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形态
孢子形态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0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植物保护、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169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等;孢子形态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全喜、刘家熙、戴锡玲等。
孢子形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169篇
占比:98.95%
总计:11288篇
孢子形态
-研究学者
- 王全喜
- 刘家熙
- 戴锡玲
- 于晶
- 孙晓红
- 张宪春
- 包文美
- 曹建国
- 王任翔
- 陆树刚
- 张玉龙
- 杜桂森
- 段双全
- 汪楣芝
- 许鹏辉
- 邢顺林
- 张巧艳
- 曹同
- 王玛丽
- 邓晰朝
- 严岳鸿
- 张义正
- 戴绍军
- 李建秀
- 赵云云
- 靳颖
- 刘保东
- 刘拥军
- 刘晓瑞
- 吴鹏程
- 周凤琴
- 周新茂
- 和兆荣
- 姜怡
- 常缨
- 常艳芬
- 张大维
- 张宏
- 张正果
- 张玉菊
- 张碧波
- 张静梅
- 徐皓
- 徐颖
- 朱玉琼
- 李倩
- 李学东
- 李新国
- 王发国
- 王桂忠
-
-
吕嘉枥;
雷晟;
孟雁南
-
-
摘要:
茯砖茶属于中国的传统发酵黑茶,起源于陕西泾阳,茯砖茶中的优势"金花菌"是评价其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茯茶地理品牌标志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中的种群及其特性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以从陕西茯砖茶产区采集的10种不同品牌茶样品中分离纯化的Eurotium属的7株(E1-E7)优势金花菌为试验菌种,通过其有性产孢构造和无性产孢构造的显微观察与分析,7株菌的有性产孢构造和无形产孢构造的形态学特征差异不同,7株菌的种群关系分别为Eurotium属的Eurotium chevalieri(E1)、Eurotium cristatum(E2、E3、E4、E7)、Eurotium amstelodami(E5)、Eurotium costiforme(E6).同时,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7株菌与Aspergillus glaucus、Eurotium herbariorum、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spergillus cristatus、Eurotium chevalieri、Eurotium amsteloda-mi、Eurotium rubrum、Aspergillus amstelodami都有超过99% 的相似性.
-
-
吕嘉枥1;
雷晟1;
孟雁南1
-
-
摘要:
茯砖茶属于中国的传统发酵黑茶,起源于陕西泾阳,茯砖茶中的优势''金花菌''是评价其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茯茶地理品牌标志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中的种群及其特性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以从陕西茯砖茶产区采集的10种不同品牌茶样品中分离纯化的Eurotium属的7株(E1-E7)优势金花菌为试验菌种,通过其有性产孢构造和无性产孢构造的显微观察与分析,7株菌的有性产孢构造和无形产孢构造的形态学特征差异不同,7株菌的种群关系分别为Eurotium属的Eurotium chevalieri(E1)、Eurotium cristatum(E2、E3、E4、E7)、Eurotium amstelodami(E5)、Eurotium costiforme(E6).同时,结合18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7株菌与Aspergillus glaucus、Eurotium herbariorum、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spergillus cristatus、Eurotium chevalieri、Eurotium amstelodami、Eurotium rubrum、Aspergillus amstelodami都有超过99%的相似性.
