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技哲学

科技哲学

科技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哲学理论、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058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求索、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6年联合年会等;科技哲学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顺基、汪长明、荣正通等。

科技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5.50%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67%

专利文献>

论文:4058 占比:93.83%

总计:4325篇

科技哲学—发文趋势图

科技哲学

-研究学者

  • 黄顺基
  • 汪长明
  • 荣正通
  • 张富国
  • 柏智勇
  • 段伟文
  • 洪希彦
  • 解恩泽
  • 陈俊
  • 马来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寿丰
    • 摘要: 选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来源类别为CSSCI),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 6.1.R3,先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再结合图书馆分类法展开可视化研究,通过改良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和共被引分析,梳理国内人工智能哲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归纳发现国内人工智能哲学研究处于指数型高质量发展期,虽有研究成果涌现且已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人才梯度发展不平衡,国内人工智能哲学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国外,仍需重视人工智能哲学的人才培育和学术交流。
    • 林凯
    • 摘要: 以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为数据源,从学科分类、项目类别、名称等多维角度进行具体统计和分析,得出我国科技哲学学术生产的结构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数占哲学学科立项总数的比例呈上涨趋势并趋于稳定;拥有哲学或科技哲学博士点以及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机构在立项数量上居于前列;除能够集中映现研究主题“科学”和“技术”外,生态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等也是研究的热点。建议从注重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历史和现实维度、丰富多元和特色方向、融合我国和国际视野等方面来共同构建凸显我国特色的科技哲学
    • 段伟文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科技哲学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全新的拓展,发展为重要的哲学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形成了一般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论、自然哲学与分支科学哲学、技术与工程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与工程伦理、科技史以及科技文化与传播等相对独立但又有一定交叉的研究进路.近二十年来,中国在科技与工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迅猛发展,实践的需要促使科技哲学研究在不断跟踪国际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前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科技伦理和工程哲学等问题导向的研究.展望未来,科技哲学应主动应对科技时代我国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带来的挑战,为人类实现文明跃迁提供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和智慧.
    • 张玲
    • 摘要: 本文论述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辩证分析生态文明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运用.应当运用绿色科学技术,实现绿色制造,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从源头上避免污染及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 简成熙
    • 摘要: 科技或信息时代翻转了现代人的生活,也早已成为教育方法的利器.大部分的教育学者都致力于利用科技的方法改善教育.不过,传统人文学者也忧心忡忡于科技发展可能带来偏颇的科技心智.教育工作者既要善用科技,又不能完全受制于科技,更需要对科技教育哲学进行深入反思.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反思,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启蒙以降工具理性神话的反思,他们不一定反科技,但都担心科技发展可能扭曲人类本性.哈洛威提出赛博格宣言,期待用科技理念,重构人与动物、人与机器、物质与非物质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提供了更鲜活的分析技术,赛博格也可重新形塑人的主体,重新安放亟待改善的种族、性别、阶级的不公关系,进而引领更有效的政治行动策略.海德格尔等的反思及赛博格的隐喻都有现实意义,可以作为后疫情信息时代教育的多元理论参照.教育学者当发挥科技正德、利用与厚生的积极功能.
    • 田梅; 王荣; 屠怡潼; 马洁欣
    • 摘要: 本文使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V,对近十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关于自然辩论法的1442篇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就发表机构,发表作者,文献关键词进行具体分析,由分析可以看出:自然辩论法的研究主要由各个机构独立进行,且作者间的独立性较强;自然辩论法近十年与哲学、科技和生态等研究领域结合比较密切。
    • 张雪姣
    • 摘要: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和不可通约性的概念之后,该概念受到科技哲学界的普遍关注。依据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范式不可通约性思想,一项新的技术范式的创生,是一个依据新的技术原理和内容研发下的产物,每一个新的核心要素都体现着新的科学技术。4G技术与5G技术属于两个范式,两种技术有着不同的技术原理与技术内容,所以这两种技术必然存在着“不可通约”的问题。
    • 肖颜
    •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正在积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脚步,对高校教育进行创新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背景下的科技哲学在高校创新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推动了高校创新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科技哲学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科技哲学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 许身玉
    •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科技与美术的关系,文章探究了高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具体应用维度及表现,对高科技应用于美术的正负价值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科技哲学研究者、美术工作者的研究及创作建议以及对文化管理者的政策建议及改进对策,进而丰富科技哲学、设计哲学、设计美学、设计伦理学理论。
    • 张亚东
    • 摘要: 科技哲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科技哲学进行传播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我国综合实力提升,信息技术发展,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到来,与此同时,对科技哲学的传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哲学传播的困境进行研究与分词,并提出几点在大数据时代下进行科技哲学的传播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