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285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9篇、会议论文130篇、专利文献1984576篇;相关期刊635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房地产导刊等; 相关会议89种,包括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10年网络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结构工程的相关文献由436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海旺、赵均海、刘伯权等。

结构工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3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84576 占比:99.90%

总计:1986625篇

结构工程—发文趋势图

结构工程

-研究学者

  • 李海旺
  • 赵均海
  • 刘伯权
  • 周岱
  • 张义
  • 杨乐
  • 王婷婷
  • 谢攀
  • 佟海波
  • 刘如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付相球; 潘旦光
    • 摘要: 结构总是修建在一定的场地而形成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为解决开放体系下悬臂类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考虑辐射阻尼下模态阻尼比的计算问题,提出了脉冲荷载响应模态分析法。该方法采用直接有限元法建立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施加脉冲荷载得到结构动力反应后,由模态识别方法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随后,以一个悬臂类五层框架结构为例研究了计算动力特性随土体计算范围变化的规律和脉冲荷载激励点位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体材料阻尼对模态阻尼比的影响,并与集总参数模型和直接模态分析法进行对比,说明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土域计算范围的增加,脉冲荷载响应模态分析法所得的动力特性将逐渐收敛到精确解;当土体计算范围大于结构基频所对应的波长的2倍时,结构自振频率的误差小于1%,模态阻尼比的误差小于5%;以非模态节点作为激励点都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三参数集总参数模型所得模态阻尼比存在显著误差,直接模态分析法所得模型的基频随土域范围增大而趋向于零;相比于辐射阻尼,土体材料阻尼对结构的各阶模态阻尼比的影响较小。
    • 李国强; 吉蔚; 楼国彪; 蒋首超; 朱邵骏
    • 摘要: 采用有限元模型对双跨门式刚架钢结构的火灾试验进行了模拟,表明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火灾下双跨门式刚架钢结构的倒塌行为与倒塌模式。采用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火灾下双跨门式刚架钢结构的倒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归纳出双跨门式刚架钢结构的6种典型倒塌模式,并与单跨门式刚架钢结构的倒塌模式进行了对比,说明了中柱的存在对双跨门式刚架钢结构倒塌机制的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大量的参数分析,研究了升温工况、柱脚刚性、中柱柱顶连接形式、荷载比、防火保护、温度梯度、跨高比和柱距等因素对火灾下双跨门式刚架钢结构倒塌模式的影响。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升温工况对双跨门式刚架钢结构的倒塌模式有显著影响,柱脚刚性、中柱柱顶连接形式、荷载比、跨高比和柱距对边柱倒塌模式和整体倒塌模式有一定影响,防火保护对中柱倒塌模式有一定影响,截面温度梯度对倒塌模式影响较小。结果可为双跨门式刚架钢结构在火灾下的倒塌预警提供参考。
    • 蔡建国; 王玉涛
    • 摘要: 可展与折叠结构是一类可以自由地大尺度改变几何构形的结构。它们可以从体积较小的闭合或者收缩状态变换到开启或者展开状态。相对于传统结构而言,可展与折叠结构具有建造速度快、施工方便等优点,而且便于运输和存储,可反复使用,因而在民用、军事、航天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针对可展与折叠结构的共性问题及关键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型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多种新型可展与折叠结构的几何构成、运动过程以及受力性能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金路; 钱晶晶; 田大可
    • 摘要: 空间可展天线在轨运行时可能会受到空间碎片的高速撞击,为研究天线支承结构受高速撞击时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大口径模块化空间可展天线支承结构撞击动力模型。基于已有网壳结构的高速撞击试验,验证撞击模型的有效性。经与显式动力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撞击动力分析等效模型,分析了不同撞击位置和不同撞击速度参数对天线支承结构的撞击动态响应、破坏模式及关键杆件和整体结构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撞击点越靠近结构形心,撞击影响区域越大;高速撞击时破坏模式均为撞击区域小局部凹陷或击穿,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天线结构的最大变形通常发生在撞击点处,最不利撞击点为离约束最远端结构边缘,应对该处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随着撞击速度由高速增至超高速,撞击点处结构整体变形增大,但撞击响应区域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撞击速度20 km/s时被撞击杆件快速发生冲剪破坏,整体结构变形区域最小。
    • 康元顺; 张伟为; 刘梦娟; 曾晓辉
