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相关文献在197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4篇、会议论文127篇、专利文献17255篇;相关期刊828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8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子宫颈癌前期病变、子宫颈癌热点研讨会暨子宫肿瘤高峰论坛、第十届全国子宫颈癌前期病变暨子宫肿瘤高峰论坛等;子宫颈癌的相关文献由5932位作者贡献,包括魏丽惠、乔友林、周琦等。

子宫颈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4 占比:14.65%

会议论文>

论文:127 占比:0.62%

专利文献>

论文:17255 占比:84.72%

总计:20366篇

子宫颈癌—发文趋势图

子宫颈癌

-研究学者

  • 魏丽惠
  • 乔友林
  • 周琦
  • 周颖
  • 郎景和
  • 卞美璐
  • 拉莱·苏祖克
  • 李力
  • 李隆玉
  • 赵方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甜甜; 夏建红
    • 摘要: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易感染表皮及黏膜鳞状上皮的病毒。HPV引起的疾病可达数十种,尤其是可引起全球女性第四大癌症的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增加人群疾病负担。本文将从HPV相关疾病负担情况和HPV流行病学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制定HPV感染引发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戴婷婷; 刘小艳
    • 摘要: 治疗早期子宫颈癌临床以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为主,必要时辅以化疗和/或放疗。但是,术中操作难免造成患者盆底组织及结构的损伤,使患者术后恢复缓慢且因留置尿管易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本文从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CAUTI)相关高危因素开始论述,找寻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提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 刘园园; 彭涛
    •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彭涛教授通过自拟七味乌藘汤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医案1则,阐述中医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总结彭涛教授治疗子宫颈癌的经验。
    • 康山
    • 摘要: 自2018年NEJM发表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前瞻性临床试验(LACC)结果,以及2021年发在Am J Obster Gynecol上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后,有关以腹腔镜和机器人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相继受到质疑。然而,尽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存在不良预后,但并未明确导致不良预后的原因,而这些手术的共同特点是都使用了举宫器。
    • 连立芬; 高亚梅; 赵鑫; 李鹏利
    • 摘要: 目的 研究康艾注射液治疗对子宫颈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重组人微管解聚蛋白-1(STMN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生素(SCC)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月1月至2021年6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入院的62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两组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然后接受开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疗法行康艾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IGF-2、STMN1、SCC、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血清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水平与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F-2、STMN1、SCC、CYFRA21-1、血清Th1/Th2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STMN1、INF-γ、IL-2水平更高,CD8^(+)、IGF-2、SCC、CYFRA21-1、IL-6、IL-10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STMN1、INF-γ、IL-2水平高于对照组,CD8^(+)、IGF-2、SCC、CYFRA21-1、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77.42%,高于对照组(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子宫颈癌术后治疗中康艾注射液应用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和改善其STMN1、CYFRA21-1、SCC、IGF-2与血清Th1/Th2细胞相关因子水平有关。
    • 任安利; 丁宁; 李玉标; 辛顺宝; 葛艳明; 刘凤杰; 董鹏
    • 摘要: 目的基于常规磁共振脉冲序列,探讨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影像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CC的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C患者45例(观察组)及经证实的无妇科病变的患者40例(对照组)的MRI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正常宫颈各层以及CC的肿瘤实质、肿瘤边缘和肿瘤周边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ADC值,并检测肿瘤VEGF、CD34表达情况。结果肿瘤实质与正常宫颈粘膜皱襞的信号强度、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的实质和肿瘤边缘与肿瘤旁正常肌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高分化和中分化肿瘤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的ADC值与VEGF表达、肿瘤微血管面积具有负相关性(r=-0.72、r=-0.59,P<0.05)。结论DWIBS对CC的临床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临床价值。CC的DWIBS信号强度及ADC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组织的病理学信息。
    • 张欢
    •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早期子宫颈癌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进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化各项手术指标水平。
    • 熊洁
    • 摘要: 目的:探究盆腔淋巴结转移对子宫颈癌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0年6月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妇科就诊的100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48例与无淋巴结转移组52例。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有效预防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为ⅡB、浸润深度≥1/2全层、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脉管浸润、切缘阴性、宫旁浸润、累及阴道及子宫下段的比例高于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为ⅠA、浸润深度<1/2全层、分化程度为高分化、非脉管浸润、非切缘阴性、非宫旁浸润、未累及阴道及子宫下段的子宫颈癌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1.442、3.752、11.546、12.478、16.977、11.225、9.769、29.132,P<0.05)。以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为ⅡB、浸润深度≥1/2全层、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脉管浸润、切缘阴性、宫旁浸润、累及阴道及子宫下段均为影响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4、1.709、1.900、1.863、1.933、2.036、2.012、1.775、1.732,P<0.05)。结论: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为ⅡB、浸润深度≥1/2全层、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脉管浸润、切缘阴性、宫旁浸润、累及阴道及子宫下段均为影响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而加强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知。
    • 张玲; 杨艳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子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行子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0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周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尿潴留和尿管重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子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
    • 王春桃; 葛安兴; 吴红雁; 张学艳; 杨圣; 袁红香; 程艳萍; 冯延璐; 陆欣苑; 梁戈玉
    • 摘要: 背景与目的:HOTTIP和H19都是lnc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中的一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HOTTIP rs2067087、H19 rs2839698和H19 rs2107425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不同级别子宫颈病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5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及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20例,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125例,选取同期住院的360例无子宫颈病变患者为对照。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方法对2组人群中的HOTTIP基因的SNP位点rs2067087和H19基因的SNP位点rs2839698、rs2107425进行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个SNP位点与不同级别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OTTIP rs2067087和H19 rs2839698在子宫颈病变患者中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隐性模型中,携带HOTTIP rs2067087 GG基因型患者发生子宫颈病变的频率增加了52.2%(95%CI:1.021~2.269,P0.05)。结论:HOTTIP基因SNP位点rs2067087与不同级别子宫颈病变相关,其GG基因型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危险因素;H19基因SNP位点rs2839698与子宫颈癌发病风险相关,其TT基因型可能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