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
方钢管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5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299388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2年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学术会议、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方钢管混凝土的相关文献由909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林海、陶忠、王来等。
方钢管混凝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9388篇
占比:99.91%
总计:299656篇
方钢管混凝土
-研究学者
- 韩林海
- 陶忠
- 王来
- 陈志华
- 曹万林
- 王先铁
- 韦灼彬
- 荣彬
- 邹昀
- 周婷
- 王小盾
- 董宏英
- 赵同峰
- 于敬海
- 张文福
- 李帼昌
- 王兴涛
- 王海涛
- 王连广
- 薛建阳
- 赵均海
- 陈宗平
- 霍静思
- 魏振
- 黄宏
- 仵建斌
- 刘威
- 刘汗青
- 刘真真
- 刘遥
- 卢亦焱
- 卢明奇
- 周学军
- 李斌
- 林晓康
- 王城泉
- 王金鑫
- 翁尚彬
- 赵文艳
- 赵鸿铁
- 蹇佳
- 丁洁民
- 丛术平
- 于江
- 刘岩
- 吕西林
- 张安哥
- 张宗敏
- 张延年
- 戎贤
-
-
王玫玲;
吕俊锋;
张正先
-
-
摘要:
钢管混凝土构件由于受浇筑工艺、材料泌水收缩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内部缺陷,为保证施工质量,需检测评估密实度。超声波检测法因浆体材料及组成、截面形式及构造、施工工艺等不同会使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离散性,为确定某工程方钢管混凝土构件密实度检测质量标准,制作足尺试件,沿高度方向上设置不同形式缺陷,并采用常规压力灌浆法进行灌浆施工。密实度超声波检测方法可有效识别方钢管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具有工程实用性和可行性。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稳定,测点位置宜避开构件截面边缘区域,常规压力灌浆施工工艺能满足密实度要求,但应确保构件顶部排气措施的有效性。
-
-
李彪;
张经科;
丁发兴
-
-
摘要:
工程实际中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材料缺陷、构造开槽、环境腐蚀等因素的影响下,外部钢管表面将产生影响其结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的局部缺陷。为研究钢管开槽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和钢管约束作用的影响,开展开槽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试验采用机械开槽的方式模拟钢管局部缺陷,探讨中部横向开槽、中部纵向开槽、角部横向开槽、角部纵向开槽4种开槽方式对构件荷载-应变曲线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槽试件因开槽方式不同表现为槽口的凸起或闭合,且不同开槽方式将不同程度地降低钢管约束作用,导致构件承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中部横向开槽试件承载力下降最明显。之后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开槽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下建立足尺模型进行参数分析,探讨不同开槽方式对承载力和钢管形状约束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横向开槽算例承载力和钢管形状约束系数降低相对未开槽算例较为明显,而竖向开槽算例基本不变。通过考虑不同开槽方式下钢管形状约束系数的折减建立开槽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限元结果均吻合较好,表明实用计算公式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开槽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
邓旭华;
倪家贵;
郭鸣琴;
赵思琪;
陈俊
-
-
摘要:
为研究复式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设计制作3根不同加劲肋形式的复式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对其进行轴压试验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劲肋的设置可以有效延缓钢管的局部屈曲、改善试件的延性;相对于无加劲肋的试件,加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25%左右;多腔体结构相对于普通带肋形式具有更好的延性;夹层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可以明显提高试件整体的极限承载力,夹层混凝土强度每提高20 MPa,试件极限承载力提高约17%;钢材强度的改变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相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改变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小。
