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A2
BRCA2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0647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生物学教学、基础医学与临床、癌症进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肿瘤学进展学术会议等;BRCA2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邵志敏、沈镇宙、胡震等。
BRCA2—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0647篇
占比:99.97%
总计:420766篇
BRCA2
-研究学者
- 邵志敏
- 沈镇宙
- 胡震
- 刘明
- 周婕
- 欧江华
- 解云涛
- 饶南燕
- S.
- 丁怡
- 刘硕
- 卢奎
- 吴涛
- 周志梅
- 周纪东
- 姚江
- 孟盟
- 李奎
- 李静
- 狄根红
- 白玉杰
- 童超
- 罗力
- 苏逢锡
- 董朝
- 詹彦萍
- 许文婷
- 赵东欣
- 赵春华
- 赵林
- 马丽
- 马斌林
- 马金柱
- 黄隽
- A
- A.
- Amanda J. Harvey
- Anderson
- B
- Ben-Arie A.
- Charles Ndawula Jr.
- Christopher N. Parris
- Daniel
- Elena Castro
- Emma C. Bourton
- F.
- Feng-mei Zhang
- Finch
- Gong-she Guo
- Heitjan
-
-
-
-
摘要:
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在中国具有庞大患者基数,多基因panel在该疾病基因检测中已成为常规方法,然而其中的多个基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Cancer Biology&Medicine杂志于2021年第19卷第2期刊发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解云涛教授团队对8067例连续的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及13129例中国健康女性进行了15个已知或潜在的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检测,发现TP53、BRCA2、BRCA1和PALB2是中国女性高风险乳腺癌易感基因,ATM、BARD1、CHEK2和RAD51D是中国女性中等风险乳腺癌易感基因。
-
-
宋丹
-
-
摘要:
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BRCA在DNA修复的同源性重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BRCA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胚系BRCA1/2突变(gBRCAm)将显著提高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癌症的发病风险,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约5%-10%的乳腺癌和15%-22%的卵巢癌是由BRCA1/2基因突变导致的[1]。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使女性发生乳腺癌风险提高5倍,发生卵巢癌风险提高10-30倍[2]。因此,通过BRCA基因检测,了解其状态,有助于采取预防性手术及评估家属遗传风险。
-
-
彭珏
-
-
摘要: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1930万,其中女性乳腺癌占11.7%,在数量上首次超越了肺癌(11.4%),成为全球诊断人数最多的癌症。为何乳腺癌在全球范围会超越肺癌上升到第一?乳腺癌虽有一定家族遗传性,家族内患癌者有一些相同的基因突变,如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或BRCA2。但家族遗传性只占乳腺癌的5%~10%,大多数乳腺癌不是家族遗传的。
-
-
解继平;
万毅;
张岷
-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2,BRCA2)在散发性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散发性甲状腺癌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共选取对照组39例,散发性甲状腺癌组57例.结果 对照组中BRCA1有39例(100.00%)表达阳性,甲状腺癌中有38例(66.7%)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BRCA2有37例(94.9%)表达阳性,甲状腺癌中有24例(42.1%)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与BRCA2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块直径有关(P<0.05).在散发性甲状腺癌中,BRCA1与BRCA2表达间呈强相关关系(γ=0.660,P<0.05).结论 BRCA1和BRCA2表达下降可能与散发性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
范南南;
张子瑾;
许焱;
王晖
-
-
摘要:
肾脏为食管癌的少见转移部位,国内外文献仅报道19例食管癌合并肾脏转移的病例.本文报道1例食管癌肾转移病例,男,57岁,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及辅助放疗1个月后因腰痛行腹部增强CT发现双侧多发肾占位.肾穿刺病理诊断食管癌肾转移,基因测序示胚系BRCA2突变.患者接受全身姑息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3个周期后肿瘤进展,三线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目前规律治疗中.肾转移瘤在CT上与原发性肿瘤无明显区别,临床医师对发现肾恶性占位的食管癌患者应进行肾占位组织病理检查,早期发现及准确诊断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
-
-
褚福涛;
胡丽;
解云涛
-
-
摘要:
BRCA1/2是高外显率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致病BRCA1/2胚系突变的健康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BRCA1/2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存在差异,携带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与BRCA1/2胚系突变位点、乳腺癌家族史、风险修饰因子及射线暴露等相关,提示有必要对BRCA1/2突变携带者进行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已经患乳腺癌的BRCA1/2突变携带者,其同侧及对侧乳腺癌发病风险、临床病理特征、化疗药物敏感性和靶向治疗方面均与不携带突变的乳腺癌有很大的差别,提示应对BRCA1/2突变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措施.本文将简述BRCA1/2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携带突变的健康女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携带突变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方案.
-
-
-
何玉霞
-
-
摘要: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RCA1和BRCA2mRNA表达在散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三组患者的外周血BRCA1和BRCA2的表达量.结果:三组之间的GAPDH指标和BRCA1/BRCA2比值对比无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的BRCA2的mRNA指标高于BRCA1.结论: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监测患者的BRCA1和BRCA2mRNA表达量,在乳腺癌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上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坚实的依据.
-
-
-
-
摘要:
母亲患乳腺癌去世了,请问我会得乳腺癌吗?日常该如何自查?沈阳李女士李女士: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我国大约有5%~10%的乳腺癌为遗传性乳腺癌,这部分人群具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突变,其中BRCA1、BRCA2(两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基因突变占15%。一般来说,倘若家族有1名直系亲属在50岁之前患有乳腺癌或者卵巢癌,亦或者有两名直系亲属患有这类型的癌症,那么,就推荐进行BRCA1/2基因检测。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BRCA1/2为具有高度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可使携BRCA1/2突变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乳腺外科解云涛课题组通过对未经选择的中国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约5%乳腺癌患者携带BRCA1/2突变。携带BRCA1和BRCA2突变的中国健康女性,至70岁时乳腺癌累积发病风险分别为37.9%和36.5%。预防性乳腺切除可降低90%以上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19年),若乳腺癌患者终身风险≥20%,可考虑实施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
-
-
-
-
-
-
- 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6.1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人类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引物、试剂盒及方法。其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3,5,7,9‑193所示序列,同时其5’端加上通用引物Tag1;下游引物为SEQ ID NO:2,4,6,8,10‑194所示序列,同时其5’端加上通用引物Tag2;还包括带有P5序列和SEQ ID NO:221‑236所示序列的上游引物;带有P7序列和SEQ ID NO:197‑220所示序列的下游引物。能快速、准确、简便地检测BRCA1和BRCA2基因全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连接区和非翻译区和启动子区突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