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甘露
孙甘露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专利文献223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文艺评论、新民周刊、创作评谭等;
孙甘露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甘露、陈晓明、谢有顺等。
孙甘露
-研究学者
- 孙甘露
- 陈晓明
- 谢有顺
- 丁念保
- 何映宇
- 吴桐
- 张楚
- 李陀
- 汪民安
- 王安忆
- 王干
- 茹比
- 郜元宝
- poorwind
- 何子英
- 何映宇1
- 俞晓群
- 傅逸尘
- 凌影
- 凤媛
- 刘方
- 刘春
- 刘金涛
- 刘骁纯
- 叶玉婷
- 吴义勤
- 吴亮
- 吴佳丽
- 吴喆
- 吴稼祥
- 吴茵
- 吴高泉
- 周彦
- 唐玉雪
- 夏康达
- 夏烈
- 姜广平
- 孙颙
- 季桂起
- 季红真
- 庞洁
- 张娟
- 张学军
- 张宇欣
- 张庆国
- 张新颖
- 张法
- 张涛
- 张赉
- 张陵
-
-
朴竣麟
-
-
摘要:
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孙甘露以其语言和叙事上的反叛性和试验性,曾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孙甘露的小说文本中,经常将叙事的“能指”和“所指”强行割裂,将完整的叙事剪成碎片再重新进行拼贴,文本叙事基本都是作者诗性感悟的随意播散。无主题、无叙事甚至是貌似“无意义”,呈现出个人反叛意识的独特表征,令其在文坛独树一帜。同时,孙甘露的文本中还常用“元小说”的写作技法,书写“关于小说的小说”,在文本中对文学和叙事进行反思。不同方式的叙事策略,构成孙甘露对于文学文本和叙事艺术可能性的大胆试验,他将文字嵌入了自己创造的语言空间。本文试图从孙甘露小说文本入手,分析其叙事策略的深邃寓意,探究此种叙事在“无意义”中所呈现的“意义”。
-
-
项静
-
-
摘要:
孙甘露的写作及其先锋精神是中国先锋写作的标志性现象,本文通过梳理孙甘露创作的历史和评价,展示了孙甘露早期先锋写作确立的永远先锋的立场和价值,在“时间”变迁中以非虚构的方式,折叠并隐含了众多当代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情感,讨论了孙甘露独特的个人写作风格和文学实践在当代中国文学语境中的弥合性作用。
-
-
相宜
-
-
摘要:
作家孙甘露以梦境与诗性的叙事实验成为先锋文学浪潮的代表人物,影响至今。在其小说中,女性是重要的书写对象。他以超现实主义的漫游视角,观察世相人心,展现出精神梦呓与成长激荡的生命状态。孙甘露清醒地认识女性身份的历史地位,以及她们的生存处境,他以一种平等乃至谦逊的性别观塑造女性,书写情感,反思自我。在天马行空的时空漫游里,这些丰富而自由、神秘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催生了青年的精神成长,承载了孙甘露关于日常、爱恋、历史的思考,共同完成了对似水年华的追忆。
-
-
阎晶明
-
-
摘要:
只要提到孙甘露这个名字,读者立刻就会唤醒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记忆。他甚至只属于1980年代,属于一度是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的先锋小说。等我再到“线下”认识孙甘露时,离开1980年代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二十年,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先锋文学也基本上成了一个历史概念,对当事人还算是记忆中的昨天,对更年轻一代的人来说,不过是文学史教材中的一两个章节。现实中的孙甘露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先锋小说家的样子。他谦逊、热情、周到、低调、随和,让我这个整天处于俗务中的人都觉得远不能比,遥不可及。他让我怀疑,这是一个蜕变了的孙甘露么?他身上还有小说家的气质么。
-
-
王金胜
-
-
摘要: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描述1930年代初期的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事件意义上,在历史事件的发生、转变与完成过程中,关注偶然性和普遍主义原则的辩证,塑造“真正的行动者”形象。小说本身便是一个文学事件,其终极目的不在如实再现重大历史事件,而在通过回溯历史发现一种普遍原则,抵抗当下历史文化语境中事件所面临的“非事件化”境遇。作为一个文学事件,《千里江山图》既是历史的再铭刻,更是在重新事件化中的再启程。
-
-
傅逸尘
-
-
摘要:
孙甘露的小说创作因反叙述、语言狂欢和哲学思辨而独树一帜,以至于成为“先锋中的先锋”。从长篇小说《呼吸》到《千里江山图》,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细读和对照阐释,映射出三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嬗变轨迹;论文对革命历史叙事四度结构的定位以及对小说“零度叙事”风格的指认,彰显出《千里江山图》在新时代中国文学场域里的特殊存在,亦显露出孙甘露作为“最后的先锋”的文学史意义。
-
-
马兵
-
-
摘要:
1985年注定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留下重要的一笔:2月,马原的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3月,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发表于《人民文学》;4月,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中国作家》;6月,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发表于《人民文学》……一群富有现代主义气质的年轻人揭竿而起,这批被称为“新潮小说家”的群体与稍后涌现出的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一起在19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先锋文学狂飙“剧烈地改变了、并且继续在改变着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
-
-
陈鹏
-
-
摘要:
年轻的渡澜小说很难再用传统小说之定义去定义它,正如我们很难定义孙甘露,定义残雪,定义莉迪亚·戴维斯。我的意思并非渡澜已登堂入室,而是,渡澜小说堪称目下文坛的异数之一,我们宽容地接纳了她,及时送上了掌声和赞美。
-
-
张娟
-
-
摘要:
后先锋文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当然是相对于先锋文学而言。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先锋小说异军突起,形成了新时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等之后的又一重要创作思潮。作为先锋,它是以对前期已经定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反叛出现的。马原、莫言、残雪、刘索拉等作家的探索形成了一次爆发式的文学革命,之后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人将这一新的尝试推向高峰。而"后先锋文学",又是对先锋文学的一次反叛。
-
-
张赉;
金嘉楠;
吴喆
-
-
摘要:
作为国内首部全民合拍的抗疫纪录片,《温暖的一餐》于2020年3月16日晚登录东方卫视、纪实人文频道以及新浪微博、爱奇艺、bilibili、阿基米德FM等媒体。节目播出后,随即在观众和业界同行中获得较高的口碑。观众纷纷表示“泪目”、“看哭好几次”,黄渤、张钧甯、王迅、曹启泰等知名演员和主持人,孙甘露、陈村等作家,纷纷在网络转发和评论,赞誉该节目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