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
小学德育课程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778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现代教育论丛、上海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等;小学德育课程的相关文献由92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俐、孙民、施展航等。
小学德育课程
-研究学者
- 唐俐
- 孙民
- 施展航
- 李敏
- 李春生
- 林露
- 章乐
- 陈燕
- 任冬红
- 任秀荣
- 冯实
- 刘旭东1
- 化雨
- 吕正欣
- 吴丽
- 吴少平
- 唐隽菁
- 夏鹏翔
- 姜慧莉
- 娄龙雁
- 孔堰宏
- 孙丹丹
- 孙晓明
- 孙琳
- 孟燕丽
- 安瑞霞
- 宋伟
- 崔露涵
- 左进红
- 庄迎芳
- 张丽黎
- 张康
- 张建文
- 张征红
- 张志勇
- 张正明
- 张红
- 张龙顺1
- 成尚荣
- 户玉君
- 普布扎西
- 曾学元
- 曾文婕
- 李淑颖
- 李炳煌
- 李芳
- 杨占云
- 杨文婷
- 林兆昌
- 林祖浩
-
-
-
王雅丽;
杨文婷
-
-
摘要:
德育课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调查表明,小学德育教师对此普遍认同度高、实践意愿强、乐于探索多样的教学途径。但是,教师整合德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还不够强,目标定位存在知识化倾向,对学生的认知程度也缺乏准确把握。基于此,需要着重在学习方式、内涵解释、目标设计、案例示范、教学立场等方面对小学德育教师加以指导,提升教师融入和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的能力水平。
-
-
陈彩秀
-
-
摘要:
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构建有道德的生活。小学生正处于知识萌芽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科学化地引导,进行价值 观、道德观的教学,辅助小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提升个人文化底蕴。本文将浅谈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如何更好地在德育课程上 转变教学理念,全面落实生活论道德观教学。
-
-
孙晓明
-
-
摘要:
近20年来,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多元融合的历史轨迹.利用知识图谱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方法,梳理20年来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小学德育、小学思想品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载文情况、发文单位和主题分布,总结提炼20年以来不同发展阶段德育课程的研究重点,并经过CiteSpace软件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演进、内容聚类进行可视化剖析,从整体掌握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这将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
陈玉亮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家长们不仅注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还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向全面发展,而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德育教育已经和教学知识一样重要。文章探讨了基于核心价值观的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径,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
-
辛爱菊
-
-
摘要:
对于小学德育课程而言,提升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挑战往往不是来自课程中的知识难度,而是我们不够了解儿童。了解学生不够充分,精心研究的教学设计就难以得到共鸣,课堂教学传递的信息也就不能唤醒学生已有经验、指导未来生活。我尝试改变教学视角,以道德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聚焦班级学生的真实问题,依据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让德育教学逐渐呈现真实、灵气、有效的局面。
-
-
宋伟
-
-
摘要:
近年来,山东省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以自主发展为前提,以精细管理为依托,以人文活动为载体,构建了富有特色的"自主·精细·人文"启明德育模式。该模式注重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张扬个性,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成效显著,被誉为"开启明天辉煌的金钥匙",曾获"首届中国教育创新优秀成果奖",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典型案例"。
-
-
-
-
-
罗笑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早已与人们的现实环境水乳交融.本研究针对新媒体视域下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显现出的问题与挑战,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依托学校德育课程开展相关研究,从受众和传播者的双维角度出发,旨在培养未成年人在面对不良信息时的辨析与筛选能力,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媒体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媒介素养,初步引导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制意识与理性利用媒体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思想观念.
-
-
罗笑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早已与人们的现实环境水乳交融.本研究针对新媒体视域下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显现出的问题与挑战,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依托学校德育课程开展相关研究,从受众和传播者的双维角度出发,旨在培养未成年人在面对不良信息时的辨析与筛选能力,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媒体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媒介素养,初步引导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制意识与理性利用媒体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思想观念.
-
-
罗笑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早已与人们的现实环境水乳交融.本研究针对新媒体视域下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显现出的问题与挑战,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依托学校德育课程开展相关研究,从受众和传播者的双维角度出发,旨在培养未成年人在面对不良信息时的辨析与筛选能力,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媒体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媒介素养,初步引导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制意识与理性利用媒体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思想观念.
-
-
罗笑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早已与人们的现实环境水乳交融.本研究针对新媒体视域下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显现出的问题与挑战,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依托学校德育课程开展相关研究,从受众和传播者的双维角度出发,旨在培养未成年人在面对不良信息时的辨析与筛选能力,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媒体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媒介素养,初步引导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制意识与理性利用媒体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