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技史

科技史

科技史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884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科学、科学研究、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175篇;相关期刊551种,包括文史知识、历史学习(高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三届中国技术史论坛、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纪念中国地学会在津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报告会等;科技史的相关文献由827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元锴、王渝生、管成学等。

科技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4 占比:17.2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4175 占比:82.53%

总计:5059篇

科技史—发文趋势图

科技史

-研究学者

  • 卢元锴
  • 王渝生
  • 管成学
  • 万辅彬
  • 李迪
  • 孙显斌
  • 朱敬
  • 程占京
  • 关增建
  • 刘继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首伟
    • 摘要: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创新一般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从国家层面来看,科技创新非常重要.文中主要就针对科技史视野下的创新自信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增强民族自信提供借鉴.
    • 摘要: 1951年,中共中央批准成立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1952年建校,在南京明故宫的遗址上白手起家,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在南航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南航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创造了我国航空科技史上的若干个第一,参与了所有航空型号的研究工作,成就了一个个飞天壮举;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
    • 摘要: 本刊诚向国内外作者征稿,热忱欢迎承担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研究的各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学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积极投稿。1.征稿范围科技史、科技文化、科技考古、传统工艺、科技政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化学等学术论文。2.投稿约定(1)来稿(需提供word文档,另附jpg格式图片)请发至本刊投稿邮箱:xbzrb@126.com;hzbgx@163.com。
    • 摘要: @柏林少女:编辑你好!读过贵刊《一部玻璃写就的科技史》这期内容,让人大呼过瘾。没想到在玻璃背后有着这样发散的影响和故事。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喝饮料、啤酒用的玻璃瓶,用完都是要退回给商家的,可是现在似乎玻璃瓶已经不需要再返回了。看过这么多玻璃的用途,不禁想问,废弃玻璃到底是如何进行回收的呢?
    • 曹裕强
    • 摘要: 湄潭茶场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农垦企业,其前身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于1939年9月成立。茶场开启了中国现代茶叶科技的先河,在中国茶叶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编纂《中国农垦农场志·贵州省湄潭茶场》,是对中国现代茶叶科技史、茶工业史、农垦茶叶发展和农垦文化的一次抢救性、系统性发掘,是树立一座布满历史尘灰的中国茶叶与农垦文化的丰碑。
    • 王烟朦; 孙显斌
    • 摘要: 中国科技典籍的对外翻译与传播已然是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者是科技典籍外译的主力军之一,又是相关研究的助推者。但既有研究对科技典籍的认识存在不少分歧,与文史哲典籍翻译研究的区别不清,且重复性研究日趋明显。鉴于此,本文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研究员进行访谈,向其求教科技典籍命名依据、基本特征以及对外译介问题。孙显斌研究员从科技史、古典文献学和典籍数字化视角,论述科技典籍之“名”与“实”有助于为相关翻译研究明确阵地范围,科技典籍对外译介观点为外语学者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域外翻译和传播研究提供了“他者”视角的关照。
    • 陈宝友
    • 摘要: 20世纪是科技史上一段不平凡的时期及现象及理论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头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同时在这两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同时爱因斯坦在量子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然而这段经历对于爱因斯坦而言可以用悲喜交加来形容.
    • 毛梦囡
    • 摘要: 几个年轻人走过斑驳的绿瓦朱漆,汉服少女翩然起舞,古风盎然的前奏引出连珠炮般的RAP:“水睢舂米,能量转换叫你不得不服;翻车龙骨,用来灌溉田间一片忙碌……”从节气干支、阴阳合历,唱到制图六体、金匮要略……最近,这支名为《道·中国》的MV在网上传播开来。潮流说唱与古代文明在此碰撞,最时尚的旋律与最古老的内容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 王星光; 栗成林
    • 摘要: 荆三林先生是中国生产工具史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他较早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中国生产工具史学科,开辟了科技史研究的新方向。荆先生以农具史为主线,逐渐扩大生产工具史研究领域,出版《中国生产工具发达简史》和《中国生产工具发展史》,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原则,提出中国生产工具史分期论和生产工具发展不平衡论。其在中国生产工具史的探索获得国内外学界广泛的肯定和赞誉,这与他求是唯新、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以及应时代需要,解社会难题,为科技革命寻找历史根据的学术旨趣密不可分。我辈当赓续先生学术事业,弘扬其学术精神。
    • 鲁仪; 陈彦如
    • 摘要: “草船借箭”情节经历了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的传承与改造,罗贯中以高超的文学表现力巧妙结合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该文从科技史角度分析这一经典情节,可以从中了解历史与文学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可以探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科技为历史和文学带来的变革与魅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