-
-
吕学涛;
刘鑫;
郑致远
-
-
摘要:
为了分析相对两面受火下加劲薄壁方钢管混凝土中长柱的抗火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ISO-834标准火灾作用下加劲薄壁方钢管混凝土中长柱温度场模型和耐火极限模型。利用模型分析相对两面受火条件下混凝土跨中截面温度梯度分布和纵向应力分布规律;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荷载比、截面尺寸、含钢率、计算长度等参数对构件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荷载比和计算长度的增加均会降低构件的耐火极限,增大截面尺寸和含钢率可以有效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在荷载比相同的条件下,钢管屈服强度的增大会适当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
-
-
戎贤;
石晓娜;
陈磊;
杜颜胜;
张健新
-
-
摘要:
为研究带外环板的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下栓上焊节点的受力性能,以梁上翼缘连接方式和梁截面尺寸为试验参数,设计制作了3个节点构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引入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测量系统,对节点核心区应变进行非接触式高精度测量。结果表明,受焊缝质量的影响,构件主要破坏位置都在焊缝附近,其中下栓上焊节点和全螺栓节点分别发生在梁上翼缘与外环板连接的焊缝处和下内隔板与柱连接的焊缝处;下栓上焊节点相对于全螺栓节点核心区变形更小,更符合“强柱弱梁”准则,并推断梁柱之间荷载传递主要通过外环板,但全螺栓节点由于螺栓滑移以及焊接缺陷少,延性要显著好于下栓上焊节点;梁截面尺寸和节点连接方式对构件核心区受力性能和应变分布有较大影响,其中核心区主应变及剪应变云图均呈45°斜向发展。
-
-
王秋维;
梁林;
史庆轩;
王朋
-
-
摘要:
为研究方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界面黏结滑移性能,以钢管宽厚比、高宽比和UHPC强度为主要参数,设计了18个方钢管UHPC试件并对其进行静力推出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过程与形态、荷载-滑移曲线、黏结强度和钢管纵向应变分布,结果表明:推出后的试件整体较为完整,钢管无鼓曲现象,加载端边缘处混凝土有一定损伤;加载端与自由端的荷载-滑移曲线形状基本一致,且曲线分为有明显峰值点的弱化型和无明显峰值点的强化型两类;黏结强度随宽厚比和高宽比的增加而减小,当宽厚比较大时,增大UHPC强度可以明显提高黏结强度;加载端的钢管纵向应变小于自由端,应变沿高度方向大致呈指数分布.从黏结强度的组成出发,忽略化学胶着力影响,通过确定界面摩擦和机械咬合应力的表达式,建立了方钢管UHPC在两种养护条件下的黏结强度计算模型,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
-
李泉;
周学军;
李国强;
刘哲;
王振;
王兴博;
咸国栋
-
-
摘要:
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试件长度、偏心距、偏心方向为试验参数,设计9个不同长细比的试件进行偏心受压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得到荷载应变曲线和荷载挠度曲线,并分析各参数对试件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度为600 mm的试件发生了强度破坏,长度为1500、1800 mm的试件发生了弯曲失稳破坏;试件长度越长,弯曲破坏特征越明显;偏心距越大,偏压承载力越低;偏心方向对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与相关规范计算结果对比发现,按DBJ/T 13-51—2010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研究结果表明,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延性较好,方钢管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良好。
-
-
李泉;
周学军;
李国强;
刘哲;
王振;
王兴博;
咸国栋
-
-
摘要:
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试件长度、偏心距、偏心方向为试验参数,设计9个不同长细比的试件进行偏心受压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得到荷载-应变曲线和荷载-挠度曲线,并分析各参数对试件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度为600 mm的试件发生了强度破坏,长度为1 500、1 800 mm的试件发生了弯曲失稳破坏;试件长度越长,弯曲破坏特征越明显;偏心距越大,偏压承载力越低;偏心方向对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与相关规范计算结果对比发现,按DBJ/T 13-51-2010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研究结果表明,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延性较好,方钢管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良好.