    • 摘要: 该文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角度研究了一种有面外支撑的X支撑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计算方法,这种X支撑的两条支撑对角线的交点处连接了一个面外撑杆。考虑有面外撑杆的非对称交叉支撑体系在一般情况下的弹性屈曲,即不同长度、截面和载荷的连续对角,面外撑杆与X支撑平面可以有不同角度,并且X支撑的交叉点不固定在跨中。建立了两端固接的双跨受压杆件跨中任意线弹性的特征值矩阵,利用迭代算法进行屈曲载荷计算,详述了新型X支撑系统的屈曲荷载理论计算方法。推导了两端固接的双跨受拉(压)杆件跨中任意位置处的转动刚度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不同受力形式转动刚度对X支撑的屈曲长度系数的影响,阐释了在实际结构中转动刚度对屈曲载荷的影响可忽略。进行比例加载屈曲分析,分析的目的是建立受压杆件的有效长度因子与压缩杆件和拉伸杆件的力比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任意位置处的非对称交叉支撑系统有效长度因子的数值解,并通过已有文献的退化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屈曲长度系数的理论推荐值。
    • 褚云朋; 施毕新; 钟燕; 龚寅东; 封天赐
    • 摘要: 碳纤维布和角钢混合加固后能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及延性,发挥二者材料性能各自优势。采用纤维布、纤维布加角钢及增设斜支撑3种方法对震损RC框架进行加固,开展低周往复加载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布加固后未能明显提高节点协调梁柱变形能力,梁端破坏严重,节点处纤维布随混凝土一起脱落,承载力未恢复到震损前承载力;复合加固后节点及柱脚均未发生明显破坏,实现了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采用斜支撑加固后,能明显提高框架承载力及刚度,但发生锚栓失效,导致承载力快速降低,故应提高锚栓承载富余量;复合加固后试件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滞回曲线更饱满,累积耗能能力更强,经受循环加载次数明显增多,承载力降低系数减小,角钢提高了节点抗破坏能力,角钢与支撑配合使用更能明显提高试件刚度及承载力;综合考虑抗震性能、经济性、加固工艺,选用CFRP布与角钢复合加固工艺,能很好地实现对震损框架的加固。
    • 王玉华; 缪卓君
    • 摘要: 基于焊接结构疲劳破坏分析,从焊接接头形式与应力集中、焊接热影响区金属性能的变化及应力特征、焊接缺陷与环境介质等角度分析了焊接结构疲劳断裂的影响因素。结合已有的研究,从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疲劳断裂过程的主要阶段分析了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机理与过程,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主要阶段包括初始疲劳裂纹在应力集中初的萌生、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或稳定扩展、疲劳裂纹的失稳扩展直至结构断裂三个阶段。基于断裂力学理论,介绍了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并从抗疲劳设计、控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焊接位置或母材的表面处理等角度介绍了常见的焊接结构抗疲劳措施。本研究对于焊接结构疲劳寿命研究及抗疲劳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 房栋; 尤培波; 周明星; 马博涵
    • 摘要: 为了提高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筋的弹性模量,采用钢绞线替代部分玻璃纤维生产钢绞线-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SGFRP)筋。拉伸试验表明:肋间距增大有助于玻璃纤维拉伸性能的发挥;随着钢绞线体积率的增大,弹性模量显著提高,但抗拉强度变化不明显。通过36个拉拔试件,研究了直径、钢绞线体积率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对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SGFRP筋的粘结破坏形态、粘结滑移曲线与普通GFRP筋类似,但其弹性模量大,相同的粘结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变和径向变形较小,受到的机械咬合力较大、粘结应力更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SGFRP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并给出参数取值建议。
    • 来蓉
    • 摘要: 在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地质条件限制无法使用机械施工时,采用人工挖孔桩可以弥补机械施工的一些不足。但是,当遇到地下水丰富的地质条件时,采用传统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需要对导管并进行水密、承压、接头抗拉试验,并放置密封球,同时对首次混凝土灌注方量要求严格把控,不仅操作技术高,而且桩基容易出现缺陷。而采用清水介质下自护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无需消耗人力和设备抽排孔内积水,在钢筋笼吊装就位后就可直接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清水介质下自护混凝土人工挖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研究。
    • 黄国庆; 范宇航; 姜言
    • 摘要: 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包括时域法和频域法)是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内容,提高其评估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相比时域法而言,频域法计算简便且高效,但精度较低。该研究利用频域Tovo-Benasciutti谱方法(T-B谱方法),并结合高层建筑风致疲劳分析,提出了基于T-B谱方法关键参数包络值的改进方法。首先,以高层建筑顺风向、横风向以及耦合风振疲劳损伤为研究对象,并以时域雨流法为基准,评价了原有两种T-B谱方法的计算精度;其次,基于该方法关键参数的分析结果,利用数值模拟,确定了该参数的包络值;最后,基于该包络值提出了改进的T-B谱方法,同时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映材料疲劳特性曲线(S-N曲线)的斜率参数m增加,时域雨流法和原有频域T-B谱方法的误差逐渐增大;相比原有T-B谱方法,改进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以横风向疲劳损伤(m=3)为例,其平均误差降低程度分别为77.49%和55.3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