-1、6-keto-PGF1α、TXB2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再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该部位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可显著减少角叉菜胶诱导小鼠黑尾血栓数量和黑尾长度;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FeCl3诱导体内血栓模型的血栓湿重显著降低,血清中NO、6-keto-PGF1α水平增加,ET-1、TXB2水平降低;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降低.结论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6-keto-PGF1α水平,减少ET-1、TXB2水平,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