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粉学
孢粉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54251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电子显微学报、广西植物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等;孢粉学的相关文献由4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家熙、刘炳仑、王伟铭等。
孢粉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4251篇
占比:99.90%
总计:154412篇
孢粉学
-研究学者
- 刘家熙
- 刘炳仑
- 王伟铭
- 孙晓红
- 宋之琛
- 张克信
- 徐亚东
- 李珍
- 王开发
- 王永吉
- 刘会平
- 姜怡
- 宛涛
- 张宪春
- 张楗钰
- 张玉兰
- 张金平
- 徐小薇
- 李建国
- 李建秀
- 李文漪
- 李晓娟
- 李良俊
- 杨勇
- 沈光隆
- 潘东明
- 潘腾飞
- 王宪曾
- 王永栋
- 王玉柱
- 等
- 郑卓
- 陈培玉
- 陈奋宁
- 龚江美
- Carina Hoorn
- DEHBOZORGI Afsaneh
- DENG Lan
- HASHEMI Hossein
- HUANG QingHua
- JING Xia
- Jeff GOODALL
- Jessica TRAINOR
- Kathryn AMOS
- Kers.AP
- LI GuangWei
- LI Liangjun
- LI Wei
- LIU Jia-kun
- LIU Xian
-
-
杨梅花;
郑新开;
刘升学;
黄祥;
程锦涛;
徐迎春
-
-
摘要: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4种睡莲(雪白睡莲、万维莎、伊丽莎白、蓝美人)的花粉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4种睡莲花粉极面观为近圆形,萌发孔均为环槽类型;雪白睡莲、万维莎和伊丽莎白均为左右对称型的异极花粉,而蓝美人为辐射对称型的等极花粉;雪白睡莲和万维莎属于中等花粉类型,伊丽莎白和蓝美人属于小花粉类型。4种睡莲除雪白睡莲外,其他3种睡莲花粉形态特征均为首次报道,为睡莲属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孢粉学依据。
-
-
杜磊;
文华国;
罗连超;
董俊玲;
温龙斌;
游雅贤;
王启宇
-
-
摘要:
【研究目的】陆地热泉钙华作为火山、地热区常见的陆相碳酸盐岩沉积物/岩被广泛用于恢复古环境,但其中可反映古气候信息的代用指标多受复杂外界条件变化控制,因此利用热泉钙华进行古气候信息提取有待深入研究。【研究方法】本文对当前热泉钙华在重建古气候信息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总结,并梳理了与热泉钙华沉积相关的各类气候、非气候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研究认为针对热泉钙华进行古气候恢复代用指标的选取,目前较为可行的有C-O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孢粉学数据由于孢粉保存的局限性,可作为佐证信息,配合其他气候代用指标来检验古气候意义的正确与否,同时需将热泉钙华中各项气候代用指标与生物地层学、冰芯、石笋等相对成熟的古气候研究手段进行对比,使各类古气候替代指标相互验证,从而更好的解读热泉钙华中古气候信息。【结论】利用热泉钙华中的各项气候代用指标进行可靠的古气候信息提取与恢复具有可行性。
-
-
刘林;
张良英;
程贵兰;
何丹;
张力飞;
孟凡丽
-
-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和比较了西藏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的花粉形态特征,同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属植物分类提供孢粉学证据,并进一步为西藏报春花属植物杂交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供试10种报春花属植物的花粉形状为扁球形、近球形,其中,工布报春(Primula kongboensis)的花粉粒最小,暗紫脆蒴报春(P.calderiana)的花粉粒最大,西藏报春(P.tibetica)为多沟型花粉,其余报春花的花粉一般具3孔沟,大部分孔沟在极区汇合形成复合沟。(2)花粉外壁纹饰大多为穴状或网状,其中,中甸灯台报春(P.chungensis)和西藏报春为网状纹饰中的粗网状类型。(3)虽然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与植物学分类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粉报春组的西藏报春和工布报春则由于在孢粉学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保持了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初步认为,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粉形态存在种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然而,在进行分类时,仍然需要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合考虑。