-
-
杨双晓
-
-
摘要:
苹果霉心病又称心腐病、红腐病,是由多种真菌侵染而引起的一种果实病害。病菌一般以菌丝体潜伏在苹果树体各部位、僵果内或以孢子形态潜藏在芽的鳞片间越冬。春季,越冬病菌产生的孢子随风雨和气流开始传播侵染。果实萼筒是病菌入侵的通道。随着花朵开放,病菌首先在柱头上定殖,落花后,病菌从花柱头开始向萼心组织扩展,然后进入心室,导致果实发病。
-
-
王世明
-
-
摘要:
据《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江西赣州桃果炭疽病菌的形态及分子鉴定》(作者叶梦斐等)报道,为明确江西省赣州市桃果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归属,从当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炭疽病桃果,通过组织分离获得4个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一致且均具有致病性的分离株。
-
-
师雄;
杨鲁红;
陈茜
-
-
摘要: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石韦属(Pyrrosia)19种植物的孢子纹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种石韦属孢子都为黄色,形态均为肾形,两侧对称,单裂缝,说明该属植物是一个自然类群.表面纹饰类型有3种,即瘤状、瘤状—疣状和瘤状—网脊状.孢子表面纹饰特征性状稳定,在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形态近似种的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石韦属属下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证据.%The spores of nineteen taxa of genus Pyrrosia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light microscopy (LM) and SEM. It was showed the color of the spores was yellow. There were three main ornamentation types, tuberculate, verrucate-tuberculate and tuberculate-murus. The evidence from spore ornamentations was stable, and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the affined species in this genus.
-
-
蒙文萍;
冉景丞;
何异杰;
文洁斌
-
-
摘要:
描述了暖地泥炭藓(Sphagnum junhuhnianum)孢蒴从翠绿色透明状球体历经黄绿色、淡褐色、褐色、具光泽的深咖啡色球体到最后喇叭状过程中孢子的形态特征.成熟孢蒴中孢子的数量(71 631±12 751)个.成熟孢子四面体结构清晰,极面观呈圆三角形,赤道面观呈近扇形,直径(23.27±1.05)μm,均出现三裂隙结构,唇状,稍细,长为极半径的2/3,裂隙表面布满疣状颗粒物,近极端三面凹陷无褶皱,分布少量疣状颗粒物,远端面不平整,布满疣状颗粒物.
-
-
王佳玫;
杨东梅;
王爱华;
吴友根;
王发国
-
-
摘要:
傅氏凤尾蕨复合群(Pteris fauriei complex)包括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百越凤尾蕨P.fauriei var.chinensis、线裂凤尾蕨P.angustipinnula、硕大凤尾蕨P.majestica、隆林凤尾蕨P.splendida等,此复合群种间界限模糊,难以准确分类,为此笔者利用扫描电镜对此复合群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观察,为理清成员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佐证.观察发现,脊类纹饰是此复合群孢子的重要特征,根据脊类纹饰的有无和分布情况,该复合群可划分为4个类群.此外,孢子形态可作为此凤尾蕨复合群区分种的特征,但傅氏凤尾蕨和百越凤尾蕨的孢子形态较相近,难以区别.本研究还首次发现隆林凤尾蕨具有“连体孢子”.
-
-
张佳诗;
徐文静;
杜茜;
隋丽;
赵宇;
张正坤;
李启云
-
-
摘要:
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is.)Vuill)D1-5菌株的3种分生孢子气生孢子、芽生孢子和深层孢子进行电镜观察,并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3种孢子的特异性表达蛋白进行分析与筛选.结果显示,电镜下气生分生孢子呈球形,外周有棒状结构包裹,具有明显的疏水特性;芽生孢子为圆柱形,大小不均一,表面光滑;深层孢子球形透明,大小均一,表面粗糙,3种分生孢子孢子壁厚度差异不明显.经双向凝胶电泳对3种分生孢子进行特异性表达蛋白分离后,使用PDquest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深层分生孢子与芽生分生孢子蛋白表达图谱相比较,有20个蛋白质表达量发生2倍以上改变,其中8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12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气生分生孢子与芽生分生孢子蛋白表达图谱相比较,有57个蛋白质表达量发生2倍以上改变,其中43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14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深层分生孢子与气生分生孢子蛋白表达图谱相比较,有66个蛋白质表达量发生2倍以上改变,其中8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58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
