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病毒疗法

抗病毒疗法

抗病毒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62393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肝胆病杂志、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5年学术会议、第四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第11届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年会等;抗病毒疗法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M·海姆、M·萨拉森-菲利波维奇、W·菲利波维奇等。

抗病毒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2393 占比:99.84%

总计:62490篇

抗病毒疗法—发文趋势图

抗病毒疗法

-研究学者

  • M·海姆
  • M·萨拉森-菲利波维奇
  • W·菲利波维奇
  • F·H·T·董
  • J·K·奥尔布雷克特
  • 刘凯
  • 危北海
  • 张万岱
  • 张展
  • 徐克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秀秀; 杜文玲; 占思思
    • 摘要: 目的:观察被动免疫疗法联合抗病毒疗法对妊娠合并乙肝患者母婴阻断成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13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69例。单药治疗组采用替诺福韦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替诺福韦联合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谷氨酰转肽酶(GGT)、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统计对比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新生儿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以及母婴阻断成功率,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AST、GGT水平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清ALT水平及HBV-DNA载量更低,ALT复常率(91.3%)、HBV-DNA转阴率(87.0%)、阻断率(97.1%)、HBsAb阳性率(97.1%)升高,HBsAg阳性率(0)、HBV-DNA阳性率(1.5%)、新生儿IgA、IgM、IgG水平以及并发症(2.9%)降低(P<0.05)。结论:采用被动免疫疗法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妊娠合并乙肝,可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提高患者肝脏功能、免疫功能,提高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改善新生儿免疫能力,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母婴阻断效果更佳。
    • 刘国庆
    • 摘要: 目的 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对其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2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用药依从性较差的23例患者归为对照组,而用药依从性较好的29例患者归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生存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265.32±101.43)mm3高于对照组,且病毒载量(0.12±0.10)IU/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3.176,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生理质量(9.10±0.38)分、心理质量(7.70±0.61)分、社会独立性质量(7.97±0.88)分、社会关系质量(3.27±0.4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91、8.392、7.209、4.267,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6.55%,病死率为3.45%优于对照组的73.91%、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遵医嘱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其病毒载量,提高其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有利于其获取更好的生存质量.
    • 张勇进; 程劲光; 刘建国; 李玲
    • 摘要: 本文通过正文搜索目前临床资料和参考现有的文献显示,陈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使和临床治疗的参考.最新的指南推荐covid 19α-干扰素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还可以选择氯喹,盐酸阿比多尔,中药辨证论治.针对这36例病人中有7例使用达卢那韦.期间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并无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达卢那韦与利托那韦或其他抗逆转录病毒病毒药物合用显示,"达芦那韦、阿比多尔替诺福韦+拉夫米定"对covid-19的一定疗效,多种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适用.covid-19中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 摘要: 武田制药(Takeda)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抗病毒药物Livtencity(maribavir,TAK-620),用于移植受者对常规抗病毒疗法难治的(有或无基因型耐药)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Livtencity具体适用于:接受实体器官移植(SOT)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成人和儿科患者(年龄≥12岁,体重≥35 kg),治疗对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西多福韦难治的(有或无基因型耐药)移植后CMV感染。Livtencity通过抑制CMV蛋白激酶pUL97的活性,阻断病毒复制。
    • 赵振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艾滋病抗病毒疗法治疗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经诊断艾滋病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予以抗病毒疗法,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比治疗前显著更高(P<0.05);年龄≥40岁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比年龄<40岁患者患者显著更高(P<0.05);全程服药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比存在药物漏服现象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患者应用抗病毒疗法治疗后可增加CD4+T淋巴细胞水平,提示抗病毒疗法对HIV病毒复制具有抑制作用,可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过程,以控制病情进展.
    • 贾蕙华; 李开文; 梁淑家; 陈钦艳; 王学燕; 杨庆利; 任创创; 胡莉萍; 方钟燎
    •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BV/HIV共感染者HBV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23例未进行HAART的HBV/HIV共感染者(组1)和80例已接受HAART的HBV/HIV共感染者(组2)血清标本及其临床资料.对所有血清标本HBV DNA聚合酶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和测序,并构建基因进化树,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耐药突变相关因素.结果 有86例HBV DNA成功扩增并测序(组1有69例,组2有17例);组2耐药突变率(76.5%,95%CI:56.3%—96.7%)显著高于组1(1.4%,95%CI:-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55,P<0.05).两组患者中,耐拉米夫定的主要耐药突变形式是rtL180M+rtM204I+rtL80I(35.7%,95%CI:10.6%—60.8%);耐恩替卡韦的主要耐药突变形式是rtM204V+rt L180M(71.4%,95%CI:47.7%—95.1%);未发现替诺福韦酯耐药突变.组2有5例(6.3%)HBV病毒载量超过10×106拷贝/mL;其中1例治疗方案里含替诺福韦酯且已治疗4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ART是唯一与耐药突变发生有关的因素(P=0.0001,OR=195.757,95%CI:14.14—2711.00).结论 抗HIV治疗可导致HBV/HIV共感染者HBV耐药突变率增高,在HAART治疗方案中替诺福韦酯不能完全抑制HBV复制.
    • 曹世敏
    • 摘要: 目的 研讨抗病毒疗法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艾滋病患者做观察统计,所选患者均接受抗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方案(HAART)治疗,24周后评估方案的应用疗效对患者血清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和病毒载量情况.结果 500例患者接受HAART方案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升高427例,稳定48例,下降25例.病毒载量低于检测值有454例,控制率90.8%,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的血清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提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HARRT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且对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行,值得推广.
    • 彭慧敏; 田居灵
    • 摘要: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联合抗病毒疗法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1,6-二磷酸果糖,对比两组患儿的疾病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CK、CK-MB、LDH、HB-DH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指标水平均得到优化,干预前后相比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CK、CK-MB、LDH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 0.05,HB-DH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可优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 彭慧敏1; 田居灵1
    • 摘要: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联合抗病毒疗法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1,6-二磷酸果糖,对比两组患儿的疾病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CK、CK-MB、LDH、HB-DH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指标水平均得到优化,干预前后相比P0.05。结论在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可优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