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影视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社会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187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影视人类学的相关文献由24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靖江、刘达成、徐菡等。

影视人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 占比:1.3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187 占比:98.60%

总计:19459篇

影视人类学—发文趋势图

影视人类学

-研究学者

  • 朱靖江
  • 刘达成
  • 徐菡
  • 王清华
  • 郝时远
  • 李文英
  • 梁君健
  • 郝跃骏
  • 陈学礼
  • 卢芳芳

影视人类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时远
    •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机构。从学科的设置和专业方向来看,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宗教学、文献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影视人类学、民俗学、古文字学等,还包括蒙古学、藏学、突厥学等专门的学科。这些学科和专业方向的多样化构成了研究所的多学科、综合性特点,而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社会民族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 董海霞
    • 摘要: 本文基于影视人类学视角,以佤族人类学纪录片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人类学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和叙事模式,进而探究佤族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意义。研究发现,佤族人类学纪录片关注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民族节庆仪式的展示和歌舞文化等,旨在通过影像的方式完成对佤族文化的思考和真实再现,展现佤族人民对集体记忆的坚守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 张盼伟
    • 摘要: 影视人类学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维度,有着记录民族生活和反映当下社会的功能,梳理其概念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使用者的思想变化和学科发展方向。从实践和成果来看,中国影视人类学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呈现出较为繁荣的局面。现代社会倾向于网络化发展,新媒体等视频叙事方式已不可忽略,人类学影片可以当作一种教育形式融入现代媒体之中以促进文化理解。如今再审视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在视觉表达形式成熟过程中的一次理论思考和行动实践。
    • 黄杰
    • 摘要: 影视人类学是随着媒介技术的科学发展出现的人类学重要学科分支之一,建立在电影技术与人类学思维相互渗透下服务于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区别于单纯的工具化属性,影视人类学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早期人类学成果主要以民族志写作为呈现方式,随着媒介技术的演进,影像化手段的应用使得人类学研究拓宽了新视野,出现民族志电影、人类学纪录片等新的研究人类学的媒介工具。影像媒介技术与人类学学科的交融并非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使人类学研究方式转变的影像化媒介,同样具有内容层面的研究价值。
    • 徐忱卓
    • 摘要: 随着独立纪录片与女性主义理论的日益发展,许多导演开始聚焦于女性主义题材,拍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生活日常,用镜头带动受众思考社会伦理意识与伦理责任,重视对受众女性意识的唤醒。本文在影视人类学的建构下,对两部颇有争议的女性主义纪录片《麦收》《生于妓院》进行内容与主旨分析,从文化主题与社会结构的角度浅谈纪录片中女性主义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
    • 王璐
    • 摘要: 新媒体时代,人类的认知范围及认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视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学原理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者们借助影像的技术和技巧记录着与人类文化发展相关的视觉分析和影像实践。本文以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红色文化传播。将“西安”作为案例城市,通过对西安红色文化短视频的现状分析,探索影视人类学视域下西安城市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
    • 苏林; 段瑞疆
    • 摘要: 红色历史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引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具有荡涤心灵、探寻初心的重要作用。红旗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林县(今林州市)人民的缺水困境,同时产生的红旗渠精神也成为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本文以影视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纪录电影《红旗渠》进行分析,通过对视听语言和叙事内容的探索和反思,探寻隐藏在影像背后的人类学意义和其作为影音文献的历史价值,进而为当下影像文化实践探索和纪录片创作提供参照。
    • 胡中全; 甘玲芳
    • 摘要: 深含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民族类纪录片担负着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职责,然而受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因素限制,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纪录片创作往往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描和阐释”,停留在宣传和展示层面上的民族类纪录片无法促进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多维传播。民族类纪录片的创作需要以“深描和阐释”民族文化为基准,以“传承和展映”民族文化为路径,进而促进民族类纪录片创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 王晓东
    • 摘要: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舞意象,来自中国武术和电影艺术的有机建构,融合了武术内在特质和舞蹈外在形态,形成了银幕上独特的“武术之舞”。从影视人类学研究视角出发,电影武舞意象实现了对中华民族尚武而尊礼身体文化记忆的艺术化叙事。其文化表征载录了大量中华传统武术的动作信息和技术元素,并以武舞意象的审美思维解析武术文化内涵。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武侠电影的武舞意象在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应以本体表达承担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以本位视角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武术本质引领全民健康生活。
    • 李思洁
    • 摘要: 影像民族志作为影视人类学独特的表述文本和研究方法,已发展出丰富的作品类型,从影像民族志制作采用的影像表述视点和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研究立场角度出发,影像民族志可以分为客位代言式影像民族志和主位表述式影像民族志两大类别。对二者于云南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等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得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像民族志及其学科影视人类学在当下对云南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正向的保护作用和可行的挖掘利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