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颈细胞学

宫颈细胞学

宫颈细胞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2460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72届国际妇产科联盟常务理事会暨妇产科医师论坛、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细胞学学术会议等;宫颈细胞学的相关文献由644位作者贡献,包括耿力、魏丽惠、崔淑慧等。

宫颈细胞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3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460 占比:99.78%

总计:122733篇

宫颈细胞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沈洁; 张妍; 高丽丽; 张月; 韩历丽
    • 摘要: 目的:探讨2008-2020年北京市适龄妇女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宫颈癌免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适龄妇女3000435人次。宫颈脱落细胞学平均异常检出率2.5%,其中阴道镜异常占61.2%。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231.5/10万,其中宫颈癌癌前病变检出率222.0/10万;宫颈癌检出率9.5/10万。“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宫颈细胞学异常检出率及阴道镜异常检出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早诊率均较前显著提升。结论:北京市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在筛查人群覆盖和筛查质量上还需进一步探索提高,为尽早实现21世纪末消除宫颈癌的目标提供有益的实践。
    • 武爱媛; 热米拉·热扎克; 乔友林
    • 摘要: 我国宫颈癌的疾病负担较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防控形势较为严峻,急需探索适宜我国不同资源地区的、新型的早诊早治手段,以加快我国宫颈癌的防治步伐。近些年人工智能(AI)在图像分类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科学家们开发出众多能够识别宫颈病变的算法,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就AI在宫颈细胞学筛查、阴道镜、宫颈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预测过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AI在宫颈病变诊断及治疗中遇到的挑战,使AI协助医疗工作者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 何雪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I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1例宫颈原位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病理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1.48±7.60)岁。25例患者无异常症状;细胞学异常者13例;高危型HPV阳性者28例;阴道镜图像5例评估为AIS。多点活检病理发现AIS 11例,锥切术后病理发现20例。6例因生育要求仅行锥切术,25例进一步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病理升级为浸润性腺癌。结论宫颈原位腺癌临床症状极少见,联合细胞学、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确诊依靠病理。完成生育后尽早行全子宫切除术,以降低宫颈腺癌的发生率。
    • 唐阳芳; 张少华; 栾丽霞; 魏琳; 郑文; 陈国平; 邓亚楠; 陈蕊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细胞学检查阴性的患者感染不同类型高危型HPV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高危型HPV阳性,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进一步在阴道镜下取病理组织检查的女性2193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宫颈病变级别分为A组(宫颈低级别病变组)1897例和B组(宫颈高级别病变组)296例。分析两组间HPV感染类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类型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该研究人群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为13.50%,在年龄范围30~39岁人群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44.59%)较宫颈低级别病变(32.95%)显著升高(P<0.05)。HPV16、HPV18、HPV52、HPV58、HPV53是该人群高危型HPV感染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比为24.98%、13.35%、22.32%、11.96%、10.73%。其中,宫颈高级别病变组HPV16、HPV31、HPV33的发生概率分别为61.5%、10.04%、9.61%,相比较宫颈低级别病变组(HPV16:24.98%;HPV31:4.38%;HPV33:3.45%)的发生概率显著上升(P<0.05)。进一步调整基线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HPV16阳性、HPV31阳性、HPV33阳性时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风险较宫颈低级别病变组高3.73倍(OR=4.73,95%CI:3.53~6.35)、1.53倍(OR=2.53,95%CI:1.53~4.20)、2.02倍(OR=3.02,95%CI:1.53~4.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高级别病变有年轻化趋势,应加强年轻女性,尤其是年龄范围在30~39岁之间妇女的筛查及随访。当筛查结果显示细胞学阴性,HPV16、HPV31或HPV33呈阳性时,建议积极转诊阴道镜检查。
    • 李美平; 蔡红光; 戈文舜; 杨惠英; 耿文; 包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假阴性的原因,为制定合理化工作规范寻找依据。方法 收集488例宫颈细胞学假阴性病例,遵循工作流程步骤,从标本取材、制片及阅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病区的染色不满意、细胞量<5 000比例均高于门诊和体检中心(均P<0.005);ASC-US组经过预处理、细胞量<5 000及染色不满意的比例均高于NILM组和LSIL及以上组(均P<0.001);复阅判读的ASC-US病例中,病区的样本预处理及细胞量<5 000比例均高于门诊和体检中心(均P<0.001);宫颈活检病理诊断HSIL及以上时对应的细胞学样本送检部门是门诊低于体检中心和病区,对应的复阅判读结果是LSIL及以上组高于ASC-US组和NILM组(均P <0.001);377例宫颈细胞学诊断假阴性对应的宫颈活检病理诊断LSIL249例(66.05%),HSIL 128例(33.95%)。结论 影响宫颈细胞学诊断假阴性的根本原因是取材,其次是制片质量和判读,宫颈细胞学的判读与标本满意度密切相关。
