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比
宽厚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5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65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低温建筑技术、钢结构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六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第十届超导学术交流会等;宽厚比的相关文献由18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浩、任毅、张帅等。
宽厚比
-研究学者
- 李浩
- 任毅
- 张帅
- 王爽
- 高红
- 杨文海
- 温利军
- 栾义坤
- 薛越
- 朱苗勇
- 祭程
- 傅排先
- 吴俊平
- 李依依
- 李殿中
- 矫志杰
- 刘文月
- 孙旭东
- 张学峰
- 罗登
- 赵超
- 高军
- 夏立军
- 姜金星
- 宋欣
- 翟冬雨
- 谌铁强
- 丁晓志
- 康鸿敏
- 廖仕军
- 李涛
- 杨浩
- 王凡
- 王国海
- 王根矶
- 王涛
- 王英杰
- 王英睿
- 马俊怡
- 马宪斌
- 何纯玉
- 周德光
- 姜中行
- 孔利明
- 孟保功
- 屈文胜
- 岳国厂
- 张坤
- 彭宁琦
- 徐国栋
-
-
高华国;
张令心;
焦晨星;
王庆利
-
-
摘要:
以混凝土强度、截面宽厚比和是否填充混凝土为参数,进行了5个冷弯方钢管混凝土试件和1个冷弯方钢管试件的轴心受拉性能试验。使用ABAQUS软件对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模拟的荷载-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混凝土的开裂点、钢管与混凝土的拉力分配、承载力的提高程度和工作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宽厚比的增大,试件的断裂应变呈减小的趋势;试件破坏位置集中在跨中和距加载端1/3试件高度处,断面呈水平方向或与中截面呈45°;在试件中截面测点的纵向应变为150με左右时,核心混凝土开裂,试件刚度出现折减;宽厚比在15~240的范围内,混凝土的填充对钢管的轴拉承载力提高幅度在3.03%~30.75%。基于参数分析拟合出了冷弯方钢管混凝土的轴拉承载力公式。
-
-
罗阳明;
王平波;
李佳容
-
-
摘要:
文章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了广西典型高温多雨环境下无砟轨道灌缝胶在单向拉伸和压缩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得到了灌缝胶设计的最优宽厚比为2∶1,以此制备了沥青基灌缝胶,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自制沥青基灌缝胶软化点达到90°C以上,表现出优异的抗高温性能,相比于橡胶沥青灌缝胶和成品改性沥青,沥青基灌缝胶的粘结性能更好,适用于高温多雨环境下无砟轨道结构防水。
-
-
周佳;
童根树;
李常虹;
刘宜丰;
张磊;
付波
-
-
摘要:
结构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中震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结构的地震力如何求得,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精细化延性抗震设计理论,影响结构性能系数R取值的各种因素,结构延性系数与构件宽厚比的关系。介绍了采用《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流程,及性能系数最小值的确定依据。最后对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在抗震性能化设计流程、性能系数的取值、构件宽厚比限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
武斌;
谭卓英;
王先伟;
傅鸣春
-
-
摘要:
为了获得钢管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的统一计算公式,对大量钢管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混凝土强度和径厚比(宽厚比)为主要参数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的统一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极限粘结强度随着长径比(长宽比)、套箍系数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径厚比(宽厚比)的提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提高.统一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统一计算公式的有效性,为钢管混凝土的统一设计提供了参考.
-
-
周侃;
段磊;
石立华;
段艳涛;
付尚琛;
宋平
-
-
摘要:
在微波段具有高复合磁导率的磁性金属薄膜,近年来是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其金属性太强,微波信号极易被薄膜表面反射。该文采用高电阻率的W型六角铁氧体BaZnCoFe_(15.5)O_(27)粉末原料,使用等离子喷涂制备出平整致密的铁氧体薄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是典型的软磁薄膜。矢量网络分析仪微带线法证明,增大铁氧体吸收剂的宽厚比(即颗粒的面内尺寸与其厚度之比)可提高其自身的二维形状各向异性,有效提升吸收剂的微波磁损耗性能。在2 GHz处,薄膜的磁损耗和磁损耗角显著高于粉末。微磁学仿真表明,高度弥散的磁化分布所产生的非一致进动,有助于拓宽薄膜的微波吸收带宽,值得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以深入研究其微波吸收机制。
-
-
王鹏;
杨艳敏;
谢晓娟;
蔡天元;
孟祥琨;
熊瑛
-
-
摘要:
针对传统屈曲约束支撑自重大、端部易发生屈曲破坏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切削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其具有自重轻、构造简单、造价低、缓解芯材因焊接而产生集中应力等特点,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宽厚比、不同填充材料对失效形式、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核心段宽厚比较大的试件芯材连接段优先发生屈服破坏,核心段宽厚比较小的试件芯材中部先发生屈服破坏;新型切削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良好;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作为填充材料耗能能力相近,但其能够有效降低结构自重.