-
-
马尤苏夫;
崔聪;
周清汉;
杨烊;
孙博闻
-
-
摘要:
完成了3个1/3比例的3层联肢钢板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3个试件的钢板剪力墙分别采用非加劲、槽钢竖向加劲和井字加劲的形式,钢板剪力墙的竖向边缘构件采用方钢管混凝土。得到了联肢钢板剪力墙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破坏形态,对试件的骨架曲线、应力发展、延性及耗能能力等进行了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加劲和槽钢竖向加劲墙板先屈曲后屈服,井字加劲墙板先屈服后屈曲,墙板屈服后连梁与钢板剪力墙边框梁相继屈服。方钢管混凝土柱脚屈服较早,屈服后仍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弹塑性变形能力。采用非加劲墙板的试件承载力最低,滞回环捏缩效应最严重,其次是采用槽钢竖向加劲墙板的试件。采用井字加劲墙板的试件滞回环较饱满。井字加劲和槽钢竖向加劲试件的峰值荷载分别比非加劲试件的峰值荷载提高了11.7%和6.9%,井字加劲和槽钢竖向加劲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分别比非加劲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提高了65.9%和19.9%。各试件的延性系数均大于4.5,表明不同加劲形式的联肢钢板剪力墙均具有良好的延性。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充分地反映试件的滞回性能和破坏过程。加劲肋对连梁和边缘构件的内力影响较小,但可显著提高剪力墙板的抗剪承载力。相较于两片单肢钢板剪力墙,联肢钢板剪力墙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大于20%的提高。
-
-
武斌;
谭卓英;
李繁;
王舜
-
-
摘要:
为了获得方钢管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的统一计算式,对大量的方钢管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极限黏结强度随着长宽比、套箍系数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宽厚比的提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提高.目前的方钢管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的计算式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差.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混凝土强度和宽厚比为主要参数提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的统一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统一计算公式的有效性,为方钢管混凝土的统一设计提供参考.
-
-
陈志华;
赵炳震;
郑培壮;
杨向东;
熊珍珍;
邵康平;
崔铭
- 《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支撑体系延性较好,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可应用于高层建筑.沧州福康家园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应用异形柱技术的高层钢结构住宅小区,其中18层住宅全部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支撑体系,最大建筑高度达53.2m.本文以沧州市福康家园公共租赁住房住宅项目为例,对工程中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柱、节点等设计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对工程中的防火与防腐处理方法以及三板体系的选用进行介绍,对其工程造价进行统计分析,该文研究成果对于实际工程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
-
-
-
-
-
李斌;
高春彦;
王晨飞
- 《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 2009年
-
摘要:
为了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四个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粱外加强环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以轴压比和梁柱线刚度比为参数,研究分析了该类节点的滞同曲线、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及其破坏特征.结论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节点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刚度退化缓慢,达到极限荷载后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后期承载能力.经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框架及钢框架节点比较可知.rn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节点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践.
-
-
-
-
刘畅
- 《第二十五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2018年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是针对某超高层办公楼斜撑转换关键节点有限元分析.为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抽掉四边外框柱7层以下的中柱,结构采用方钢管混凝土人字斜撑转换,此转换方式传力路径明确,转换层与上下层的刚度比变化小,结构层剪力未见明显突变,且斜撑直接落地,对结构抗震更为有利.本文建立了斜撑关键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对混凝土和型钢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并采用TIE的约束方式考虑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准确地反映了节点的真实受力状态,计算分析表明,节点能够满足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的抗震性能目标.
-
-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1-18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节点核心区外包方钢管能够对核心混凝土产生有效的约束加强节点强度。本实用新型中在节点内置十字型钢增大节点强度和刚度。改善方钢管边上对混凝土约束效果不好的问题和弥补方钢管开洞造成的约束不足。本实用新型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搭配组成组合结构框架节点。相对于现有大多数钢结构和组合结构采用钢梁来说,用钢量显著降低,同时避免了钢梁的整体和局部失稳,经济性能显著提高。
-
-
-
-
-
-
-
-
-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1-11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结构用巨型圆钢管混凝土斜柱与巨型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巨型圆钢管混凝土斜柱(1‑1,1‑2),位于超高层建筑结构底部,下端与结构主体相连,在空间相交为一体;巨型方钢管混凝土柱(2),位于巨型圆钢管混凝土斜柱(1‑1,1‑2)形成的转换结构之上,巨型方钢管混凝土柱(2)与巨型圆钢管混凝土斜柱(1‑1,1‑2)在空间相交固接;巨型圆钢管斜撑(3‑1,3‑2)一侧与巨型圆钢管混凝土斜柱(1‑1,1‑2)固接,一侧与巨型方钢管混凝土柱(2)固接,从而形成完整的结构受力体系。此种结构形式解决了超高层建筑中巨型圆钢管混凝土斜柱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可靠连接,节点钢结构加工方便、能够保证节点内复杂空间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