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旅游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65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台湾工作通讯、炎黄纵横、政协天地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年声频工程学术论坛暨学术交流年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专题会议、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等;客家土楼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江剑锷、卢基莹、赖德成等。

客家土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9 占比:15.1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1665 占比:84.52%

总计:1970篇

客家土楼—发文趋势图

客家土楼

-研究学者

  • 江剑锷
  • 卢基莹
  • 赖德成
  • 黄禹康
  • 何少川
  • 冯雁军
  • 刘永良
  • 刘耀坤
  • 孙亚峰
  • 宋小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小英
    • 摘要: 文章基于语用顺应论视角,研究客家土楼旅游宣传手册英译策略的选择,指出客家旅游宣传手册翻译是一个动态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者要在保留客家传统内涵的基础上,从语言结构和文化语境这两个角度对源语和译文作出动态顺应,使客家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更多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土楼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拓展了语用顺应论在旅游宣传材料中的应用领域,对土楼旅游景点和客家文化的宣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杨志林; 罗漪; 王海峰
    • 摘要: 为了研究福建土楼的动力特性,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将土楼简化为外部夯土结构、夯土-木构混合结构两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夯土弹性模量、夯土密度、夯土墙高度、土楼结构平均半径及夯土墙平均厚度等5个因素对土楼外部夯土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夯土结构自振频率随着夯土弹性模量、夯土墙平均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夯土密度、夯土墙高度、土楼结构平均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夯土结构自振频率与夯土弹性模量的平方根近似成正比,与夯土密度的平方根及夯土墙高度近似成反比;不同阶自振频率曲线发生重合现象,说明圆形土楼夯土结构可能存在密频现象,也说明材料特性变化对不同阶自振频率的影响基本一致;土楼结构平均半径和夯土的弹性模量的参数敏感性最大,夯土密度的参数敏感性较小.
    • 林湘玉; 江剑锷(指导)
    • 摘要: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去士楼自然博物馆参观。那天的天气非常好,阳光温暖,大家都很高兴。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那里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唯一的地宫自然博物馆。博物馆内的馆藏展品多达四万余件。
    • 王珊
    • 摘要: 为应对闽西南山区特殊的水文环境,客家人在营造土楼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传统经验.通过田野调查和史实考究后发现,客家土楼适应山区水环境的传统经验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土楼的水环境选址、土楼的给排水布局和土楼的防水构造.逐项剖析这些经验后可以看到,其中往往穿插交织着客家人特有的风水讲究、生态考量、文化追求等地域化内容.这与现代技术影响下建筑与水关系的趋于单一的机械理性化有很大不同.
    • 萧依山; 梅青
    • 摘要: 瞿九畴客家土楼在巴渝地区客家土楼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城市化冲击和影响下其历史价值显得尤为珍贵,文章通过对瞿九畴客家土楼进行实地田野调查、测绘及相关文献搜集,并从巴渝地区客家土楼的历史沿革着手,深入分析瞿九畴客家土楼的平面形制、空间形制、结构形制、以及材料、工艺、装饰等,并从中对其历史价值进行总结.
    • 林倩瑶; 李雪
    • 摘要: 文化传播是文化向外传递、扩散的一种流动现象,城市文化传播是城市社会成员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互动,这种文化互动有利于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微影像是移动互联网碎片化传播的一种新型影像传播形式,有着易于制作、传播便捷等优势,为城市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体验观察法,分析了微影像语境下城市文化传播的特点与优势,结合福建客家土楼文化传播现状,提出了微影像城市文化多元化传播策略.
    • 刘禹冰
    • 摘要: 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其建筑特色既有其地域的特性,又有对传统的继承。土楼建筑主要呈现外部圆形,内部留空,环环向绕的特点。而其文化内涵既包括贵柔、深远的道家思想,又结合等级分明、崇文重教、诚实守信的儒家传统,还承载着依山傍水的风水学观念。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及悠远的文化传统,使客家土楼成为“大家庭、小社会”的典范。其独特的建筑结构以及传统的文化内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其成为中国建筑民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萧依山; 梅青
    • 摘要: 瞿九畴客家土楼因其历史地位在巴渝地区客家土楼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是研究巴渝地区早期客家移民建筑的重要物化载体,而其防御体系有着异于原乡客家建筑的地域特征.文章通过对瞿九畴客家土楼实地田野调查、测绘及相关文献的收集,从巴渝地区客家土楼的移民历史背景、区域规划、建筑内外部几个方面对其防御体系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今后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铺垫基础工作.
    • 廖建霞
    • 摘要: 客家土楼民俗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在其翻译过程中,在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针对如何克服语言、文化差异的障碍以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这一问题,应根据需要合理使用翻译策略:适度归化或意译兼顾可读性,适度异化或直译、音译兼顾本真性;灵活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再现原文风格,以适应译语读者对异质文化的需求和接受度,真正实现客家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播.
    • 何立文
    • 摘要: 真没想到,在起伏蜿蜒的山间,在水泥厂机器轰鸣的覆盖下,分宜县湖泽镇尚睦村居然隐藏着一座历经数百年风雨却依然巍然屹立的客家围屋。围屋坐西朝东,从远处看,酷似一个巨大的龟形堡垒,将自然和人居的空间清晰地划开,既有客家土楼的气派,又融合了赣西地区祠堂建筑的风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