-
-
王鹏;
杨艳敏;
谢晓娟;
蔡天元;
孟祥琨;
熊瑛
-
-
摘要:
针对传统屈曲约束支撑自重大、端部易发生屈曲破坏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切削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其具有自重轻、构造简单、造价低、缓解芯材因焊接而产生集中应力等特点,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宽厚比、不同填充材料对失效形式、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核心段宽厚比较大的试件芯材连接段优先发生屈服破坏,核心段宽厚比较小的试件芯材中部先发生屈服破坏;新型切削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良好;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作为填充材料耗能能力相近,但其能够有效降低结构自重.
-
-
吴炅;
杨蔚彪;
常为华;
宫贞超;
刘琳
-
-
摘要:
超高强度钢筋(HRB500,HRB600)以及超高强度钢材(Q420,Q460,Q690)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应用的案例较少。以中信大厦超高层建筑为算例,分析了采用超高强度钢筋和超高强度钢材等强度替换钢管混凝土巨柱-斜撑-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筒中筒结构体系中的钢材时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筏板、桩基础、钢管混凝土巨柱、斜撑、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中钢材的用量变化。经分析,采用超高强度钢筋和超高强度钢材,可使结构在满足规范抗震性能要求前提下,大幅减少用钢量。因规范中钢构件宽厚比限值对超高强钢构件厚度影响较大,对比了中国、美国、欧洲规范中相应规定,结果表明,整体来说各国规范中的宽厚比限值处于相同量级。美国规范根据延性等级要求调整了宽厚比要求的方法,为超高强钢替换材料时采用更为宽松的宽厚比限值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
武斌;
谭卓英;
李繁;
王舜
-
-
摘要:
为了获得方钢管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的统一计算式,对大量的方钢管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极限黏结强度随着长宽比、套箍系数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宽厚比的提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提高.目前的方钢管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的计算式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差.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混凝土强度和宽厚比为主要参数提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的统一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统一计算公式的有效性,为方钢管混凝土的统一设计提供参考.
-
-
赵卫平;
赵欣杰;
陈佳麟;
吴丽丽
-
-
摘要:
基于开口薄壁杆件理论计算公式,研究了等边角钢、工字形、十字形3种截面类型钢柱的轴压稳定性,分析了各种失稳形式的特征及发生条件,得到了各种失稳形式与截面尺寸的关系.在有限元软件ANSYS环境中,基于第一阶特征屈曲模态引入初始缺陷后各类柱截面稳定承载力位于规范中各类柱子曲线的带状区域内.根据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结果给出了各类失稳类型与其对应的截面尺寸.柱支撑条件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既可以放大计算长度又保证了实验安全.该教学实验设计可适合在本科教学平台上开展.
-
-
张泉;
王秋良;
王春忠
- 《第十届超导学术交流会》
| 2009年
-
摘要:
高温超导体具有严重的各向异性,尤其是临界电流密度等参数,与外部磁场等物理量密切相关,因此外磁场对于高温超导体的交流损耗会有一定影响.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基于表征超导体电特性的非线性指数式,并考虑此特点,对不同宽厚比的超导体建立二维数值模型,研究其传输损耗的特点.结果表明外磁场对具有较大宽厚比的超导体交流损耗影响较大,总体而言交流损耗都随着宽厚比而略有增大.
-
-
宋薇;
王涛;
周中一
- 《第28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19年
-
摘要:
提出了一种腋撑式金属耗能阻尼器的新型构造方式,具有构造简单,易于更换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试验选用多种不同宽厚比的耗能板,研究了新型腋撑式金属耗能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分析了耗能板的宽厚比对腋撑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腋撑阻尼器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和稳定的耗能性能;在一定范围内,耗能板的宽厚比越大,腋撑阻尼器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越好.
-
-
杜颜胜;
陈志华
- 《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钢管混凝土柱在建筑结构中已经大量使用.欧洲、美国及中国均有相应计算规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EC4、AISC360、GB50936、DB29-57以及CECS159.对于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压性能,全球范围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然而,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高强钢材以及高强混凝土越来越多的使用,各国规范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本文介绍了上述规范中关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材料强度、宽厚比的规定以及轴压计算方法.搜集了316组试验数据,对上述规范进行了验证和比较.经过验证,各个规范均能较为保守的计算轴压承载力.对于高强钢管混凝土柱,EC4和DB29-57计算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AISC360偏于不安全,GB50936由于计算结果偏差较大而不适用于高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
-
-
-
TONG Genshu;
童根树;
FU Bo;
付波
- 《第六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前各国规范均根据宽厚比对钢截面进行分类的规定,但是这些分类的标准并非专门为抗震设计而制定.钢构件的抗震性能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延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结构影响系数的大小对钢构件的截面进行分类的建议:从结构影响系数,反推对钢构件侧移的延性要求,再获得对截面曲率延性的要求,通过研究截面宽厚比与截面曲率延性或者压缩延性的关系,由延性要求计算出对截面宽厚比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单块板件、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在结构影响系数为0.25,0.3,0.35,0.45,0.55情况下的宽厚比限值,分考虑结构的超强系数和不考虑结构的超强系数,给出了宽厚比限值的计算公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