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4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421篇;相关期刊1137种,包括法学、法制与社会、政治与法律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2014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7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等;国家权力的相关文献由258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道晖、杨光斌、童之伟等。

国家权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4 占比:85.39%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1.27%

专利文献>

论文:421 占比:13.34%

总计:3155篇

国家权力—发文趋势图

国家权力

-研究学者

  • 郭道晖
  • 杨光斌
  • 童之伟
  • 任剑涛
  • 光尚然
  • 包心鉴
  • 应克复
  • 吕廷君
  • 林俊德
  • 季卫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传龙; 张郑武文
    • 摘要: 国家能力是现代国家的基础属性,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相对变量。20世纪80年代国家回归学派建立以来,国家能力的研究谱系逐步建构、日益丰满,然而其中存在将国家能力概念窄化或泛化的趋向。从缘起追寻、定义探索、指标构建、内涵廓清等四个角度梳理国家能力的理论演进;从国家权力、政府能力、综合国力、国家职能、社会能力等五个角度辨析国家能力的相关概念;从强制力量的垄断程度、社会结构的活力程度、官僚系统的执行程度等三个角度探究国家能力的影响因素,或可利于厘清国家能力的脉络与框架。
    • 张志丹
    • 摘要: 通过梳理国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史,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形态权力的出场是理论逻辑之必然。意识形态权力作为一种软国家权力,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或者集团谋求和掌握意识形态生产、运行、教育和传播以实现阶级统治的权力,其主要有三种样态: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保障的意识形态管理权以及作为外在表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权力既可以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也可以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运用意识形态权力,不仅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同时可以对社会发展发挥积极功能。
    • 缪燚晶
    • 摘要: 权力观是研究人类解放课题不可或缺的维度。面对大工业社会的权力场景,马克思在细致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对国家权力、资本权力予以唯物史观的科学审视和政治经济学的深度解析,并意图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完成科学社会主义的建构,形成了独特的权力观。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权力是权力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决定性形态,国家权力作为上层建筑是权力的主要形态,无产阶级革命是对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的超越,是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桥梁。
    • 王沛
    • 摘要: 西周王朝司法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授权,即通过审判权之个别授予方式,而不是建立专门的司法官员体系来实现王朝的司法职能。审判权在西周国家权力构建过程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被授权者以王朝代言人的身份处理争端、消除纠纷、团结力量、控制权贵,既贯彻了王朝的意志,也使西周国家的公共权力色彩得以体现。不过西周特殊的政权体制与权力配置方式,又使其审判权始终存在着弱化国家权力的反作用,其突出表现是世族政治控制司法权,继而侵蚀国家权力。准确认识西周司法模式的独特性,对于分析《周礼》等传世文献与金文资料之差异原因,进而探究早期中国法律的演进轨迹是至关重要的。
    • 吴睿佳; 王锡友
    • 摘要: 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我国民间调解的作用机制正在从“社会权力主导”向“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共治”的方向转变。在以“人民调解”为主要样态的背景下,当代民间调解解纷效果和治理功能的实现,也在运行机制上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民间调解。实践中存在“规则悬置”现象,以及作为重要强制力保障的“社会性制裁”运行失范,使得民间调解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国家权力介入。借助国家权力优化民间调解机制,应当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拓宽救济渠道、制定基层群众自治规范等,实现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融会贯通和合作,以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 王广辉
    • 摘要: 在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样享有宪法监督权,但宪法仅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而对全国人大并没有明确规定。依照“法无授权即无权”的公权力原则,应该认为全国人大不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问题在于,全国人大在行使宪法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一定的宪法条款作出说明,以此作为判定争议的法律或行为是否构成违宪的依据,实质上是在进行宪法解释。为化解这一矛盾,有必要结合我国的宪法体制,从理论上将宪法解释区分为作为宪法解释制度的宪法解释与作为宪法监督方式的宪法解释两个方面,并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
    • 陈冕
    • 摘要: 本文归纳了王飞仙《盗版商与出版人》(Pirates and Publishers)一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指出该书勾勒了版权概念在东亚的理论旅行,探索作者、出版商、出版业商会对版权理念的再造与实践,并从中分析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此消彼长。同时对于版权的相关话题展开思考,以期得到学界的进一步讨论和关注。
    • 王学辉; 刘海宇
    • 摘要: 以往关于强制执行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定位问题的研究存在严重的部门法化倾向,此种视野局限导致无法追本溯源地对作为一种权力类型的强制执行权作出准确定位。从跨部门法的视角出发,强制执行权的定位需抽象至整体的国家强制执行权并回溯至分权理论中去。在现代国家,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概念,分别在权力形态和权力体系两个层面使用,分权理论是在权力体系层面的分权。强制执行权相对于其他权力类型而言,在权力形态层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在权力体系层面则既可从属于行政权,亦可从属于司法权。另外,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对其在实然层面的配置影响非常有限。我国对各部门法中强制执行权的配置,主要的考量因素是其功能的有效实现以及内部实施权与裁决权的相互制约。
    • 杨君; 周自恒
    • 摘要: 在后税费时代,为有效联结有差别的个体,国家不断下移治理权力重心,划小基层治理单元,从而形成了资源更密集、结构更精细的治理方式。国家对个体的治理行动持续增加,却没有带来好的治理效果,这一现象可称为“治理过密化”。结合东部J市B村的经验,治理过密化的基本表现形式包括治理主体的全方位开发和治理方式的“单线化”与“去情感化”。国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这一外生性因素和村级组织的“去组织化”这一内生性因素共同促成了治理过密化。在治理效应上,其非预期后果是放大了村民的失望感、村民自治空间萎缩和上级政府治理权威下降。化解治理过密化困境的思路,是从加强自然联系、优化联结渠道、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等方面不断改进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
    • 钱呈
    • 摘要: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含义与本质、手段与方式以及其意义等方面论述原始积累的科学含义。此外,从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入手,探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成时期,是否发生了原始积累?如果是,那么又是如何发生的?并对我国原始积累产生的矛盾进行分析,以保障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和公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地位,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