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加固
复合加固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45029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等;复合加固的相关文献由788位作者贡献,包括卢亦焱、张号军、叶吉等。
复合加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5029篇
占比:99.98%
总计:645139篇
复合加固
-研究学者
- 卢亦焱
- 张号军
- 叶吉
- 赵国藩
- 周婷
- 周长东
- 康承磊
- 李小和
- 李明
- 杨燕伟
- 林作忠
- 熊学玉
- 谢淼
- 阿斯哈
- 刘斯宏
- 张志铁
- 李晓克
- 李杉
- 杨超
- 翟爱良
- 胡智文
- 葛智
- 褚云朋
- 司金艳
- 张宏博
- 张雷顺
- 曾新宇
- 朱广山
- 李华
- 李娜
- 杨亚彬
- 王光明
- 王汝恒
- 王灏
- 王磊
- 王雪梅
- 石太伟
- 裴松伟
- 贾彬
- 赵顺波
- 靳凤枝
- 韩宇平
- 冷予冰
- 刘永军
- 吴子婴
- 周健
- 周暘
- 孙仁娟
- 常健
- 张学朋
-
-
褚云朋;
施毕新;
钟燕;
龚寅东;
封天赐
-
-
摘要:
碳纤维布和角钢混合加固后能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及延性,发挥二者材料性能各自优势。采用纤维布、纤维布加角钢及增设斜支撑3种方法对震损RC框架进行加固,开展低周往复加载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布加固后未能明显提高节点协调梁柱变形能力,梁端破坏严重,节点处纤维布随混凝土一起脱落,承载力未恢复到震损前承载力;复合加固后节点及柱脚均未发生明显破坏,实现了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采用斜支撑加固后,能明显提高框架承载力及刚度,但发生锚栓失效,导致承载力快速降低,故应提高锚栓承载富余量;复合加固后试件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滞回曲线更饱满,累积耗能能力更强,经受循环加载次数明显增多,承载力降低系数减小,角钢提高了节点抗破坏能力,角钢与支撑配合使用更能明显提高试件刚度及承载力;综合考虑抗震性能、经济性、加固工艺,选用CFRP布与角钢复合加固工艺,能很好地实现对震损框架的加固。
-
-
王梓旋;
王亨;
谢剑
-
-
摘要:
为研究预应力钢带-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在循环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了5个单调加载复合加固混凝土柱和5个循环加载复合加固柱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和钢带间距对试件破坏形态、承载力、变形能力、残余变形、承载力退化和刚度退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包络线与单调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吻合;与未加固试件相比,复合加固试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明显提高,残余变形明显减小,承载力和刚度退化速度明显放缓;钢带间距减小,复合加固试件加载后期的承载力退化呈减弱的趋势,刚度退化速度放缓。
-
-
陈思程;
黄海林;
言兴;
朱德举
-
-
摘要:
完成了24根GRC网格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复合加固混凝土圆柱试件的轴压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加固层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含量、GRC网格包裹位置及包裹方式等参数对试件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其破坏形态、荷载-应变曲线、荷载-位移曲线及极限荷载。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形态主要为中部压溃和斜剪破坏,大部分试件加固层混凝土最终剥离;GRC网格全包试件较间隔包裹试件表现出更高的抗压性能;GRC网格外包在加固层混凝土表面的试件抗压性能优于内包在核心柱混凝土表面的试件;掺入聚丙烯纤维可小幅度增强试件抗压性能;GRC网格和聚丙烯纤维均能显著提升试件的延性。提出了GRC网格与聚丙烯纤维复合加固混凝土圆柱的正截面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经对比,计算值略小于试验值。
-
-
韩笑东;
赵越;
杨燕泽;
阿斯哈;
周长东
-
-
摘要:
为解决古建木柱的加固、修复等问题,探究一种经济可行、效果显著的加固方法,将7根方形木柱以内嵌钢筋外包碳纤维布复合加固的方法进行加固试验,研究其在偏心受压情况下承载力、延性等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考虑嵌筋的数量和受压偏心距两种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间隔包裹一层CFRP布同时嵌筋的方法复合加固的木柱破坏主要发生在纤维布之间的间隔段,而且相比于未加固的木柱其破坏时表现出更好的整体性;偏心距为0时,木柱的4个侧面均发生破坏现象,而随着偏心距的增大,木柱仅在偏压侧发生破坏;在偏心距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该复合加固方法加固后的木柱在承载力和延性性能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提升幅度随嵌筋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加固方式相同时,偏心距由0增加到50 mm,木柱的承载力降低显著,而延性系数变化不大.