    • 金燕; 赵华; 黄望珍; 张琪; 印永祥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在宫颈及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病理科细胞学诊断为AGC的74例病例资料,对照相应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宫颈细胞学42438例,其中诊断为AGC 74例,阳性率0.17%.74例AGC中62例有组织学随访结果,良性病变31例(50%),病理组织学结果异常31例(50%):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12例,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14例,宫颈腺癌2例,子宫内膜腺癌3例;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23例(82.1%),3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1例(33.3%),宫颈病变组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组(P<0.05);42例年龄<50岁患者中9例为HSIL及以上病变,20例年龄≥50岁患者中10例为HSIL及以上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需对AGC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AGC诊断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细胞学类别,对于宫颈病变及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随诊组织学结果中多数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尤其是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累及腺体,可以表现出非典型腺细胞的特点;AGC-倾向瘤变(AGC-favor neoplasia,AGC-FN)组中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常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
    • 邓洁文; 周娟; 范文婷; 庞勇; 黄丽英
    • 摘要: 目的:对荣县农村妇女宫颈癌进行筛查,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资料.方法:对2015年-2019年期间荣县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所有筛查对象均采用宫颈涂片初筛,再结合阴道镜和病理活检逐级进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宫颈癌筛查涂片阳性率可知,2015-2019五年间,该地区宫颈涂片阳性率从2.8%下降至0.9%.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鳞状细胞癌在所有活检病例中在5年间占比率分别为66.2%、46.1%、75.0%、74.2%以及52.2%;宫颈涂片初筛阳性病例中行阴道镜检查的病例数5年间占比率分别为:14.0%、24.7%、23.2%、52.5%以及52.2%.结论:尽早开展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的防控和治疗具有显著的成效,本次通过积极在荣县开展相关筛查,并普及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降低该地区农村妇女患上宫颈癌的概率.
    • 吕春亮; 董慧领
    •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病毒检测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20年8月,进行宫颈病变诊断研究,样本源自本院接收的宫颈细胞学检测阳性的宫颈病变患者,共计117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式检测准确率,评估不同病理学诊断结果情况.结果: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病毒检测联合阴道镜阳性率高于宫颈细胞学单纯检测结果,P<0.05;≥CINⅡ患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细胞学诊断应用较多,且联合高危型HPV病毒检测联合阴道镜检验准确率更高,为后续诊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值得借鉴.
    • 蔡宏伟; 顾芸
    • 摘要: 目的 研究CINtec PLUS双染技术(p16/Ki67蛋白检测)在细胞学诊断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分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收集本院2017至2019年间细胞学诊断结果为ASC-US的患者89例,年龄范围为25~78岁,平均年龄42岁.统计ASC-US患者的CINtec PLUS蛋白检测结果,并以宫颈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检出率.结果 CINtec PLUS阳性66例,阴性23例,阳性率为74.16%.CINtec PLUS阳性组中CIN的检出率为92.42%(61/66),阴性组中CIN的检出率为17.39%(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tec PLUS法对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分流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CIN的检出率.
    • 周红
    • 摘要: 目的:研究两癌筛查对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我院门诊进行两癌复查的患者5400例,以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阴道镜检查方法、病理组织检查方法等技术手段为主,并对临床明确检出宫颈病变者,及时施予对症治疗.结果:根据检查异常结果展开分析:在应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时,142例为有效检出,阴道镜检查显示,52例为有效检出,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有效检出总计31例,生殖道感染检出778例,生殖系统良性疾病检出362例.结论:必须对早期宫颈癌筛查进行充分重视,确保可早期将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癌患者检出、早诊断、早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