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医学研究方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0484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2011东莞第二届国际小型猪学术论坛暨大型实验动物生物医药研究应用研讨会等;巴马香猪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泓、汪刚、商海涛等。

巴马香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0484 占比:99.78%

总计:40572篇

巴马香猪—发文趋势图

巴马香猪

-研究学者

  • 魏泓
  • 汪刚
  • 商海涛
  • 兰干球
  • 方宝锋
  • 孔祥峰
  • 戴培根
  • 戴建辉
  • 刘宇
  • 巨向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伟力; 张晓东; 陈琼; 程小发; 张磊彪
    • 摘要: 研究对广西巴马县巴马香猪的品种类型、养殖模式、屠宰方法、烧烤工艺、肉质和营销手段做了实地调查和拍摄。调研结果提示传统的烧烤技术需要用肉质参数予以量化以便达到更好的市场效果。
    • 龚科云; 刘亚丽; 李剑波; 李雄
    • 摘要: 猪生态养殖技术是近些年来产生的一种绿色健康的养殖技术,它很好地解决了猪传统养殖模式下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作者主要讲述了巴马香猪在山区条件下开展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
    • 马翠; 高乾坤; 唐武; 祝倩; 张旺宏; 孔祥峰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泌乳期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选用3~7胎次妊娠巴马香猪16头,分别于妊娠第30、60和90天以及泌乳第14天,取母猪新鲜粪便样品,用于粪便菌群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与妊娠第30天相比,妊娠第60天粪便菌群Simpson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和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通路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泌乳第14天粪便菌群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和多尔氏菌属(Dore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妊娠第60天相比,泌乳第14天粪便菌群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通路和核苷酸代谢通路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妊娠第90天相比,泌乳第14天粪便菌群Chao1和ACE指数显著降低(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妊娠第30、60和90天相比,泌乳第14天粪便菌群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布雷德菌属(Bulleid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不同妊娠-泌乳期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发生不同变化,妊娠中期母猪粪便菌群拟杆菌门和密螺旋体属相对丰度较高,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和核苷酸代谢通路上调,以满足母体自身营养需要和胎儿生长发育需要。
    • 邓缘; 左剑波; 胡雄贵; 张友才; 陈晨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断奶巴马香猪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行为、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6.92±0.17)kg的132头巴马香猪断奶仔猪,饲养密度分为4个梯度,每个梯度3个重复,每个重复1栏。分别为Ⅰ组每栏8头(0.56 m^(2)/头),Ⅱ组每栏10头(0.45 m^(2)/头),Ⅲ组每栏12头(0.38 m^(2)/头),Ⅳ组每栏14头(0.32 m^(2)/头);试验设预试期2 d,试验期28 d,共计30 d。结果显示:(1)Ⅰ组、Ⅱ组、Ⅲ组ADG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3)争斗频率(次/组)随饲养密度增加而逐渐升高,Ⅰ组、Ⅱ组、Ⅲ组、Ⅳ组两两间争斗频率(次/组)均差异显著(P<0.05);Ⅰ组站立时间显著低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Ⅱ组、Ⅲ组显著低于Ⅳ组(P<0.05);Ⅰ组休息时间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Ⅱ组、Ⅲ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4)IgA浓度Ⅰ组与Ⅱ组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同时Ⅲ组中IgA浓度也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COR浓度显著高于Ⅳ组(P<0.05)。(5)Ⅳ组中MDA浓度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Ⅲ组(P<0.05)。综上可知,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巴马香猪生长性能、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争斗频率和站立时间显著增高;在此背景下,Ⅱ组、Ⅲ组(0.38~0.45 m^(2)/头)的饲养密度更适合巴马香猪断奶仔猪的集约化饲养。
    • 谭菊; 李巨银; 赵天赐; 郭方超; 韩通; 朱雯倩; 武彩红
    • 摘要: 旨在探究自体血小板凝胶(APRG)对巴马香猪人工创面愈合的影响,为APRG应用于创面愈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4只体重15~20 kg小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PRG组,每组2只,建立巴马香猪皮肤创伤模型,每只6个创面。于术后第7、14、21和28天观察创面大体愈合情况,进行血液中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PLT),以及血清中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含量测定;于术后第10和20天,无菌采集创面组织,进行HE组织观察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PRG组创面愈合速度和效果较好;HE染色结果显示APRG可以调节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表皮和真皮恢复;APRG也能显著降低创面愈合过程中血液中白细胞数和血清IL-8含量(P<0.05),提高血清IL-10含量和组织Hyp含量(P<0.05)。研究表明,APRG具有促进猪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