-
-
李晓娟;
周国富;
徐宁;
万明;
孟繁蕴;
李建秀
-
-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假瘤蕨(Phymatopsis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和金鸡脚假瘤蕨(P.hastata (Thunb.) Pic.Serm.)正常发育的成熟孢子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前者孢壁纹饰属粗糙型,后者孢壁纹饰属粗刺型,两者孢壁纹饰差异显著;孢壁纹饰特征在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孢壁纹饰,山东假瘤蕨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不宜并入金鸡脚假瘤蕨;建议恢复山东假瘤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级地位.本研究还提供了金鸡脚假瘤蕨孢子形态特征;补充了假瘤蕨属的扫描电镜孢壁纹饰新资料.研究结果为弄清这两种植物的分类归属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
-
李晓娟12;
周国富12;
徐宁12;
万明12;
孟繁蕴12;
李建秀34
-
-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假瘤蕨(Phymatopsis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和金鸡脚假瘤蕨(P.hastata(Thunb.)Pic.Serm.)正常发育的成熟孢子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前者孢壁纹饰属粗糙型,后者孢壁纹饰属粗刺型,两者孢壁纹饰差异显著;孢壁纹饰特征在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孢壁纹饰,山东假瘤蕨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不宜并入金鸡脚假瘤蕨;建议恢复山东假瘤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级地位。本研究还提供了金鸡脚假瘤蕨孢子形态特征;补充了假瘤蕨属的扫描电镜孢壁纹饰新资料。研究结果为弄清这两种植物的分类归属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
-
-
-
-
胡晓颖;
王发国;
徐信兰
- 《第二届全国医学系统、第八届全国农林系统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蕨类植物孢子形态比较研究,在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采集蜡叶标本上的蕨类植物孢子进行SEM观察,由于保存条件所限,蜡叶标本上的孢子,常常被附属物所覆盖,影响了对孢子表面结构的观察。为了能除去这些附属物,常规的方法是醋酸酐分解法,其实验时间较长,步骤复杂,冰醋酸,醋酸、硫酸腐蚀强容易灼伤等。rn 本文简单介绍了快速处理实蕨属(Bolbitis)和肿足蕨属(Nypodematium)孢子实验方法。
-
-
赵东平;
白学良
-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生物多样性分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细丛藓属(新拟)Microbryum是Schimper于1860年以Microbryumfloerkeanum(Web.&Mohr)Schimp.为模式种建立的一个属,此后的许多学者将Microbryum并入球藓属Phascum,丛藓属Pottia和矮藓属Acaulon中(Limpricht 1890,C.Mueller 1900,Roth1904,1911,Brotherus 1924,Podpěra 1954).Zander(1993)将Phascum亚属Microbryum的种(如闭蒴、蒴帽粗糙具疣的种Phascum curvicolle,P.rectum),Pottia中盖蒴型的种Pottia starckeana、P.davalliana,Acaulon中具强细尖孢蒴,叶上部边缘后凹的种Acaulon rufochaete等归入属Microbryum,重新确立了Microbyum属的分类学地位。在Microbryum中,有些种从植物体形态上很难区分,所以它们的孢子体特征,尤其是孢子外壁纹饰特征在种的水平上的鉴定显得更加重要。rn 本研究在内蒙古发现了中国新记录种2种、1变种:条纹细丛藓Microbryum stakeanum(Hedw.)Zand.细丛藓Microbryum davallianum(Sm.)Zand.细丛藓圆锥变种Microbryum davallianum var.conicum(Schleich.exSchwaegr)Zand.。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4号标本的植物体和孢子的形态结构特征,采自贺兰山山地的条纹细丛藓Microbryum stakeanum与生于沙漠生物结皮层的细丛藓圆锥变种Microbryumdavallianum var.conicum在植物体形态上不易区分,但孢子形态有明显差异,前者孢子表面具粗条纹及网状纹饰,后者表面具疣状突起及细网纹.Microbryum davallianum的孢子具针刺状突起,与前2种植物孢子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孢子形态特征在属Microbryum种间的分类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