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源性死亡

心源性死亡

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61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2018年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等;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文献由38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金盈、刘志煜、唐俊楠等。

心源性死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9.4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161 占比:90.42%

总计:1284篇

心源性死亡—发文趋势图

心源性死亡

-研究学者

  • 张金盈
  • 刘志煜
  • 唐俊楠
  • 郑颖颖
  • 宋风华
  • 尹姗姗
  • 张建朝
  • 柏岩
  • 王凯
  • 程梦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文; 李虹伟; 陈晖; 李卫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D二聚体(D-dimer)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远期心源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AMI患者3990例,根据D-dimer质量浓度分为3组:≤0.50 mg/L、0.51~0.80 mg/L、≥0.81 mg/L,平均随访时间为2.1(1.0~4.0)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D-dimer对心源性死亡的影响。结果D-dimer≥0.81 mg/L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居多、体质量指数较低,既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较多,3支病变较为多见,住院期间肾小球滤过率较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D-dimer≥0.81 mg/L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累计心源性病死率(18.7%)高于D-dimer≤0.50 mg/L组(2.3%)和D-dimer 0.51~0.80 mg/L组(6.1%),且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D-dimer能独立预测AMI患者的心源性死亡(HR=1.71,95%CI:1.34~2.18,P<0.001)。结论D-dimer能反映AM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且D-dimer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I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升高。
    • 摘要: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近期发布了伊布替尼(ibrutinib,商品名:Imbruvica/亿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合并使用的猝死或心源性死亡(sudden or cardiac death)风险评估结果,结论为伊布替尼合并使用ACEI与猝死或心源性死亡风险之间不存在关联性。
    • 张燕
    •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钾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入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归为心衰组,病例数为120;将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归为对照组,病例数为120例。检测两组血清钾离子水平,随访调查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的血清钾离子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的B型钠尿肽(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糖、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各数值和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心衰组患者随访到2021年4月,平均随访时间(14.92±1.22)个月,心源性死亡22例,死亡率为18.33%。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显示心源性死亡与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糖、钾离子呈现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糖、钾离子都为导致患者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多伴随有血清钾离子水平升高与高钾血症,血清钾离子能有效反映患者的预后心源性死亡情况,对慢性心衰的诊断及预后的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 RAC)近期发布了伊布替尼(ibrutinib,商品名:Imbruvica/亿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合并使用的猝死或心源性死亡(sudden or cardiac death)风险评估结果,结论为伊布替尼合并使用ACEI与猝死或心源性死亡风险之间不存在关联性。伊布替尼是一种用于治疗血液肿瘤的药物,包括套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也称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汪芷羽; 李俊利; 冯万禹; 宋瑞霞; 李俊林; 朱华; 苏学文
    • 摘要: 儿童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但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又称急性坏死型心肌炎,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可导致致命性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停搏[1,2],是小儿急性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 王健; 袁康正; 李桃勇; 廖清池; 戴莉
    • 摘要: 目的研究入院时碎裂QRS波(fQR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344例N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纳入患者心电图有无fQRS波将患者分为fQRS波组(n=145)、无fQRS波组(n=199)。根据GRACE评分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12例)、中危组(126例)及高危组(106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组患者各参数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fQRS波、GRACE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344例NSTEMI患者共随访(5.55±1.37)个月,发生心源性死亡患者24例。fQRS波组患者糖尿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占比以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无fQRS波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fQRS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组心源性死亡者占比为10.34%,高于无fQRS波组的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fQRS波、GRACE评分是NSTEMI患者短期内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OR=2.739,95%CI:1.123~6.637,P=0.002;OR=10.861,95%CI:2.426~48.621,P=0.027)。fQRS波组ROC预测心源性死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609(95%CI:0.556~0.661),GRACE评分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85~0.781);两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ROC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GRACE评分检测和fQRS波检测。结论fQRS波、GRACE评分以及两者联合均能预测NSTEMI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fQRS波联合GRACE评分对NSTEMI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张冀鑫; 刘芬; 张雪鹤; 李文玲; 田婷; 房彬彬; 李晓梅; 杨毅宁
    • 摘要: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20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1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Cox回归,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TG/HDL-C对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和Cox回归结果表明,TG/HDL-C是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院内:OR=1.796,95%CI 1.382~2.335,P<0.001;院外:HR=1.726,95%CI 1.341~2.222,P<0.001)。ROC曲线显示,TG/HDL-C对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院内:AUC=0.77,95%CI 0.689~0.855,P<0.001;院外:AUC=0.695,95%CI 0.573~0.817,P=0.00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G/HDL-C升高,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明显增加,预后较差(Log-rank,P=0.013)。结论TG/HDL-C是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唐刚; 张登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住院或门诊的DCM患者共156例,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和因心衰再入院分为事件组(28例)和无事件组(128例),测定所有患者SF水平,分析两组间临床各项指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个因素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F对DCM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平均随访(22.7±7.9)个月,两组间平均动脉压、血肌酐、血清肌钙蛋白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血肌酐、肌钙蛋白及LVEF后,SF水平仍然对不良心脏事件具有独立预测价值(HR 0.76,95%CI 0.54~0.9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F对DCM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SF为64.7 mg/L时预测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90.1%,特异度为71.4%.结论 SF与DCM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患者临床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的重要标记物.
    • 何佳奇; 齐斌; 张权宇; 刘旭东; 任平; 刘达; 李安娜; 王效增
    • 摘要: 目的探讨骨骼肌量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3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骨骼肌量与理想骨骼肌量比值将其分为骨骼肌量正常组(n=196)与骨骼肌量减少组(n=24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男性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应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骨骼肌量减少组患者的年龄、LVEDd、BNP均高于骨骼肌量正常组,体质量指数、LVEF均低于骨骼肌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骼肌量减少组患者无终点事件存活率低于骨骼肌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骼肌量减少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骼肌量减少可显著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及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
    • 张静; 朱佳佳; 刘文娴; 刘宝利
    • 摘要: 目的 评价心脏电-机械活动时间比值(EMA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院外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监护室治疗并好转出院的120例CHF患者.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和出院前心室率、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血肌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MAT%水平.分析患者发生院外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时间616 (203,875)d,截至随访结束,120例患者中存活95例,其中因心力衰竭再住院23例;全因死亡25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4例.心源性死亡患者EMAT%> 15%比例高于未发生心源性死亡患者[57.1% (8/14)比27.4% (2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因死亡患者年龄、既往血运重建比例、BNP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患者年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比例、BNP水平均高于未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MAT%>15%[风险比=3.493(95%置信区间:1.021~ 11.947)]是CHF患者院外发生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NP >400 ng/L是全因死亡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EMAT%> 15%的CHF患者院外心源性死亡风险较高(Log-rank x2=5.450,P=0.020).结论 EMAT%>15%可能是CHF患者院外发生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BNP的补充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