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分子肝素治疗

低分子肝素治疗

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0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22231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山东医药、现代医药卫生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第三届亚太地区透析通路会议&2017年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术年会等;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相关文献由328位作者贡献,包括冼洪光、梁维基、王德尚等。

低分子肝素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2231 占比:99.96%

总计:422385篇

低分子肝素治疗—发文趋势图

低分子肝素治疗

-研究学者

  • 冼洪光
  • 梁维基
  • 王德尚
  • 王成勋
  • 王静
  • 陈太鸿
  • A.
  • Alexander G. Turpie
  • Betsy MacKinnon
  • C.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敦卫; 覃敏珍; 程吉云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患者在使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HLAP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27例治疗组除了常规胰腺炎治疗再加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探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70.37%)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3,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8、6.678,P<0.05).结论:将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应用于HLAP患者时,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朱建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ICU收治的84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各项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后,炎性指标hs-CRP、 PCT、 D-二聚体表达显著下调, MODS发生率降低,对于脓毒血症应早期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炎性反应的发生。%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for anticoagulant therapy on the blood coagulation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Methods A total of 84 cases of sepsi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quall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 The serum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procalcitonin (PCT) and D-Dimer, and the incidence of MOD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rapy, the inflammatory marker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MOD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After anticoagulant therapy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the expression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ncluding hs-CRP, PCT and D-Dimer, and the incidence of MODS of sepsis patients decrease significantly. Early anticoagulant therapy should be taken for sepsis patient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 李波
    • 摘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疗效。结果:疗效显效72例,占75%;有效20例,占20.8%;无效4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 吕丽波
    •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诺肝素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的疗效.方法 分析54例COPD伴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临床治疗,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27例.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钠4000 IU,1次/d皮下注射;两组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肺功能、指脉氧变化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依诺肝素钠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指脉氧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肺功能两组未见差别(P>0.05).并且无出血、药物过敏等副作用.结论 依诺肝素钠联用治疗COPD血栓前状态,能够迅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预防血栓,有效、方便、安全,没有增加风险,可以常规使用.
    • 陶余华
    • 摘要: 目的 通过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的观察,探讨其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对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脑梗死的办法,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全面观察记录工作,最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比.结果 通过对两组脑梗死患者使用的不同治疗方法,最终有效率情况也不尽相同,治疗组的有效率已经达到90%以上,从临床治疗实践证明治疗组所采用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的最终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所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治疗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症状,而对照组所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其自身限制性.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患者较为安全、合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值得临床治疗广泛推广.
    • 庞利红
    • 摘要: 目的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溶栓疗法及低分子肝素(LMWH)疗法对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共分3 组,溶栓治疗组(n=65)、LMWH 治疗组(n=76)和对照组(n=57),三组均进行了基础治疗,溶栓组静脉滴注尿激酶,LMWH 腹部皮下注射LMWH(一天2 次,连用治疗10d).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来评价三组病例的治疗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1d 进行测评,同时观察溶栓组和LMWH 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Rankin 量表评分和 NIHSS 评分:在治疗后21d 三组的评分均有所改善,溶栓组和LMWH 评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 < 0.05),其有效率分别为90.7% 和86.7%,高于对照组的63.3%(P < 0.05);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其凝血功能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均没有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的发生.结论 溶栓治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基本一致,均好于对照组,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黄文祥; 康少岩
    • 摘要: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成功后前DIC患者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DIC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2007~2009年经CPR成功后病史资料46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DIC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结论:CPR后前DIC期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抗凝治疗使DIC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