-
-
周长东;
梁立灿;
阿斯哈;
张泳;
杨礼赣
-
-
摘要:
为了研究钢筋加固量、碳纤维布包裹方式等对内嵌钢筋外包碳纤维布复合加固矩形木柱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基于27根方木柱和9根矩形木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结果,提出了碳纤维布约束矩形木柱的强度计算方法,推导了复合加固矩形木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加固矩形木柱受压三折线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基于这种模型计算得到的木柱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内嵌钢筋外包碳纤维布复合加固矩形木柱受压三折线应力-应变模型的适用性.
-
-
龚永智;
康爽;
刘梦婷;
梁广威;
阳宇
-
-
摘要:
对7块使用近60年的RC桥面板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及粘贴钢板与CFRP复合加固法加固后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下试验板的承载力、刚度、裂缝、应变以及破坏形态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加固方法均能有效提高试验板的抗弯性能;粘贴2 mm、4 mm和6 mm厚钢板试件的承载力分别提高52.5%、126.0%和162.5%,复合加固试验板承载力分别提高87.0%、148.0%和158.5%;采用钢板和CFRP复合加固既有损伤受弯构件时,CFRP的加固作用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粘贴钢板加固法,现行规范和规程可用于既有损伤RC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运用本文提出的考虑损伤影响的粘钢加固及粘钢板与CFRP复合加固既有损伤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所得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
-
阿斯哈;
周长东;
杨礼赣
-
-
摘要:
为了探究内嵌钢筋外包碳纤维(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布复合加固不同截面木柱的加固效果,完成了54根加固木柱的轴心受压试验.考虑内嵌钢筋的数量和CFRP布的布置形式等试验影响因素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截面加固木柱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圆形加固木柱与方形加固木柱的破坏过程基本一致,圆形木柱的CFRP布易发生脆性断裂破坏,而由于钢筋的局部外凸作用,方形木柱的CFRP布表现为与木材的剥离破坏;内嵌钢筋可以提高圆形和方形木柱的承载力,CFRP布则能够明显提升圆形木柱的抗压承载力.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布表明:不同截面木柱的峰值应力和变形能力均随着内嵌钢筋数量以及CFRP布加固量的增加而增加;CFRP布的有效约束作用使其与内嵌钢筋相互促进、协同工作;复合加固方法对圆形木柱的加固效果优于方形木柱.基于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借鉴纤维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约束混凝土柱相关理论,建立了复合加固木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模型.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以及补充试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
-
阿斯哈;
周长东;
杨礼赣
-
-
摘要:
内嵌钢筋外包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布复合加固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古建木柱的承压和变形能力,加固效果显著。为了建立复合加固木柱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模型,同时考虑内嵌钢筋数量以及CFRP布加固量等因素的影响,该文完成了42根复合加固木柱的轴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方法能够提高木柱的受压承载力、改善木柱的延性;由于木材存在有不可避免的初始缺陷,木柱的破坏主要发生于初始缺陷较为集中的区域。相同测点处,木材、CFRP布和钢筋的荷载-应变曲线分布相近,表明木材与CFRP布和钢筋黏结性能良好,三者能够协调变形、共同工作。基于既有的相关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给出了复合加固木柱轴心受压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三折线型和多项式型复合加固木柱的轴心受压本构模型。考虑到木材材质的离散性,加固木柱的模型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得应力-应变模型的可靠性。
-
-
谭贝
-
-
摘要:
淤泥质地层隧道工程建设容易造成掌子面失稳及地表塌陷等难题,因此必须提前对隧道掌子面及地层进行预加固.结合某淤泥质地层隧道的专项施工方案,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浅埋隧道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时,高压旋喷桩的合理参数,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与周边收敛变化与分布规律.结果 显示,对于淤泥质地层隧道,首先在淤泥质地层中采用负压井点降水,然后对地表进行旋喷桩加固+隧道掌子面超前加固+环向注浆加固等组成的复合加固,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对地层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地表沉降可控.
