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索拉
刘索拉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外文化交流、芒种:下半月、全国新书目等;
刘索拉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索拉、张霞、王宁等。
刘索拉
-研究学者
- 刘索拉
- 张霞
- 王宁
- 谢冕
- 郭宇宽
- 陈晓明
- 9280
- poorwind
- vinci
- 七堇年
- 于伟
- 于洪飞(指导)
- 伍艳
- 何龙
- 佚名
- 修立鹏
- 倪文尖
- 刘安琪
- 刘文进
- 刘新
- 刘新华
- 刘相宇
- 刘蔚
- 刘郁琪
- 区青
- 吴亮
- 吴周文
- 吴茵
- 周颖菁
- 唐守文
- 唐瞬
- 夏真
- 夏蓓(摄影)
- 妍如玉(采访/文)
- 妖精罐头
- 子晓
- 孙郁
- 季红真
- 小NAN
- 小安
- 尚莹莹
- 尹丛丛
- 崔道怡
- 廖一梅
- 弋舟
- 张勐
- 张娟
- 张弦
- 张曦
- 张隆隆
-
-
马兵
-
-
摘要:
1985年注定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留下重要的一笔:2月,马原的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3月,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发表于《人民文学》;4月,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中国作家》;6月,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发表于《人民文学》……一群富有现代主义气质的年轻人揭竿而起,这批被称为“新潮小说家”的群体与稍后涌现出的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一起在19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先锋文学狂飙“剧烈地改变了、并且继续在改变着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
-
-
龙飞
-
-
摘要:
她既是艺术天才,又是不折不扣的名媛。她的父亲、伯父都是开国功臣,王朔对她的艺术评价极高,她有一切高调的理由,却行事低调。她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却因写作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而名噪全国。她本可以稳稳当当地在国内发展,享受各种成功光环的包围,却抛下国内的一切,远赴英美。她就是集音乐与文学成就于一身的先锋女性--刘索拉。
-
-
张娟
-
-
摘要:
后先锋文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当然是相对于先锋文学而言。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先锋小说异军突起,形成了新时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等之后的又一重要创作思潮。作为先锋,它是以对前期已经定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反叛出现的。马原、莫言、残雪、刘索拉等作家的探索形成了一次爆发式的文学革命,之后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人将这一新的尝试推向高峰。而"后先锋文学",又是对先锋文学的一次反叛。
-
-
龙薪亦;
于洪飞(指导)
-
-
摘要: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35年前,作家刘索拉对着80年代的迷茫一代喊出了《你别无选择》,呼唤青年大学生走出荒诞社会,摆脱病态人生。今天,我想借他的题目来继续呐喊:除了健康,你别无选择。庚子大疫突如其来,山河共恙,炎黄同赴,幸哉天佑华夏,我们终于迎来解封复工的春天。大灾之时,我们才发现,除了健康,你别无选择。
-
-
-
妍如玉(采访/文)
-
-
摘要:
“你注定是写东西的人。”2009年,在朋友聚会上,音乐家刘索拉第一次见到李菲,就跟他开玩笑地说:"你会做得很好,到42岁的时候,你所做的都是你最想做的事,你身边全部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
-
夏蓓(摄影)
-
-
摘要:
进入大学后,课余,我经常外出看电影,还喜欢上了看话剧、听音乐会。回想这两年,《大三儿》《家客》和《中国击打——刘索拉与朋友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庆幸没错过《大三儿》是今年暑假上映的一部纪录片式电影。在电影票房动辄上亿元的当下,它排片极少,票房艰难地过了百万元,观众人数甚至精确到个位数。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幸运地成为观众之一。
-
-
杨迎生;
李博
-
-
摘要:
上天入地,生死轮回;鸡飞狗跳,龙争虎斗。这些神秘的古老中国的元素,加上京剧、啸歌,在刘索拉的音乐里,很自然地与布鲁斯、爵士乐这些西方元素相互融合,用琵琶、古筝、电吉他、电钢琴和中国传统打击乐等呈现出来。她的音乐常给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奇妙感觉。这种“莫名·奇妙”之感从何而来?
-
-
唐瞬
-
-
摘要:
你可能很生猛。一口气写下千字万言,写作速度堪比凯鲁亚克,却离《在路上》还有几光年。你可能很执着。四年大学,周一至周五,每天坚持去图书馆,风雨无阻,从字母A读到Z,读了几墙壁的诗歌小说散文随笔,却距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还隔着几万光年。你可能很认真。一篇千字文章改了又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引文来源,起承转合,各方各面,精确无遗,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