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合
家校联合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4217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等;家校联合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华伟、张健、乔军云等。
家校联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217篇
占比:99.54%
总计:64517篇
家校联合
-研究学者
- 华伟
- 张健
- 乔军云
- 任立芬
- 刘旭
- 刘玮
- 刘璐
- 单进文
- 周浩
- 周静
- 张守玲
- 张晓玲
- 李小燕
- 李锐
- 李风岚
- 杨娟
- 王兴成
- 王冬华
- 王华丽
- 王建宏
- 王春
- 纪维华
- 翁自勇
- 肖沙沙
- 苏黎华
- 蒋春亚
- 袁爱华
- 赵春芳
- 陈珍珠
- 隋丽荣
- 马尚军
- 魏茂娟
- 黎万祥
- Jin Zhang
- 丁桂娟
- 严海华
- 乔芝仙
- 于慧娜
- 于腾
- 代红艳
- 伍金芝
- 何咏彤
- 何城芳1
- 何娟
- 何嵘珍
- 何淑华
- 何福全
- 何莹
- 何鑫彤
- 余婧
-
-
陈兴兴
-
-
摘要:
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实践中,奖励通常被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比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多为学者所推崇,但教师在使用它时依然会遇到各种难题。基于此,文章通过调查小学教师在使用精神奖励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发现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对奖励方式本身的迷茫、对精神奖励的使用陷入误区、对物质奖励的矛盾看法、缺少家校支持等。并据此探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
-
张家丽
-
-
摘要:
一名初三女生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问题和妄想症状,甚至还有自残轻生现象。心理教师经了解,发现该女生的父母对她缺少陪伴,亲子之间几乎零交流;她小学时还遭受过校园暴力。为此,学校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制定应急预案,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她关爱,心理教师定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指导家长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家校联合,帮她摆脱了心理困境。
-
-
陆梦骊
-
-
摘要:
班级管理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一项工作职责,巧妙而科学的班级管理策略往往能产生突出的意义及其作用,引导着学生朝着好的方向进步与发展。本文立足于小学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教育实践,从“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善用环境,给予巧妙地引导”“家校联合,争取家长的力量”以及“榜样示范,以言行规范学生”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班主任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班主任应注重对班级的管理,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进而促使学生能在其中汲取成长的正能量。
-
-
钟锐
-
-
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约而同"地对德育出现了忽视的情况,给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笔者从创设品质型家庭,提升家庭文化内涵,开发家庭德育资源,发展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思考,积极探索和家长合作的有效路径,深入挖掘学生家庭中的德育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环境,用教育合力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
-
廖秋萍
-
-
摘要:
在通信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很多学生会携带手机于学校内使用。对中学生来讲,使用手机就如双刃剑,有益处也有弊端。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助力学生规范合理使用手机,尽可能降低学生使用手机的不利影响。本文对此予以简要分析和策略研究,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借鉴。
-
-
江玲
-
-
摘要:
文章以纪实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几年来逐步走上学习正轨的历程,该学困生的表现较为典型,不会听讲、写作业极其磨蹭,成绩很难提高。老师从课堂到课外,从激励学生本身到跟家长沟通,全方位做工作,耐心细致,不放弃,家校共同努力,一路坚持,才有了循序渐进的转变和后来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成绩的稳定。整个过程真实,可感可操作性强,能够为学困生教育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
-
-
路宝祥;
王献英
-
-
摘要:
家校联合下,体育家庭作业能有效激发初中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初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本文对家校联合下初中体育家庭作业进行研究,发现初中体育家庭作业有3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体育家庭作业内容不能满足初中生校外体育锻炼需求;初中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缺乏可供参考的锻炼方法和视频;体育家庭作业实施中缺少有效的作业评价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创编体育家庭作业手册;制作体育家庭作业手机微课;确定体育家庭作业实施计划,以提升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效果。
-
-
陈美玲;
韦雪艳
-
-
摘要:
留守儿童在早期生命历程中遭遇父母缺席。父母缺席会对留守儿童产生时间性“累积效应”和数量性“累积效应”。时间性“累积效应”指随着父母缺席时间的增加,亲子依恋逐渐疏离化;数量性“累积效应”是由于父母缺席导致家庭风险因素累加,对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学校作为能动主体提供外源力量,帮助学生生成内生力量,外源力量和内生力量相结合,一同化解父母缺席的“累积效应”。
-
-
张传平;
邴花燕
-
-
摘要: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生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极其重要,会对其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要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优秀人才,教师需将德育教育全面渗透。本文基于家校联合视角,对小学德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
-
柳文笛
-
-
摘要:
家庭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教育和生活场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探究单亲家庭环境对于高中生人格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分析动态学生档案、定期访谈、研究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方式,通过家校联合、跟踪访谈、比较的研究方法,提出建立家校联合动态档案,主动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的方法,积极培养城市高知单亲家庭高中生正向的社会健康人格。
-
-
孙琦
- 《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
-
摘要:
社会化对于任何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在社会化这个层面来看,就是保障和促使学生顺利的完成社会化内容,帮助学生在日后进入社会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高职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一些特殊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高职大学生在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家校联合保障的策略,指导和保障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促进内化的作用,使之实现全面发展和良好社会化的目标.
-
-
-
李永芳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到他乡就业,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常年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从此被冠以特殊的称谓——留守儿童.在他们的身上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心理上的,因此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又有了一个"称谓"——问题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尽可能的转化这其中的问题学生?这便成为教育工作中应该常抓不懈的任务。针对留守儿童要了解情况,甄别问题学生、用心关爱,建立师生情谊、针对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
-
-
李永芳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到他乡就业,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常年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从此被冠以特殊的称谓——留守儿童.在他们的身上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心理上的,因此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又有了一个"称谓"——问题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尽可能的转化这其中的问题学生?这便成为教育工作中应该常抓不懈的任务。针对留守儿童要了解情况,甄别问题学生、用心关爱,建立师生情谊、针对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
-
-
李永芳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到他乡就业,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常年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从此被冠以特殊的称谓——留守儿童.在他们的身上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心理上的,因此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又有了一个"称谓"——问题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尽可能的转化这其中的问题学生?这便成为教育工作中应该常抓不懈的任务。针对留守儿童要了解情况,甄别问题学生、用心关爱,建立师生情谊、针对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
-
-
李永芳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到他乡就业,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常年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从此被冠以特殊的称谓——留守儿童.在他们的身上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心理上的,因此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又有了一个"称谓"——问题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尽可能的转化这其中的问题学生?这便成为教育工作中应该常抓不懈的任务。针对留守儿童要了解情况,甄别问题学生、用心关爱,建立师生情谊、针对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
-
-
李永芳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到他乡就业,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常年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从此被冠以特殊的称谓——留守儿童.在他们的身上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心理上的,因此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又有了一个"称谓"——问题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尽可能的转化这其中的问题学生?这便成为教育工作中应该常抓不懈的任务。针对留守儿童要了解情况,甄别问题学生、用心关爱,建立师生情谊、针对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