-
-
周冰谦;
杨国红;
卢恒;
宋祥云;
刘峰;
耿岩玲;
王晓;
刘伟;
李圣波
-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品系木瓜孢粉学特性,为揭示木瓜的亲缘关系和分类鉴别提供孢粉学基础数据,同时为木瓜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不同品系木瓜赤道面和极面观特征、花粉形状及外壁纹饰类型等孢粉学特性进行研究,利用Screen Compass V4.0软件测量花粉极轴长、赤道轴长,采用SPSS 20.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按NPC[孢粉萌发孔的数目(N)、位置(P)、特征(C)]系统分类,木瓜花粉均属于N_(3)P_(4)C_(3)型,为辐射对称的超长球形或长球形,极轴长为28.25~51.11μm,赤道轴长为16.49~26.58μm,外壁纹饰类型为条纹-脑纹状纹饰或脑纹状纹饰,穿孔的数目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木瓜品系可被划分为3大组,第Ⅱ组与第Ⅲ组在遗传距离15.0处聚类,其后在遗传距离25.0处与第Ⅰ组聚成一类。结论:不同品系木瓜的赤道面和极面观特征、花粉形状及外壁纹饰类型等孢粉学特征反映其分类地位,对揭示其亲缘关系有重要意义;此为药用木瓜山东植物资源的分类及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
-
张璐;
王凯璐;
潘远智;
张曼瑜;
曾心美;
贾茵;
姜贝贝;
周蛟;
马娇;
徐倩;
石小庆
-
-
摘要:
为了解成都地区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9个木芙蓉品种的花粉显微结构,并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9个木芙蓉品种的花粉均为大粒,主要为圆球形,具散孔,外壁纹饰均为刺状纹饰,表面具有颗粒状突起.木芙蓉品种间在花粉粒大小、外壁纹饰上具有一定差异,可以作为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可以将19个木芙蓉品种划分为3大类,类型I和II的花粉较大,刺细尖;类型III的花粉较小,刺短粗,刺间距离较小.这为木芙蓉品种间亲缘关系研究和品种分类提供了孢粉学依据,也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
-
杨娟;
黄新球;
曾钦薇;
雷树明
-
-
摘要:
为了研究云南六种蜂蜜的理化性质,对蜂场进行采样,以蜂蜜孢粉学及淀粉酶活性法检测.结果 表明,蜂场蜂蜜样中花粉种类存在差异,益母草蜜和野坝子蜜所含花粉种类最多,为6种,石榴蜜和野藿香蜜所含花粉种类最少,为3种,淀粉酶值也存在差异,其中鬼针草蜂蜜最高,为34.8 mL/(g.h),野坝子蜂蜜的淀粉酶值最低,为9.06 mL/(g.h).孢粉学和淀粉酶值检测,能够反映出蜂蜜的质量,可为蜂蜜质量优劣评价方法提供依据.
-
-
-
-
路晶芳;
张克信;
宋博文;
徐亚东;
张楗钰;
黄威;
张道来
-
-
摘要:
柴达木盆地发育了一套完整的古近纪—新近纪河湖相沉积地层,选择在其北缘大红沟剖面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鉴定分析.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14个孢粉组合带,揭示了该地区古近纪到新近纪的植被、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该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植被代表一种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山体针叶林→干旱草原荒漠的植被生态景观演变过程.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植被面貌分析,推断古近纪—新近纪期间研究区气候存在多次冷暖干湿变化,呈现出由暖湿向冷干发展的趋势.11~9 Ma低温干燥的特征与中新世中期全球气候适宜期趋势不一致,可能是盆地构造运动导致的区域特殊性.
-
-
-
-
王伟铭
-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今年迎来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本文就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回顾,重点列举中国孢粉学在地层孢粉学、第四纪孢粉学、孢粉形态学和应用孢粉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孢粉学的今后发展提出展望,呼吁中国孢粉工作者不断开拓,利用当前孢粉学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创新的辉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