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旅游经济、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641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人民政坛、炎黄纵横、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一届全国村镇综合防灾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暨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第十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等;福建土楼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兴黔、何葆国、郑向敏等。

福建土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0 占比:20.6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1641 占比:78.93%

总计:2079篇

福建土楼—发文趋势图

福建土楼

-研究学者

  • 彭兴黔
  • 何葆国
  • 郑向敏
  • 兰晓原
  • 关瑞明
  • 卢倚天
  • 卢基莹
  • 叶朝阳
  • 吴桢
  • 张用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糯米圆子
    • 摘要: 福建土楼,起源于唐代,主要建于福建省南靖县、永定县、华安县内,现存有圆楼、方楼、八角楼等30多种2万多座。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客家人选用三合土,加入红糖、鸡蛋清、糯米汤,再用木片、山石加固墙体,最终筑起土楼群。这种建筑原始却可防风、防火、防水,坚如磐石,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常见的圆形土楼高三至四层,沿中心轴线可分为上中下三堂。下堂为出入口,位于土楼前端;中堂用以家族聚会、宴请宾客,位于中心;下堂用以供奉祖先牌位,位于最内部。其中容纳房屋近四百间,居民同宗同族、和而共生,所以这里亲情乡情格外浓厚,堪称客家人的“家族之城”。
    • 赖晓文
    •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永定客家土楼的永定区抚市镇社前、新民两个毗邻村,抓好村级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双双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又分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美丽乡村,成为永定区名村“双子星”。其档案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始终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档案工作的落脚点,为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示范。
    • 陈明杰; 罗漪; 郑双杰; 杨志林; 丁楠
    • 摘要: 福建土楼中夯土与木梁的界面性能是二者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而木梁与夯土界面的粘结滑移关系是其界面性能的综合反映。为探讨木梁-夯土界面的粘结滑移性能,进行了8个木梁-夯土节点试件的拉拔模型试验,考虑竖向压力、木梁伸入长度和木梁表面粗糙度对其粘结力组成、极限荷载等的影响,对木梁-夯土界面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并提出粘结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夯土与木梁的界面破坏形态包括木梁的拔出破坏和夯土的开裂破坏,此类界面的粘结滑移曲线可以分为线性上升段、滑移过渡段和摩擦残余段3个阶段;有限元模拟表明,连接器弹簧能够很好地表达木梁-夯土墙界面性能;木梁-夯土界面粘结力包括胶结力、木梁与夯土接触面的摩擦力和基质吸力,随着滑移的不断进行,胶结力不断失效趋近于零,摩擦残余段只存在摩擦力与基质吸力。
    • 潘朵
    • 摘要: 以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作为研究范畴,从多维度视角对土楼建筑及周围地域场域空间关系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场地与建筑及路径的自然维度结合方式,以及传统乡村生态环境设计提升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福建土楼生态环境场域现状,针对其不同于常规地域环境的场域空间形态,介入旅居人群的身心需求及行为特征,提出基于地域性生态环境的山地旅居空间设计概念。结合当前城市化中后期发展的需要,以旅居人群为关注点,营建生态环境下的地域性旅居空间设计体系。
    • 马成思
    • 摘要: 该文以日本的京町家为例,从其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日本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活化利用的具体措施。与之相类似的中国的土楼也存在着老龄化、“空心化”、文化割裂等发展困境。通过分析土楼的发展问题,结合京町家的活化利用模式可为其借鉴的部分,探讨政府部门、企业、居民以及各行各业如何有效互动以带给遗产存续活力。
    • 孙志颖
    • 摘要: 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风景如画的颐和园、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神话般的福建土楼……这些都是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果让你介绍其中一处,你会怎么介绍呢?
    • 黄丽明; 蔡佰孝
    • 摘要: 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靖县辖区内土楼建筑众多,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创意。近年来,在快速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下,福建土楼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衰败。文章以南靖县田中赋土楼群活化利用为例,初步探索福建土楼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助推福建土楼保护与发展。
    • 张宏凡
    • 摘要: 一、研究缘起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讲述中国故事也进一步成为西方在东方市场扩张的重要选项。但由于东西方在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他塑”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了文化误读现象。此前在中国内地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就因文化误读导致其票房惨淡、口碑下滑。影片中存在有争议的内容,引发大量中国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一系列热搜话题也层出不穷。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电影的巨大争议引发了中国网民对其中诠释的中国元素、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很多历史、科普、电影博主开始对影片中的争议点进行详尽考证,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众多中国网友对以花木兰为背景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拾兴趣,主动参与讨论。无论是“木兰妆”还是“福建土楼”,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再次焕发生机,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此视角下,《花木兰》抛开其存在西方偏见与文化误读的一面,实际上也推动了社交媒体平台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毫无疑问,后者是值得肯定的。
    • 林洁
    • 摘要: 福建的土堡和庄寨是福建省内独特的有别于福建土楼的另一种堡寨式民居,壁画属于彩绘的一类,主要分布在闽中地区,该地区多处堡寨保留着珍贵的壁画资源,其中在永安青水、大田、小陶、吉山以及福清等地的十几余处的堡寨尚存着部分的壁画图像。闽中地区的堡寨建筑壁画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一个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美术形式,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和影响力大,符合壁画创作的一般规律,是中国壁画乃至世界壁画史学的一个重要支脉。由于闽中地区闭塞的地域环境.
    • 王雪沁; 黄凯
    • 摘要: 福建土楼作为当地人从古至今居住的建筑,其建筑结构蕴含了无数当地匠人的智慧,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建筑功能、装饰特色释译了福建土楼具有天地人和谐相融、家庭团结和睦、崇文重教的文化内涵。社会快速发展下,福建土楼的文化基础和民居基础发生变化,导致福建土楼的保护和传承出现新问题。保护福建土楼要有新思维和新策略。应当重新认识土楼的现代价值,完善土楼修缮,重塑土楼生态环境,加强土楼作为民居的现代化改造,优化旅游土楼,多位一体促进土楼的保护和传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