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批评艺术

批评艺术

批评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68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096篇;相关期刊444种,包括现代领导、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教育艺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未来班级与班主任核心素养和能力”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学术论坛等;批评艺术的相关文献由69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明钢、胡红梅、张鹏睿等。

批评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5 占比:5.8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096 占比:94.17%

总计:11783篇

批评艺术—发文趋势图

批评艺术

-研究学者

  • 刘明钢
  • 胡红梅
  • 张鹏睿
  • 王善明
  • 王建平
  • 胡正强
  • 陈静
  • 陈飞燕
  • 乔潮
  • 何志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英勇
    • 摘要: 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它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或表扬的方式来构建师生关系.相比之下,批评教育作为一种以否定、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看似与赏识教育格格不入,但两者之间有着有机共生的联系.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在赏识教育中适当运用批评艺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引导,对缺点进行指正,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和班级管理效率.
    • 江小娣
    • 摘要: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班级的建设和学生学习状况及心理状态的把握。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速度也转快。小学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和督促学生学习,也要注重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和心理状况的了解,小学生由于思维状况发展有限,对待是非的观念也不够清晰和准确,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能会有一些行为偏差。班主任要通过批评教育来引导其纠正。但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尊严,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注重批评的艺术。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 曾洁梅
    • 摘要: 新课改下,小学德育受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实施方法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足,自控能力差,在小学德育中教师需要掌握批评的艺术,不能盲目苛责,而是要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并积极去改进和完善,这样才是德育的本质目的。本文从新课改角度来分析小学德育的批评艺术,并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落到实处,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 张文影
    • 摘要: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不断提升批评艺术,为班级管理增添更多智慧和活力。围绕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积极通过有效批评给予干预,不断优化批评的内容、形式和时机,通过侧面提示、间接暗示、科学评价等有效批评策略,不断提升管理班级内在动能,引导学生能够理性地认可班主任的批评,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
    • 李金莲
    • 摘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一个成年人都会经常犯错,何况是一个初中的孩子。教育学生是一门艺术,尤其批评学生。对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初中阶段学生,如果依然使用大声呵斥的方式,那么就会使得学生逆反的事情出现。刺挖苦不是爱,人身攻击更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工作者自身也是从懵懂少年走过,班主任工作离不开爱和宽容,用爱淡化缺点,使用宽容理解学生,那么才可以达到“其师、信其道”的建设效果。因此,本文以初中班主任管理为基础,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紧接着,立足实际,针对性的建立批评艺术教育路径。
    • 刘凯
    • 摘要: 因为初中生还处在成长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强,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违反纪律、上课开小差、丢三落四等,每一位学生每天出现各种大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出现下滑的现象。
    • 黄霞芳; 邓志宏; 沈瑗; 刘红梅
    • 摘要: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都存在差异,师生之间难免出现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尊重人格和期待成长的理念,提高自身判断力和直觉力,灵活多变地运用批评方法,使批评成为艺术,提高批评的育人效果。
    • 黄启恒
    • 摘要: 班级管理工作的出现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施展师德师风的重要舞台。班主任是班级的重要组织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整个班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所以班主任应该积极地运用批评艺术,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微笑接受批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杨梅; 甘国洪
    • 摘要: 批评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修养,从而少犯错误。批评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其方法和艺术,使批评能够产生激励的效果。适当、适度的批评对学生的耐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帮助。
    • 黄霞芳; 邓志宏; 沈瑗; 刘红梅
    • 摘要: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都存在差异,师生之间难免出现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尊重人格和期待成长的理念,提高自身判断力和直觉力,灵活多变地运用批评方法,使批评成为艺术,提高批评的育人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