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异体输血

异体输血

异体输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859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委员会2008学术研讨会、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等;异体输血的相关文献由85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世端、翁习生、许大巍等。

异体输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2 占比:10.1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859 占比:89.76%

总计:3185篇

异体输血—发文趋势图

异体输血

-研究学者

  • 王世端
  • 翁习生
  • 许大巍
  • 谢平
  • 吴志云
  • 查本俊
  • 谭伟
  • 邱颐
  • 乔剑
  • 刘丙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凯旋; 项伟玲; 郝珂; 马欣鹏; 陈秉宇
    •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自体血单采对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指标、异体血使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436例。其中218例患者采用术前自体备血与异体备血相结合的方法备血,即术中需要输血时优先输注自体血,如储存的自体血不足,则输注相合的异体血,为自体血单采组;另218例患者符合自体采血标准但采用术前异体备血,为非采血组。比较自体血单采组患者采血前后血液指标,两组患者围术期输血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补液量、异体血使用情况和住院时间、费用)、血常规指标。结果自体血单采组患者平均单采RBC(2.85±0.41)U,平均单采血浆(233.5±22.57)ml;与采血前相比,采血后RBC下降、Hb下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均P0.05)。自体血单采组患者术中输注异体RBC量、使用异体血比例均小于非采血组患者(均P0.05)。自体血单采组术中失血量500~1000 ml者术中输注异体RBC量低于非采血组(P0.05)。两组患者采血前、手术后、出院前RBC、Hb、HCT、RDW、WBC、PL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体血单采可储备大量自体血液,改变部分血液指标,但并不影响患者相关功能;可显著减少中等失血量手术中异体血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量,减少住院费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丽华; 李险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与异体输血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4例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对照组52例,术中应用异体输血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术后1d、5d,两组患者的APTT、TT、PT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5d,观察组患者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5d,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sCD40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异体输血技术相比,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对凝血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但能够改善机体免疫,降低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 陈涛; 陈灵芝; 顾学红; 王雪春; 邱红美
    • 摘要: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脊柱退变性疾病并择期行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70例,依照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常规、凝血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RBC、Hb、PL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APTT、PT、TT显著长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体输血有利于提高脊柱退变性疾病椎间融合手术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对于患者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适用于大量输血的需要。
    • 邸艳辉; 白宇; 贾军会; 白薇; 寇立舵; 王新华
    • 摘要: 目的:探究储存式自体输血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氧合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30例,按输血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5)与观察组(n=65)。对照组进行异体输血,观察组进行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前1 d、术后1 d、术后5 d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氧合状况[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io,ERO_(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_(2))]、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Ts)、Th/T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 d的FIB、APTT、PT、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5 d的PaO_(2)、SvO_(2)、Th、Th/Ts、NK高于对照组(P<0.05),ERO_(2)、T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改善血液氧合状况及免疫功能,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 吴永久; 刘革
    • 摘要: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患者行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的效果。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需输血治疗的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异体输血技术)、观察组(3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输血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高于术前,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更低,TLR2^(+)细胞、TLR4+细胞更高,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水平更低;自体输血量更高、异体血输注量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体输血比较,回收式自体输血可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炎症程度、减少异体血输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王素芳; 牛亚楠; 李艳娜
    • 摘要: 目的:观察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琥珀酸亚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ct、HgB均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血常规指标,降低肝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异体输血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朱铭; 许发珍; 黄玉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患者血常规指数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自体组(n=29)与异体组(n=31),分别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常规异体输血,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前及术后循环指标、氧合状况、凝血指标、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免疫及炎性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术后1 h血氧饱和度(SvO_(2))水平高于异体组,氧摄取率(ERO_(2))水平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术后1 d外周血CD3^(+)、CD4^(+)/CD8^(+)水平高于异体组,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过程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能及时回收失血,稳定循环,避免血液流变学异常波动,对凝血影响小,与异体输血比较,显著调节血液氧合,减轻免疫抑制,降低炎症反应。
    • 杨俊龙; 黎欢; 黄菲; 杨鑫; 彭涛
    • 摘要: 目的为提高骨科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比例、改进自体输血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该院骨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同病种自体血与异体血应用情况和3种自体输血方式在不同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输血组(286例)和异体输血组(7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费用、输血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该院骨科手术输血率为29.1%(1085/3730),异体输血组在795次手术中输血3765.9 U,平均输血量(5.19±1.25)U,自体输血组在290次手术中输注自体血1427.0 U,平均自体输血量(4.99±1.16)U,自体输血以脊柱疾病患者为主。158例自体输血患者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ISA),91例自体输血患者使用稀释式自体输血(ANH),45例自体输血患者使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7例自体输血患者使用ISA和ANH,1例自体输血患者同时使用ISA、ANH和PABD,3种自体输血方式在不同类型手术中应用情况不同。自体输血患者可节约30.3%的临床输血费用,平均住院日少于异体输血患者(P<0.05),输血不良反应少于异体输血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少于异体输血患者(P<0.05)。结论自体输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根据不同骨科手术特点和3种自体输血方式特点改进自体输血措施,对加强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包书萌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中应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行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输血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方法,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异体血液使用量.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红细胞量、血浆量、异体红细胞平均使用量、异体血浆平均使用量明显更低(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方法能够使患者手术中血液使用量大幅减少,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手术输血效果.
    • 张骊; 杨健; 蒋文涛
    • 摘要: 肝移植手术一直存在大量失血和输血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围手术期输血量急剧减少,无输血肝移植成为现实.由于出血和输血都与肝移植的不良预后相关,减少出血和不必要的输血成为了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关键目标.本文总结了肝移植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的不良影响、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肝移植受者的输血管理以及减少肝移植围手术期输血的策略,旨在为减少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输血需求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