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8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72篇;相关期刊1322种,包括前线、求实、人大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等;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文献由4941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郑萱、高放等。

社会主义民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99 占比:71.8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72 占比:28.15%

总计:8072篇

社会主义民主—发文趋势图

社会主义民主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郑萱
  • 高放
  • 本刊记者
  • 本刊评论员
  • 邢元敏
  • 黄卫平
  • 包心鉴
  • 宋才发
  • 房宁

社会主义民主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亮
    • 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式民主形态的全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理路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系统逻辑的辩证统一。从民主的内在本质、民主的实践形式、民主的价值重心的对比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的破除与超越。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循序渐进、综合施策,应当从加强党的领导、丰富实践形式、夯实制度保障和坚守基本定位等方面探索具有可行性的实践路径。
    • 王衡; 郭思瑶
    • 摘要: 作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价值优势、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反响。研究者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演进、概念内涵与价值功能、制度体系与运行机理、发展前景与优化路径等议题展开了多维度研究。然而,基于文献数量与规模、关键词分布、核心作者群、来源期刊学科方向与质量、研究基金资助情况等要素的文献计量分析表明,目前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呈现系统性、学理性和实证性不足等问题。未来应从整合研究框架、拓展概念内涵、建构话语体系、推进方法创新等方面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 李玉祥
    • 摘要: 民主在西方主要以奴隶制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两种形态呈现。资本主义民主只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下民主基本原理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吸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充分反思西方民主缺陷的前提下创造的民主新形态。它是民主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实现了民主形态的新飞跃。相较于西方民主,它更能凸显民主的本质,更具有治国理政的实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民主治国的新样板,为西方国家的民主进步提供了新参考。
    • 王会民; 郭雅楠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构建,主要从逻辑生成、本质内涵、政治保障和建设基础四个维度展开。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程序民主化、理想民主化、普世民主化的实践路径,都违背了《共产党宣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论断,造成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诸多误判。厘清误区,才能正本清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仍然需要以《共产党宣言》的民主思想为依托,立足中国国情,丰富、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开拓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 林修能
    • 摘要: “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治理成效差异背后是西方自由民主理论的局限性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超越性。西方自由民主理论的观点本质上是“西方凝视”下的民主“逻格斯中心主义”,是西式“自由”在争夺“民主”话语权的过程中带来的对“民”与“主”的狭隘认知。因此,必须重思“民”与“主”的真正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公民观,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自由观,赋予“民”以整体的能动性内涵,赋予“主”以积极的生产性意义。
    • 柴尚金
    • 摘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要义,表现为一系列制度安排,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晶。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同西方之乱的制度困境相比,优势明显,日益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和国际意识形态博弈的制胜法宝。
    • 周谋灵
    • 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我国民主发展做出的最新表述,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全面准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把握好其性质、核心、关键与价值意蕴四重维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要从社会主义民主性质、人民群众历史地位以及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历史追求的角度去理解。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价值意蕴在于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生动实践、对中国百年民主实践的时代总结以及对西式民主的最有力回击。
    • 孙莹
    • 摘要: 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需要融合价值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即在价值溯源的基础上归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特征,进而分析其治理优势。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阶段,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坚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人民民主对“人民”科学、现实的理解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民至上价值的具体内涵。作为根本的价值规范,人民至上理念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具体的制度形态实现民主与善治的统一:通过打造多渠道延展、多环节衔接的制度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致力于塑造治理共同体,实现治理的“多数决”;在构建全领域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民主权利全覆盖,以整体治理的方式提升协调发展水平;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结合起来,为高效治理提供有力保证;通过法治化的方式夯实有序民主,为治理造就良法,最终为世界提供一种更为优质的民主治理方案。
    • 陈鹏; 郭松
    • 摘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特质和优势的把握经历了由“全过程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过程,并引发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广泛探讨。从理论生成来看,经历了理念提出与确立、理论定调与阐释、实践推动与践行三个发展阶段。在核心议题上,研究者普遍关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渊源、理论逻辑、典型特征、比较优势、时代价值等方面研究。在实践逻辑上,研究者重点关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向度、发展问题以及优化路径的研究。目前,学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主要处在理论建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以及对外传播的研究与输出。
    • 李静; 王君仪
    • 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我国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民主形态,其诞生源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百年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是党对民主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民主形式以及西方民主的实践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新民主形式,呈现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有特征和制度优势,这种制度优势主要体现于政治性、人民性、实践性、文化性和价值性等五个维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