-
-
阿斯哈;
周长东
-
-
摘要:
内嵌钢筋外包纤维布的复合加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古建筑木柱的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大幅提升其工作性能.为提出内嵌钢筋外包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布复合加固圆形短木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本文共完成12组42根复合加固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柱的破坏主要发生于初始缺陷较为集中的区段,且复合加固方法能够提升木柱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加固效果显著.基于经典的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柱抗压强度理论,对CFRP布约束木柱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进而提出3个CFRP布约束木柱的抗压强度计算模型.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比选出适用的CFRP布约束木柱顺纹抗压强度计算模型,继而给出复合加固圆形木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依据补充试验结果和与既有文献研究中试验数据的对比可知,理论计算能够较好地预测相关试验结果,从而验证复合加固圆形木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
-
-
-
-
谭方兰
- 《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对一种新出现的复合加固方法--焊、锚、胶多重连接法,用于既有建筑物增设电梯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其加固机理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植筋连接法相比,这种复合加固方法更适用于承受偏心振动荷载的电梯构件的连接设计,加固性能更可靠,能应用于既有建筑物内、外部增设电梯或观光梯的各种工程实际,其加固机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根据澳思达煤矿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赋存条件,分析了其顶板变形破坏特点,结合锚杆锚索顶板控制原理,研究应用了超强注浆锚索复合加强支护技术,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合理的锚杆锚索支护参数.现场监测表明,支护系统有效控制了切眼顶板的下沉与离层,围岩稳定性好,保证了工作面设备的高效快速安装,研究成果实现了破碎顶板条件下大断面切眼的无立柱支护,满足了澳大利亚的技术标准,为综放技术在该国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
-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根据澳思达煤矿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赋存条件,分析了其顶板变形破坏特点,结合锚杆锚索顶板控制原理,研究应用了超强注浆锚索复合加强支护技术,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合理的锚杆锚索支护参数.现场监测表明,支护系统有效控制了切眼顶板的下沉与离层,围岩稳定性好,保证了工作面设备的高效快速安装,研究成果实现了破碎顶板条件下大断面切眼的无立柱支护,满足了澳大利亚的技术标准,为综放技术在该国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
-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根据澳思达煤矿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赋存条件,分析了其顶板变形破坏特点,结合锚杆锚索顶板控制原理,研究应用了超强注浆锚索复合加强支护技术,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合理的锚杆锚索支护参数.现场监测表明,支护系统有效控制了切眼顶板的下沉与离层,围岩稳定性好,保证了工作面设备的高效快速安装,研究成果实现了破碎顶板条件下大断面切眼的无立柱支护,满足了澳大利亚的技术标准,为综放技术在该国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
-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根据澳思达煤矿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赋存条件,分析了其顶板变形破坏特点,结合锚杆锚索顶板控制原理,研究应用了超强注浆锚索复合加强支护技术,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合理的锚杆锚索支护参数.现场监测表明,支护系统有效控制了切眼顶板的下沉与离层,围岩稳定性好,保证了工作面设备的高效快速安装,研究成果实现了破碎顶板条件下大断面切眼的无立柱支护,满足了澳大利亚的技术标准,为综放技术在该国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
-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根据澳思达煤矿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赋存条件,分析了其顶板变形破坏特点,结合锚杆锚索顶板控制原理,研究应用了超强注浆锚索复合加强支护技术,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合理的锚杆锚索支护参数.现场监测表明,支护系统有效控制了切眼顶板的下沉与离层,围岩稳定性好,保证了工作面设备的高效快速安装,研究成果实现了破碎顶板条件下大断面切眼的无立柱支护,满足了澳大利亚的技术标准,为综放技术在该国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
-
- 《第十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总结了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新进展,并进行了归类和分析.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软土地基处理发展情况。文章认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改善地基处理效果,也会使各自地基处理技术发挥优势,弥补单一处理技术的缺陷,对于减小工程投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