    • 郑昌炳; 宋博; 郑界; 仲银召; 张仕宇; 段叶辉; 印遇龙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巴马香猪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体重[(8.58±0.21)kg]相近的(60±2)日龄的健康巴马香猪阉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0.13%、0.64%、1.28%HMB的饲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3%HMB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28%HMB显著降低了血清HDL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胆固醇(CHOL)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3%HMB显著提高了肝脏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3%HMB显著上调了肝脏中脂肪酸移位酶(HS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α(PPARα)的mRNA表达量(P<0.05),而添加1.28%HMB则显著下调了肝脏中激素敏感酶(HSL)和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0.13%)HMB可改善巴马香猪的生长性能,增加肝脏中C22:6n-3含量,并可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PARα信号通路相关.
    • 冯超; 黎梅烟
    • 摘要: 猪喘气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地猪特别容易感染,一旦感染发病,将会严重阻碍猪只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不及时治疗或继发感染其它细菌性疾病,发展成为僵猪,甚至死亡,给养猪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农某某新建的巴马香猪养殖场猪喘气病及其综合防治的措施情况,仅供参考.
    • 田威龙; 梁晶; 刘笑笑; 程锋; 綦文晶; 陈奎蓉; 李月月; 吕冬玲; 梁靓; 兰干球
    • 摘要: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其均衡结构的维持对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了解仔猪不同生长阶段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可为指导其不同阶段的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本实验采集巴马香猪0 d(初生)、16 d(哺乳期)和40 d(保育期)3个生长阶段的粪便样品,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巴马香猪不同生长阶段肠道菌群的纵向变化.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随着仔猪的生长发育,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并在保育期多样性达到最高水平;在门水平,作为优势门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不同生长阶段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呈下降趋势;在属水平,不同生长阶段的优势菌属不同,LEfSe分析发现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球链菌属(Globicatella)等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出生0 d(初生)的特异性菌属,随着肠道中氧气的消耗,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和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等专性厌氧菌为16 d(哺乳期)的特征性菌属,饮食的改变使得与消化纤维密切相关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普氏菌属(Prevotella)成为出生40 d(保育期)时的特异菌属;KEGG功能预测分析发现,随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巴马香猪肠道菌群功能呈动态变化.
    • 敖维平; 刘燕东; 杨建新; 李玉勤
    • 摘要: 本文以纯种巴马香猪、野公猪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猪和大约克夏公猪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猪为研究对象,饲养至8月龄达45 kg左右屠宰,对比分析了不同猪种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猪种与巴马香猪杂交后代与纯种巴马香猪的屠宰性能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肉质性状相关指标除眼肌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约克夏公猪与巴马香猪杂交1代猪的肉色C值显著低于野公猪与巴马香猪杂交1代猪和纯种巴马香猪(P<0.05).综合分析发现,采用杂交方式繁殖商品猪,对巴马香猪的胴体品质(如背膘厚)和肉质(眼肌面积)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 马翠; 高乾坤; 祝倩; 宋明彤; 耿梅梅; 韩强; 孔祥峰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哺乳期饲粮添加甜菜碱盐酸盐对母猪粪便菌群组成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选用3~7胎次妊娠巴马香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kg/t的甜菜碱盐酸盐.试验期为母猪配种后第3天至分娩后第21天.分别在妊娠第105天和哺乳第21天,取母猪新鲜粪便样品用于微生物16S rDNA测序以及短链脂肪酸、生物胺、吲哚和粪臭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甜菜碱盐酸盐显著增加了妊娠第105天母猪粪便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和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相对丰度以及尸胺含量(P<0.05),哺乳第21天母猪粪便微生物Chao1和ACE指数和猪粪厌氧原体属(Anaeroplasma)相对丰度以及腐胺、亚精胺含量(P<0.05).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粪便厌氧原体属相对丰度与亚精胺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异戊酸和异丁酸含量呈负相关(P<0.05).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甜菜碱盐酸盐上调了妊娠第105天核苷酸代谢、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酶家族通路,上调了哺乳第21天异生素生物降解与代谢、萜类与多酮类代谢、脂代谢和其他氨基酸代谢通路.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甜菜碱盐酸盐可改变妊娠-哺乳母猪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产物含量,进而改善机体代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