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67231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物流工程与管理、文教资料、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6’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等;工业工程专业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秋栋、张付英、潘澜澜等。
工业工程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7231篇
占比:99.95%
总计:367398篇
工业工程专业
-研究学者
- 徐秋栋
- 张付英
- 潘澜澜
- 郑辉
- 刘建强
- 刘捷
- 周敏
- 苏平
- 薛冬娟
- 贾磊
- 郜振华
- 陈钢
- 不公告发明人
- 伍乃骐
- 俞爱林
- 傅惠
- 刘胜
- 唐谦
- 孟延红
- 宋李俊
- 徐姚
- 杨育
- 林红
- 梁迪
- 毛宁
- 沈振辉
- 王利
- 王宗忠
- 肖文俊
- 苏莹莹
- 董海
- 蒋国璋
- 薛强
- 郭晶晶
- 郭钟宁
- 陈文戈
- 陈晓冬
- DAI Yong
- FANG Jing-fang
- LEI Chun-li
- Liu Jian-Qiang
- Su Ping
- WANG Ying
- WEN Xiao-xian
- YAN Ji-hong
- ZHAO Li-zhong
- ZHENG Yu-qiao
- 丁文英
- 于彦凤
- 代勇
-
-
谷梦瑶;
葛江勤;
戴之希
-
-
摘要:
为满足工业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需求,提出基于微信的工业工程专业师生协同教学模式.先结合师生教学需求及其与微信功能的支持关系,设计了所提模式的教学方案.而后利用SWOT法对所提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建议.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仍存在应用推广上的问题,对此可考虑精心设计微信推送内容和建立有效的师生教学互评机制,这为推进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
-
唐谦
-
-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通过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教学经验来开阔国际视野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文章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为借鉴对象,根据其本科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探讨国内高校的“工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目的是推进工科教育的国际化,使人才培养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
-
唐谦
-
-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通过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教学经验来开阔国际视野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文章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为借鉴对象,根据其本科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探讨国内高校的"工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目的是推进工科教育的国际化,使人才培养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
-
张晓红;
柴春锋;
王金贺
-
-
摘要:
一、"工业4.0"的含义及特征"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称为德国未来制造业的高科技战略,是德国政府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提出的高科技战略发展计划.该计划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等生产要素更加紧密地相互关联在一起,实现制造业的实体物理技术与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形成工业互联网下的"实体物理系统(CPS)".旨在发挥德国在制造技术和制造装备的传统优势,以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
-
-
-
-
-
孟丽丽
-
-
摘要:
一、专业解析1.工业工程专业是什么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在我国起步较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工业工程是世界公认的能有效杜绝各种浪费,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专业。该专业专注于生产和管理系统的效率、成本和质量的最优化方案设计,使其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工业工程属于管理学学科下的工业工程类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既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又具备坚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基础.
-
-
-
-
摘要:
王群伟,1983年生,江苏苏州人,主要从事能源环境经济与管理方向的研究工作。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兼任中国“双法”研究会气候金融研究分会(筹)副理事长等,多家国内外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和学术编辑。2002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就读,获得学士学位(工业工程专业)和博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4月至2016年6月在苏州大学商学院任教,在此期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开展了6个月的合作研究。
-
-
王铎
-
-
摘要:
为了培养一批兼懂工程与管理、具备国际胜任力的精英,文章首先概述了工业工程专业的历史与发展前景,说明了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工业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发展强劲极为广阔;然后从四个方面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究,分别是完善现有课程体系,院系联合开发新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围绕区域建设一体化的产教融合,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
王广太
-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七次工作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从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现代企业发展和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了汽车和装备行业工业工程专业可就业岗位的类型和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方案.研究认为: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建设采用以产品实现过程知识为主,以工程管理知识为辅进行开发与建设,重点建设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践型教学师资力量.
-
-
-
张静;
王立强;
张海强;
张吉昌
- 《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针对沈阳化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建设提出具有化工特色的实践环节创新研究,培养熟悉化工企业环境、适应化工行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首先分析了化工行业在辽宁地区经济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提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行业需求,因校制宜地选择专业方向,办出自身的特色.进而对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内容进行阐述,提出了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一些措施,为培养具有化工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搭建可操作的实践平台.
-
-
Liu Jian-Qiang;
刘建强;
Su Ping;
苏平
- 《2013高等院校教育与教学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针对目前大学教育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及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问题,我系对广东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10级将试行的"3+1"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通过将大四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派往企业参与企业项目攻关的方式,验证"3+1"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及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问题的思路."3+1"培养模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是一种富于创新的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教学模式.总之,通过这次试运行“3+1”培养模式中的“1”的过程,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是好的,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有了很大提高,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这点可以从企业给学生的评价及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得出结论。在试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总之,"3+1”培养模式是值得尝试的。展望未来,“3+1”培养模式实施成功后,工业工程学生各方面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将进一步密切,届时学校才能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
-
-
-
-
冷护基;
郜振华;
汪和平
- 《中国创造学会第十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以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思维结构为主线,结合实际,论述了IE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IE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的途径;实践结果表明,以课堂教学为栽体,课外科技活动为主渠道,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创新基地为依托,开展“三个一百”和“五个一”活动为重点,是培养IE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