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深描

深描

深描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专利文献27829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思想战线、青海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深描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史一丰、杨殿斛、宿万涛等。

深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27829 占比:99.48%

总计:27974篇

深描—发文趋势图

深描

-研究学者

  • 史一丰
  • 杨殿斛
  • 宿万涛
  • 张磊
  • 曹苏苏
  • 李珊珊
  • 杨博
  • 樊星
  • 王丽娜
  • 王爱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书峰; 余媛
    • 摘要: 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Mantel Hood)提出"双重音乐能力(Bi-musicality)"理论,旨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研究对象的音乐来探索音乐与艺术、语言、宗教、习俗、历史之间的文化关系。西方民族音乐学将"双重音乐能力"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多用于田野实践之中,而中国学界则以"双重乐感"的培养率先运用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近些年来,随着中西方对"双重音乐能力"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反思,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对于当前民族音乐学学科来说,"双重音乐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通过对不同地方音乐表演者歌唱语言、器乐演奏、肢体动作等方面的亲身体验与实践,习得"双重"或"多重"的音乐表演技能;其次,它是民族音乐学者在田野观察中从"局外人"到"局内人"身份转型的一种重要途径;最后,在双重演奏、演唱、舞蹈等能力的训练中实现对整个社会中音乐概念的全面认知,不仅窥探了音乐交流与互动中的文化"隐喻"问题,还为音乐表演民族志的"深描"提供写作依据。
    • 宋佳宁
    • 摘要: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第一要义,在确保客观真实的情况下,创作者可利用深描手法进行主观性表达,传达自己的价值理念,优化观众的审美体验。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由央视网、SMG、哔哩哔哩联合出品,本文将以第一集《圆》为例,分析影片中运用的主观真实表达手法,并基于此对主观性表达提出几点建议。
    • 帅静
    • 摘要: 在个案记录中,社工需要将深描和解释技巧结合,在描述中解释,在解释中描述,详细、深入地记录个案。深描社工面对复杂的个案,需要对服务对象所处情境、蕴含的情绪情感进行细致的描述,挖掘现象背后的意义。
    • 熊啸天; 蒋红霞
    • 摘要: 文化人类学与纪录片是两个本体,而在一部文化人类学纪录片中,文化属性与影像的本体属性同等重要.由国务院新闻办策划监制,历时两年摄制的《第三极》是一部大受好评的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基于受众本位的视角,以5390条影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11软件工具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第三极》的成功得益于参与关系的建立、生态文明的传播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联动,但也存在人类学方法论缺失的问题.为了使相关文化人类学纪录片能进一步发展,建议基于叙事结构的完整性,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出发,深描研究对象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社群文化.
    • 徐强强; 户清丽; 何栋材; 洪海丽; 于志远
    • 摘要: 深描是深入的、厚实的、详细的问题性经验解释,是更能呈现细节、内涵、情感的综合研究方法.地理学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呈现出内隐性和抽象性的属性,需要通过大量的地理知识和经验去感悟和培养.鉴于地理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和深描法丰富的内涵及其方法论导向,本文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亲历深描""转译深描""解释深描""微观深描"等深描法的要求可建构学生地理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路径,促进学生掌握地理学知识、形成学科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地理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杜翼
    • 摘要: 工业文化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工业产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业新闻报道需要在夯实工业知识、建构记忆之场、多元与统一生成方面,探寻工业文化深描的方向和途径。本文结合文化人类学的“深描”概念和工业新闻现状,提出了工业新闻报道进行文化深描的新思路。
    • 李玉军
    • 摘要: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以南华县岩村为个案,对哀牢山区岩村彝族的葬俗进行记录,并对其葬俗中独具特色的"转棺"习俗进行深描,认为转棺习俗是哀牢山区彝族文化中的一种"常识",体现了其性格、社会秩序和思想观念(孝道).通过对哀牢山区彝族转棺习俗的深入研究,可以解释其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彝族的文化习俗和内心世界.
    • 陈永明; 张智钰
    • 摘要: 建筑与城市形态常常被认为是固定与持久的物质实体,并与特定的地点形成锚固的空间关系.流动性视角下建筑类型、生计模式和社会关系存在动态复杂的时空关联.文章以厦港水上人居住类型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地方文献、口述访谈结合民族志等研究方法,探索水上人在"游动—迁徙—定居"不同阶段的海洋流动性如何表现并塑造水陆居住形态的时空图景.文章认为渔船作为一种嵌入海洋流动性的生计工具与居住形态兼具了流动与锚固的双重空间属性.海洋流动性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历史重新定义了不同时期水上人居住类型的实践.文章旨在丰富从普通人"个人生命史"的视角展开长时段的空间研究,并在方法论层面凸显出深描对日常空间研究的重要性.
    • 郭扬
    • 摘要: 在与结构范式的对话中,格尔茨通过重新界定文化、人等核心概念,依循韦伯解释脉络,借用符号学理论资源,确立了符号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把文化看作"符号体系",关注人们如何在符号体系中感知所处社会的文化,研究对象是具体事件、过程中的社会表达与人的行动.格尔茨反思结构范式的重要论据,一是"文化与社会区分"的分析方法,文化与社会不是反映镜像,而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二是"深描"民族志方法论,以一种"本地人"的视角进行"解释的再解释",是对本土文化的无限接近.个案的价值在于对其本身的深掘.
    • 郭世杰; 吕彦君
    • 摘要: 阐释人类学注重文化的社会整体性阐释,提倡"深描"文化写作方法,给文化研究以省思.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绘画艺术长期忽视文化的整体性研究,不可避免地使自身陷入画地为牢的窠臼.通过对阐释人类学的分析解读,建构其与绘画艺术间的交互关联,发掘新的问题领域,增强绘画艺术文化意涵,继而为绘画艺术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及实施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