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9473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江西省第十四次麻醉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8全国心胸麻醉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相关文献由506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建荣、查本俊、吴志云等。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473篇
占比:99.65%
总计:49645篇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研究学者
- 郭建荣
- 查本俊
- 吴志云
- 杜金满
- 王永盛
- 谢平
- 谭冠先
- 金孝岠
- 屈强
- 庄新茂
- 张宗泽
- 曾庆华
- 李建国
- 杜朝晖
- 柯剑娟
- 沈华春
- 潘志浩
- 王心田
- 王焱林
- 王辉辉
- 胡振快
- 郑进
- 马龙先
- 高晓秋
- 黄长顺
- 黎玉辉
- 乔瑞冬
- 仇艳华
- 任利远
- 任芹
- 何雁冰
- 傅建学
- 刘兰
- 刘军
- 刘合年
- 刘洋
- 刘洪珍
- 刘陕岭
- 卢明军
- 卢锡华
- 叶占勇
- 周一
- 周志伟
- 周桥灵
- 周颖
- 唐显玲
- 喻君
- 孔岚
- 廖美娟
- 张媛
-
-
姚文娟;
赵孝生;
颜巍
-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凝血纤溶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112例作为观察组,未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1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凝固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clause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比较两组病人鱼精蛋白用量、肝素用量及异体输血量;比较两组不良预后(凝血功能障碍、院内死亡率及肾衰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鱼精蛋白用量、肝素用量、PT、APTT、FIB及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体输血量及凝血功能障碍、院内死亡、肾衰竭预后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等容稀释性血液稀释能够减少异体输血量和预后不良发生率,而对凝血纤溶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
-
张建军;
曾思;
雷迁;
徐广民
-
-
摘要:
血液稀释已是患者围术期循环管理与血液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脑氧供需的平衡。血液稀释后可造成急性稀释性贫血,虽然通过增加脑血量、脑氧摄取率可以维持基本的脑氧需求,但是在一些特殊手术,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中,血液稀释的代偿机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在这些手术中,患者大脑所面临的的缺氧风险也较普通手术高。所以明确血液稀释对脑氧供需的影响机制以及在一些特殊手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等问题对指导临床使用血液稀释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
-
李雪;
花义斌;
胡晓;
许珍真;
孔昊
-
-
摘要:
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lateletpheresis,APP)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血液保护措施,是指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通过血液分离设备将采集的静脉全血分为浓缩红细胞、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三种成分,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按需回输给患者[1],其本质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一种形式。APP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因该类型术中需不同程度的低温以及使用肝素抗凝,上述因素通常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减弱。全血储存(whole blood storage,WBS)作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经典形式,能够减少异体血输注,是有效的术中血液保护措施[2-3]。心脏手术前进行APP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以及围术期异体血输入量,具有确切的血液保护价值[4-5]。但APP在非心脏手术中是否能发挥与WBS类似的血液保护效果,尚有待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拟比较APP与WBS在非心脏高出血风险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
-
李敬业;
钟丽萍;
李玥颖
-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颅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组,其中将采用控制性降压治疗的33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治疗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H、PaO2低于麻醉后术前,PaCO2高于术前,但是两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减少失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血气指标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手术.
-
-
符明明;
李晶晶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颅脑手术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患者在颅脑手术中采用异体输血,研究组换患者在颅脑手术中采用ANH自体输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输血前及术后1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气分析指标[酸碱度(PH)、(PaCO2)、氧饱和度(SpO2)],血液稀释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及凝血指标[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评估ANH自体输血的效果.结果 输血前,研究组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小时,研究组Hb、Hct水平较输血前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自体输血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能降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指标影响,有效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
-
-
叶天湛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肝癌切除手术中运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的节血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肝癌切除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每组患者50例.A组患者先施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再联合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控制;B组患者只采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控制;C组患者既不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也不采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控制.观察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乳酸的水平变化,记录三组患者的尿量、出血量、异体出血量及输血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血乳酸(LAC)水平和术中的排尿量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相比,A组、B组的患者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相比于C组患者明显有减少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患者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比B组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中心静脉压技术中有着良好的节血效果,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和对异体输血量的需求,同时ANH联合CLCVP技术对器官的安全及组织供氧无明显的影响,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可广泛的运用于临床治疗中.
