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DNA损伤修复

DNA损伤修复

DNA损伤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23354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会议、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等;DNA损伤修复的相关文献由113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东、杨镇洲、A·阿什沃斯等。

DNA损伤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3354 占比:99.76%

总计:123651篇

DNA损伤修复—发文趋势图

DNA损伤修复

-研究学者

  • 王东
  • 杨镇洲
  • A·阿什沃斯
  • G·史密斯
  • N·马丁
  • S·杰克逊
  • 张曦
  • 肖华亮
  • 何松青
  • 何淑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家豫; 王琦琦; 李强; 刘雄雄
    • 摘要: 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导致DNA损伤时,DNA修复蛋白被激活并发挥功能,受损DNA得到修复。近年来研究表明,转录因子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在DNA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参与调控DNA损伤应答与修复的重要蛋白之一。Sp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通过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利于肿瘤治疗。本文首先介绍Sp1特有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由此引入Sp1通过转录依赖方式调控DNA损伤应答,其次介绍Sp1通过非转录依赖方式参与DSB修复,以及Sp1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研究Sp1的意义及可能具有的应用前景。
    • 陈培; 母波; 宾华超; 杨胜勇
    • 摘要: 合成致死是指在两个非致死基因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均不影响细胞存活,但当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时,能够特异性导致细胞死亡。恶性肿瘤由于DNA复制和修复的错误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突变,因此可抑制与这些基因具有合成致死关系的另一个基因,从而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近年来,合成致死原理已经成功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本文综述了合成致死的基本原理、合成致死相互作用的筛选方法、合成致死在DNA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合成致死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挑战及展望。
    • 戎玉兰; 史成梅; 郭向阳
    • 摘要: DNA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平衡是保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DNA双链断裂损伤(DSB),主要存在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种修复方式。NHEJ是中枢神经系统成熟神经元DSB的主要修复途径。通过研究NHEJ分子机制和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现围术期因素会影响NHEJ修复通路。NHEJ有可能成为干预和改善POCD的新靶点。
    • 饶晓胜; 黄锦坤
    • 摘要: KU蛋白是日本学者于1981年首次在结缔组织病中发现并命名,广泛存在于人类、哺乳类动物、酵母、细菌等生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KU蛋白由KU70和KU80两个亚基组成。研究发现KU蛋白参与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调控、DNA复制、端粒维持调控等多种细胞功能活动,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KU蛋白的结构及主要参与的细胞功能(DNA损伤修复),以及KU蛋白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泌尿系肿瘤相应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而为泌尿系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赵音珺; 杨小杭
    • 摘要: 在综述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修复途径的过程及其产物的基础上,重点介绍BRCA1蛋白结构及其在HR修复途径中的2个主要功能:一是促进DNA末端切除,二是介导重组酶RAD51在DSB位点处的装载。指出乳腺癌和卵巢癌相关基因BRCA1所表达的蛋白参与DNA损伤修复,在HR修复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近年来Brca1基因突变小鼠的胚胎发育与挽救的相关研究进展。
    • 黄晏军; 刘莉; 肖东琴
    • 摘要: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MDA-MB-231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37°C、5%CO2培养箱中培养。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3.125、6.25、12.5、25μmol/L)汉防己甲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3.125、12.5μmol/L)汉防己甲素对MDA-MB-231细胞迁移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0、3.125、12.5μmol/L)汉防己甲素对MDA-MB-23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0、3.125、12.5μmol/L)汉防己甲素对MDA-MB-231细胞BLM(Bloom综合征解旋酶)、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影响。结果不同浓度(3.125、6.25、12.5、25μmol/L)的汉防己甲素干预MDA-MB-231细胞24、48、72 h,细胞增殖受抑,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均<0.05)。其中6.25μmol/L汉防己甲素干预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3±3.4)%、(13.4±4.8)%和(17.5±4.2)%,12.5μmol/L汉防己甲素干预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6.5±4.4)%、(32.1±7.2)%和(37.4±6.5)%,25μmol/L汉防己甲素干预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5.5±6.3)%、(71.0±5.6)%和(78.2±3.4)%。与对照组比较,汉防己甲素(3.125、12.5μmol/L)干预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划痕宽度增加(P<0.0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P<0.01);G_(1)期细胞比例增高,G_(2)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BLM、BRCA1、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且呈浓度依赖性(P均<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汉防己甲素通过阻断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BLM和BRCA1,进而调节细胞内凋亡信号通路传导。
    • 杨馥珺; 冯笑山
    • 摘要: 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PARPi)是一组靶向携带BRCA1/2或其他同源重组因子有害突变的乳腺癌与卵巢癌的新型抗癌药物。PARPi的临床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是近年来临床肿瘤学的重大突破之一。然而,PARPi耐药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研究和了解PARPi耐药机理对克服肿瘤耐药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研究进展已经揭示了一些诱发PARPi耐药的机制,包括上调多药耐药基因,改变PARylation酶,重建同源重组修复和恢复复制叉稳定性。本文将综述这些变化如何导致癌细胞对PARPi产生耐药并讨论克服PARPi耐药的可能策略。
    • 邱培圆; 李力
    • 摘要: 卵巢癌(OC)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首位。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治疗结果和临床结局在不同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DNA损伤修复(DDR)在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且DDR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针对卵巢癌分子机制的探索层出不穷,SNP对卵巢癌易感性、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5年来PubMed上收录发表的卵巢癌易感性、化疗反应及预后相关的DDR基因SNP研究进行综述。
    • 李修明; 曾宇
    • 摘要: 基因组不稳定性是癌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DNA损伤修复反应缺陷或复制压力增加引起的。这些缺陷也会变为癌细胞的弱点,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弱点来提高抗癌治疗的效果。近年来,针对不同DNA损伤修复通路的高效选择性靶向制剂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观察到明确的抗肿瘤活性和药物安全性。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这类药物潜在的抗癌作用机制,包括药理学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迄今报告的临床结果和毒副反应,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在此,我们将目前基于DNA损伤修复通路开发的新药与泌尿生殖系肿瘤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陈小慧; 黄栗盛; 刘林; 许雪萌; 欧阳琳达; 杨睿倩; 杨雯娟; 陶毅; 廖前进; 韩亚骞; 周钰娟
    • 摘要: 鼻咽癌是一种具有地域分布性的鼻咽上皮恶性肿瘤,放疗抵抗是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代谢重编程是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代谢变化能够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抵抗。糖酵解、氧化磷酸化、脂肪酸氧化等代谢途径均参与肿瘤放疗敏感性的调控。肿瘤微环境变化、基因突变或基因异常表达、基因表观遗传修饰或某些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是调控鼻咽癌放疗抵抗的主要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代谢重编程在鼻咽癌放疗抵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通过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凋亡与自噬、肿瘤细胞干性和免疫反应等来调节鼻咽癌细胞的放疗抗性。靶向代谢重编程可为鼻咽癌放疗增敏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