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BRCA1

BRCA1

BRCA1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0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专利文献158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等; BRCA1的相关文献由144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道平、王学东、顾娟等。

BRCA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2 占比:68.40%

专利文献>

论文:158 占比:31.60%

总计:500篇

BRCA1—发文趋势图

BRCA1

-研究学者

  • 周道平
  • 王学东
  • 顾娟
  • 唐海林
  • 王玥苹
  • 邵志敏
  • 郑国沛
  • 李福根
  • 沈洪兵
  • 熊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在中国具有庞大患者基数,多基因panel在该疾病基因检测中已成为常规方法,然而其中的多个基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Cancer Biology&Medicine杂志于2021年第19卷第2期刊发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解云涛教授团队对8067例连续的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及13129例中国健康女性进行了15个已知或潜在的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检测,发现TP53、BRCA2、BRCA1和PALB2是中国女性高风险乳腺癌易感基因,ATM、BARD1、CHEK2和RAD51D是中国女性中等风险乳腺癌易感基因。
    • 赵音珺; 杨小杭
    • 摘要: 在综述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修复途径的过程及其产物的基础上,重点介绍BRCA1蛋白结构及其在HR修复途径中的2个主要功能:一是促进DNA末端切除,二是介导重组酶RAD51在DSB位点处的装载。指出乳腺癌和卵巢癌相关基因BRCA1所表达的蛋白参与DNA损伤修复,在HR修复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近年来Brca1基因突变小鼠的胚胎发育与挽救的相关研究进展。
    • 宋丹
    • 摘要: 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BRCA在DNA修复的同源性重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BRCA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胚系BRCA1/2突变(gBRCAm)将显著提高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癌症的发病风险,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约5%-10%的乳腺癌和15%-22%的卵巢癌是由BRCA1/2基因突变导致的[1]。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使女性发生乳腺癌风险提高5倍,发生卵巢癌风险提高10-30倍[2]。因此,通过BRCA基因检测,了解其状态,有助于采取预防性手术及评估家属遗传风险。
    • 冯霞; 肖建; 刘志勇; 王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BRCA1及FOXA1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白蛋白紫杉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叉头框蛋白(FOX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BRC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FOXA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A、VEGFB、VEGF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表柔比星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RCA1的表达率,提高FOXA1的表达水平,同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对炎症反应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 Peng-zhi HU; Xiang-yu CHEN; Wei XIONG; Zhi-jian YANG; Xiao-rong LI; Wen-zhi DENG; Li-na GONG; Hao DENG; La-mei YUAN
    • 摘要: Objective Ovarian cancer(OC)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most lethal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OC has an age-dependent incidence and occurs more commonly in females older than 50 years old.Most OC patients are diagnosed at an advanced stage and have a poor prognosis.Germline mutations in the BRCA1 DNA repair associated gene(BRCA1)and the BRCA2 DNA repair associated gene(BRCA2)account for 20%–25%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BRCA1 germline mutations are more common in Chinese EOC patients.Methods This study reported a three-generation Han-Chinese family containing four EOC patients and a rectal adenocarcinoma patient.Whole-exom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on two EOC patients and an unaffected individual.Variant validation was also performed in all available members by Sanger sequencing.Results A heterozygous splice site variant,c.4358-2A>G in the BRCA1 gene,was identified.Bioinforma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variant may change the splicing machinery.Conclusion The BRCA1 splice site variant,c.4358-2A>G was identified as the likely genetic cause for EOC,and may als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rectal adenocarcinoma in the family.The findings were beneficial for genetic counseling,helpful for cancer prevention in other family members,and may facilitate therapy decision-making in the future to reduce cancer lethality.
    • 摘要: 2022年7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谢安勇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了题为“Nicks induce mutational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BRCA1 deficiency”的研究论文(DOI:10.1038/s41467-022-32011-x),揭示了单链缺刻与DNA复制偶联推动单末端DNA双链断裂(DSB)的形成,而该DNA损伤的异常修复是BRCA1缺陷肿瘤细胞中特征性突变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 赵婧; 李倩; 吴乾渝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及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C标本中BRCA1、GPER蛋白的表达。χ^(2)检验分析BRCA1及GPER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BRCA1、GPER与不同病理种类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COX回归方法分析E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子。结果BRCA1的表达与EC患者病理类型、组织分化、肌层浸润相关(P<0.05)。GPER的表达与EC患者临床分期、预后相关(P<0.05)。GPER与BRCA1在EC中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年龄、GPER表达情况是E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C组织中BRCA1、GPER的表达与EC部分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二者表达呈负相关性,GPER表达水平与EC患者总体预后有关,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EC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 蒋南; 金壮; 于馨; 高越; 苏晓妮; 李玥; 雷裕; 曹军英
    • 摘要: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超声表现及其与细胞角蛋白5/6(CK5/6)、BRCA1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165例乳腺癌(单发肿瘤)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结果将患者分为TNBC组(n=62)与非TNBC组(n=103)。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取术中切除的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K5/6和BRCA1的表达水平。分析TNBC患者超声表现,以及与CK5/6、BRCA1表达的关系。结果TNBC组肿块边缘清晰、后方回声增强以及呈富血供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TNBC组,发生微钙化的比例明显低于非TN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5/6表达阳性者的纵横比≤1、边缘清晰、形态规则比例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表达阴性者后方回声增强和富血供比例明显高于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超声表现与其他分子分型乳腺癌具有明显差异,CK5/6、BRCA1表达与TNBC超声表现有一定关系。
    • 姜波; 何伟; 孙晓明; 王怀伟; 康飞; 范显生; 张腾飞; 钱颖; 蒋晓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BRCA-1、Ki67、E-cad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检测ER、PR、HER-2据此进行病理分型,检测Ki-67、BRCA-1、E-cad观察它们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BRCA-1在各型乳腺癌中表达无显著差异,BRCA-1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等因素无显著关联.Ki-67在Luminal A型中表达显著升高,Ki-6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联,与肿瘤大小、年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因素无显著关联.E-cad在各型乳腺癌中表达无显著差异.E-ca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相关联,与年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显著关联.结论 联合检测BRCA-1、Ki67和E-cad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有一定预后价值.
    • 彭珏
    • 摘要: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1930万,其中女性乳腺癌占11.7%,在数量上首次超越了肺癌(11.4%),成为全球诊断人数最多的癌症。为何乳腺癌在全球范围会超越肺癌上升到第一?乳腺癌虽有一定家族遗传性,家族内患癌者有一些相同的基因突变,如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或BRCA2。但家族遗传性只占乳腺癌的5%~10%,大多数乳腺癌不是家族遗传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