-
-
尹磊;
徐佳明;
吴敬医;
段立双;
卫含伟;
金孝岠;
郭建荣
-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脑电双谱指数与肌松效应的影响,探究含有麻醉药成分的自体血回输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体质量55~80 kg,ASAⅠ~Ⅱ级,预计术中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A组为进行ANH组,在麻醉诱导平稳后实施ANH,血细胞比容(Hct)目标值28%~30%;B组为对照组,即术中常规补液,不进行ANH。于术毕回输自体血时(T_(1))、回输10 min(T_(2))、20 min(T_(3))、30 min(T_(4))、40 min(T_(5))、50 min(T_(6))、60 min(T_(7))各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值)及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前(T 0)及T_(7)时点血气变化,观察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苏醒质量。结果:A组BIS值在术后T_(6)、T_(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在术后T_(7)时点乳酸(Lac)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Aldret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NH后术毕自体血回输可增加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加深患者的麻醉深度,增强肌松效应,使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拔管时间延迟。
-
-
-
徐佳明;
周晓芳;
康逸群;
李振洲;
郭建荣
-
-
摘要: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患者采取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术中自体血回输后对患者脑电双谱指数(BIS)及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骨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NH组(A组)和常规输血输液组(C组).A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平稳后经桡动脉采集自体血行ANH,主要手术步骤完成后回输采集自体血.C组按常规输血输液处理.分别观察血液稀释前(T1)、血液稀释后即刻(T2)、血液稀释后30 min(T3)、血液回输后(T4)、术毕(T5)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BIS值及肌松效应指标.结果 A组较C组总入量及尿量均增多(P均<0.05);T4时A组HR高于T1和C组(P均<0.05);T3、T4时A组BIS值低于T1和C组(P均<0.05),T5时PTC高于T1(P<0.05).结论 骨科患者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整个术中肌松效应无明显变化;自体血液回输时脑电双谱指数降低,应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
-
-
张卉颖;
何绮月;
江起庭;
方郁岚;
郭琳
-
-
摘要: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血液资源紧张.为保证胸外科限期四级手术顺利开展,关注用血安全,我院制定疫情期间相应预警及诊治方案,将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应用于胸外科限期四级手术准入患者,当出血量大于600 mL或监测发现血红蛋白(Hb)<80 g·L-1或红细胞压积(Hct)<25%时,将预存的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ANH应用于胸外科限期四级手术为患者争取围术期用血安全的保证,获得手术时机,增加更多生存机会,并杜绝异体血输血相关感染.COVID-19疫情期间ANH在胸外科限期四级手术中的应用能保证用血安全.
-
-
-
-
徐露露;
赵文胜
- 《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会年会暨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BT)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自体血回输的相关文献资料,现就其临床应用及对机体的影响做一综述.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血回输不仅不良反应少,还避免了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更节约了血液资源,同时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具体分析了贮存式自体血回输(preoperative autologousblood donation, PABD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H )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三种自体血回输方式。
-
-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8全国心胸麻醉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
| 2008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将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LR)、佳乐施Gelofusin(R);GEL、羟乙基淀粉液(6%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 HES)进行中度和重度急性等容体内和体外血液稀释后,对兔凝血功能、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的影响.rn 方法:中国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1)乳酸林格液(LR)组(n=10);(2)佳乐施(GEL)组(n=11);(3)羟乙基淀粉(HES)组(n=9);兔在麻醉后经耳缘中动脉采集稀释前血样.体外稀释在10ml注射器内以倍比稀释至50%和75%;体内稀释在右股动脉放血同时,经耳缘静脉以同样速度输入上述三种液体进行5096稀释,继而进行75%稀释.稀释后每隔5min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体温,每次稀释完成30min后经股动脉采取血样,测定动脉血气、电解质、红细胞压积(Hct)、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应用血栓弹性描计仪在37°C测定.观察稀释75%后1小时内动物存活率和存活时间.rn 结果:与稀释前比较,体内血液稀释50%时平均动脉压均下降,但稀释75%明显下降(P<0.05);心率在稀释50%和75%前后变化不明显;稀释50%后血pH、PC02下降,稀释至75%后进一步下降(P<0.05);稀释使Na+、Ca2+下降,K+在稀释50%下降,稀释75%时升高;三种液体体外稀释时凝血启动不受影响或延长,但血块强度下降;体内稀释时凝血启动加速或不受影响,但血块强度也下降.三种液体之间比较,体外稀释时,RL对凝血启动无影响,而GEL和HES使凝血启动延长;体内稀释时,三种液体都可使凝血启动加速,但GEL和HES作用较弱.三种液体稀释在体内或体外都可使血块硬度降低.动物在稀释75%后1小时内的存活率LR、GEL、HES组间无差异(6/10vs.5/11 vs.8/9),但存活时间HES组明显延长(50.50±62.38min vs.324.55±777.32min vs.748.89±881.67min,P<0.01).rn 结论:体外稀释时凝血启动无变化或抑制,体内稀释时凝血启动加速或无变化,此差异提示尽管凝血物质被稀释,机体却存在未知的促进凝血启动的机制.稀释使血块强度下降.HES可明显延长重度血液稀释动物的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