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藏南

藏南

藏南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公路运输、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021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2008年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学术研讨会、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藏南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修棉、王成善、李光明等。

藏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3.6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021 占比:96.28%

总计:5215篇

藏南—发文趋势图

藏南

-研究学者

  • 胡修棉
  • 王成善
  • 李光明
  • 朱弟成
  • 梁维
  • 聂凤军
  • 周永章
  • 江新胜
  • 王立全
  • 万晓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子宁; 韩中鹏; 李亚林; 毕文军; 徐田堃; 肖思祺
    • 摘要: 造山带穹隆构造记录了陆-陆碰撞及其碰撞后地壳和地表演化过程的信息,是探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康巴穹隆位于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的组成部分,其剥露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对康巴穹隆核部花岗片麻岩开展锆石U-Pb、锆石裂变径迹(ZFT)年代学研究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康巴穹隆的锆石U-Pb年龄为497.89±1.2Ma,锆石FT年龄(17~11 Ma)明显小于锆石U-Pb结晶年龄,说明这些径迹年龄是岩体冷却抬升形成的。Pecube三维数值模拟对穹窿核部样品的ZFT数据进行反演显示,康巴穹隆核部岩体自中新世以来经历15.9~11.4Ma和ca.4.2Ma两次快速剥露,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提出第一次快速剥露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有关,第二次快速剥露是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
    • 陈尚品; 朱国宝
    • 摘要: 哈热地区出露的遮拉组地处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中段,据剖面岩性特征将遮拉组划分为两个岩性段,其内化石类型丰富,采获有双壳、箭石、菊石、海百合茎等,生物特征将遮拉组时代限定在中侏罗世卡洛夫期-晚侏罗世基耒利期。遮拉组中火山活动较频繁,该套地层为火山活动构造背景下的浅海相沉积环境的产物。岩相特征显示该组为潮坪相及浅海相,其中浅海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喷溢-沉积相,陆棚相等亚相。遮拉组物源主要来源于印度陆块以及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早期的沉积物,属次稳定型裂谷盆地,且存在从稳定到次稳定的演化趋势。
    • 周丰; 张丽萍
    • 摘要: 今天,水车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水车对乡村振兴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藏南地区水车磨坊的实地考察,了解了藏南乡村水车磨坊的营造情况。藏南的水车磨坊主要采用松木制作,在形制上以卧式水轮为主,随地域不同有上磨盘转动和下磨盘转动两种形式。本次考察发现藏地水车的轮轴底部采用石制的巧妙设计,蕴含了藏家工匠以致用为本、简雅素朴的智慧和器完不饰的造物思想。在以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今天,仍需要从传统水车磨坊中寻求经验和启迪。笔者提出藏南地区水车磨坊申遗的建议,相信申遗对于藏南水车磨坊文化的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 许云鹏
    • 摘要: 藏南古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中东段.近些年在区内发现了众多金锑多金属矿床,其中著名的矿床以查拉普金矿、马扎拉金锑矿、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代表.为系统研究古堆地区找矿潜力,通过二次挖掘区内典型金锑多金属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等数据,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深度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上三叠统涅如组和下侏罗统日当组为重要赋矿层位,矿体受近EW向、SN向、NW向断裂控制.区内典型金锑多金属矿床成矿时间多集中在18.3~23.3 Ma、42 Ma之间.据H-O同位素及He-Ar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壳流体,并混有大气饱和水.矿床的成矿压力为10.1 MPa~29.2 MPa、成矿深度介于1.0~2.9 km之间.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与归纳,为今后在该区实现找矿新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 娄元林; 唐侥; 郭威; 李毅; 袁永盛; 杨桃
    • 摘要: 西藏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环球成矿带之一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金、锑矿成矿条件。古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属藏南江孜—隆子金锑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已找到马扎拉金(锑)矿、查拉普金矿和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等大、中、小型矿床多处(图1).
    • 李洪梁; 李光明; 丁俊; 张志; 卿成实; 付建刚; 凌晨; 刘宇奇
    • 摘要: 藏南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TH)东段发现的首个大型铅锌矿床,但其成因备受争议.本文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硐内具有“同心环带”或“热水蛋”构造的铅锌矿石中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进行了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结果 显示:铅锌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8.88‰~11.83‰之间,平均为10.50‰,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s)约为10.07‰.其中:7个黄铁矿(Py)测点的δ34SPy值为10.29‰~11.14‰,平均为10.70‰;6个闪锌矿(Sp)测点的δ34Ssp值为10.78‰~11.83‰,平均为11.49‰;5个方铅矿(Gn)测点的δ34SGn值为8.88‰~9.18‰,平均为9.04‰.总体表现为δ34 Ssp>δ34 SPy>δ34 SGn,指示硫同位素未达到分馏平衡.利用方铅矿与闪锌矿矿物对硫同位素温度计计算可得,铅锌成矿温度介于224~280°C之间,平均值为259°C.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主成矿期硫源主要来自日当组(J1r)围岩地层,并可能有少量岩浆硫的混入,属受控于地层-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中温热液矿床.
    • 李娟; 胡修棉
    • 摘要: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白垩世-早古近纪浅海碳酸盐岩沉积是印度北缘演化和东特提斯洋关闭的重要历史见证.本数据集使用偏光显微镜,对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上白垩统波林夏拉组、旧堡组、遮普热山坡组及早古近系宗浦组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石薄片偏光显微照片采集.本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数据集共包括5条地层剖面,465个碳酸盐岩或混积岩样品,不仅详细记录了每个样品的采集地区、采集剖面及采集位置,还描述了其地层时代、岩石名称、岩性特征等信息,以期为恢复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前的沉积环境演化、确定东特提斯洋关闭过程和时间等相关问题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 张艺秋; 安慰; 胡修棉
    • 摘要: 藏南拉萨地体南缘发育白垩纪日喀则弧前盆地,记录了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体的北向俯冲.日喀则弧前盆地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泥灰岩、灰岩等,由下向上依次沉积了冲堆组、桑祖岗组、昂仁组、帕达那组、曲贝亚组,并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启动后沉积了曲下组和加拉孜组.由于保存完整、露头较好,该盆地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目前能够公开查阅的盆地内基础岩石学数据仍比较有限,以至于大量岩石学工作被重复开展.因此,本数据集选取冲堆组、昂仁组、帕达那组3套白垩纪碎屑岩地层共计191个岩石薄片,使用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图像采集,以便更好地共享和利用这些基础地质数据.本文所选择的岩石样品包括5块泥页岩、2块粉砂岩、158块砂岩、11块砾岩、7块砾石、7块硅质岩、1块火山碎屑岩.此外,本数据集还收录了这些岩石样品所在的10条地层剖面的详细信息.除了为基础地质学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外,本数据集也可应用于人工智能识别在内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 李娟; 胡修棉
    • 摘要: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白垩世-早古近纪浅海碳酸盐岩沉积是印度北缘演化和东特提斯洋关闭的重要历史见证。本数据集使用偏光显微镜,对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上白垩统波林夏拉组、旧堡组、遮普热山坡组及早古近系宗浦组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石薄片偏光显微照片采集。本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数据集共包括5条地层剖面,465个碳酸盐岩或混积岩样品,不仅详细记录了每个样品的采集地区、采集剖面及采集位置,还描述了其地层时代、岩石名称、岩性特征等信息,以期为恢复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前的沉积环境演化、确定东特提斯洋关闭过程和时间等相关问题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