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98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42篇;相关期刊302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理论、中国行政管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第四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等;国家职能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少荣、许毅、惠生武等。

国家职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0 占比:46.4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95%

专利文献>

论文:442 占比:52.62%

总计:840篇

国家职能—发文趋势图

国家职能

-研究学者

  • 吴少荣
  • 许毅
  • 惠生武
  • 许洪伟
  •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 伍复康
  • 刘继同
  • 叶劲松
  • 叶麒麟
  • 吕宣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婉玲
    • 摘要: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泰克西埃质疑列宁背离了恩格斯思想,忽视了国家的治理职能;诺曼·莱文质疑列宁背离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才是社会立法和管理源泉”的思想。然而,列宁不仅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阐明了剥削阶级国家的根本职能,而且阐明了无产阶级国家作为“半国家”的重要职能及其与资产阶级国家职能的区别,以及无产阶级国家的专政职能与治理职能的辩证关系。
    • 潘智璇
    • 摘要: 列宁根据俄国无产阶级实际斗争的需要,在《国家与革命》中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和国家职能问题:不仅强调特殊时期国家所具有阶级压迫的政治职能,也对国家"'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建设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在国家职能建设中需要实现三方面的转向:宏观的结构调整从政治压迫职能转向经济建设职能,明确国家生活的主题;中观的执行体制从政府管理模式转向社会治理方式,贯彻国家生活的主线;微观的运行机制从政党行为主体转向人民行动主体,落实国家生活的主旨."三个转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逻辑三者的高度统一.
    • 戴毓诚; 李根寿
    • 摘要: 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从无产阶级政权国家职能转变的视角,论证了社会治理职能是无产阶级政权国家职能中占第一位的职能,并从国家治理的主体、制度和治理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设想了国家职能转变之后国家治理发展趋势的变化.根据马克思这一科学设想,我们在创新国家治理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性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国家治理;必须积极探索国家治理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国家治理的评价标准.
    • 李济广
    • 摘要: 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史证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差异是科技创新成效差异的首要影响因素,总体来说,国家作用的发挥和国家所有制的发展,对科技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正面促进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恰当的经济制度对科技资源的配置、科技发展的需求、科技开发的动力、科技创新的运行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国家直接实施科技活动、国家资助科技活动、国有单位的科技活动都体现国家所有制关系,国家还发挥社会科技创新的规划与管理作用.社会化大生产之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阻碍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科技发展也影响社会公正.现代科技创新社会化、高投入、具有副作用、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要求以国有制为骨干的科技发展形式,社会主义国有制和建立在国有制基础上的国家政权具有科技创新的诸多机制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技创新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与举国体制产生于相应的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经济方面主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上层建筑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创新理念必须是社会主义原则下的发展理念,建立在我国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战略其绩效会更好.
    • 胡文木
    • 摘要: 国家能力概念的发展,确立了一个分析国家强弱的有效框架,为我们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加快构建一个强大国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现有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和要素构成层面.我们认为,只有结合国家职能、权力性质类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才能全面理解国家能力的内涵,进而为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提供学理依据.
    • 乔瑞金; 贾文雅
    • 摘要: 英国著名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拉尔夫·密里本德以辩证理性的国家理论享誉世界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密里本德基于唯物史观思想,聚焦国家制度、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等重大主题,理性分析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和存在的根本问题,辩证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形成了以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辩证理性思想。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善本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善念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导意识,善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内涵。密里本德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辩证理性思想对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颇有借鉴意义。
    • 孙力; 翟桂萍
    • 摘要: 在社会主义的思想谱系中,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思想是从列宁开始的,列宁的国家治理思想,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列宁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创立了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路线.列宁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国家建设的举措:一是明确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二是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列宁的国家治理思想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先河,最为重要的是使整个社会主义开始了国家主导的治理进程.
    • 孙力; 翟桂萍
    • 摘要: 在社会主义的思想谱系中,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思想是从列宁开始的,列宁的国家治理思想,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列宁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创立了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路线。列宁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国家建设的举措:一是明确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二是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列宁的国家治理思想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先河,最为重要的是使整个社会主义开始了国家主导的治理进程。
  • 9. "以民为本"思想的人权属性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吕怡维
    • 摘要: 保障民众生存与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是国家产生伊始就具有的职能之一.自先秦以来不断丰富发展、至汉代董仲舒对其进行系统化整合与理论化升华的"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就是要求代表国家的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必须保障民众生存权与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故而具有明显的人权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完成了"以民为本"思想内涵的划时代变革,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立为治国理政的目的和原则,将落实人民发展的权利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