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技考古

科技考古

科技考古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文物考古、科学、科学研究、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291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敦煌研究、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第十二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第二届西部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等;科技考古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干福熹、周卫荣、熊樱菲等。

科技考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3.1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4291 占比:96.69%

总计:4438篇

科技考古—发文趋势图

科技考古

-研究学者

  • 干福熹
  • 周卫荣
  • 熊樱菲
  • 王威
  • 王昌燧
  • 万辅彬
  • 吴小红
  • 宝文博
  • 徐人平
  • 李晓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王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全书900余万字,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此外,还请各撰写人提供相关领域的大事记,以增强本书的资料性。
    • 摘要: 本刊诚向国内外作者征稿,热忱欢迎承担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研究的各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学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积极投稿。1.征稿范围科技史、科技文化、科技考古、传统工艺、科技政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化学等学术论文。2.投稿约定(1)来稿(需提供word文档,另附jpg格式图片)请发至本刊投稿邮箱:xbzrb@126.com;hzbgx@163.com。
    •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辑部
    • 摘要: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是敦煌研究院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季刊),于2022年创刊。本刊重点围绕国内外石窟寺、土遗址、科技考古等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刊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旨在倡导理论结合实践,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学术交流,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一、本刊栏目《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目前主要设以下栏目:石窟寺保护、壁画保护、土遗址保护、科技考古、文物数字化、保护材料与工艺、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保护与修复案例。
    • 摘要: 科技考古就是借助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当前,能否在考古学研究中更加广泛、有效地运用科技考古的方法,进一步推动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考古学研究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尺。
    • 刘函
    • 摘要: 传统的考古方法主要依靠人力调查遗址,通过考古人员的主观经验挖掘遗迹,判断文物的历史信息。科技考古指的是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现代化的古文物挖掘、鉴定工作。随着科技考古理念的诞生,数字考古、古DNA研究等科技考古方法逐渐与传统考古方法相结合,助力考古事业的发展。基于此,现以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方法相结合的意义为出发点,探讨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相结合的方法,希望能为考古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 摘要: 本刊诚向国内外作者征稿,热忱欢迎承担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研究的各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学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积极投稿。1.征稿范围科技史、科技文化、科技考古、传统工艺、科技政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化学等学术论文。2.投稿约定(1)来稿(需提供word文档,另附jpg格式图片)请发至本刊投稿邮箱:xbzrb@126.com;hzbgx@163.com。
    • 刘岩
    • 摘要: 纠缠(entanglement)理论是著名考古学家伊恩·霍德(Ian Hodder)以长期的考古实践为基础,并在新唯物主义思潮影响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考古学理论形态.它强调物自身的性质及其对人的束缚,主张以人与物在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依赖关系与依附关系以及涉及到的物质、能量与信息流为视角,对考古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对古代社会进行观察与理解.纠缠理论可以用来深描古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分析小尺度事件以及研究农业起源的具体过程.纠缠理论若要在中国考古实践中得到深度应用,需要我们将科技考古同考古学理论相结合,改善研究策略,转变发掘理念并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现阶段,我们可以应用纠缠理论对古代人地关系、社会复杂化进程以及社会衰落等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 周辉; 潜伟; 周卫荣
    • 摘要: 颜色的定量判断、描述和比较是文物考古中的重要内容.色度测量可以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研究对象的颜色数据,对其计算分析,可得到更多信息.目前,色度测量已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色度测量方法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后发现色度测量能够有效地帮助解决以下问题:研究文物呈色机制和制作工艺;评价文物清洗效果和保护材料的颜色稳定性;分析环境因素对文物色彩的影响.随着色度学理论和方法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与其他分析技术和方法等的结合,优化的色度测量条件、对颜色数据计算处理后得到的文物色貌模型和数字颜色管理系统将在文物考古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 1.考古简报2.华南、西南边疆考古3.科技考古4.城市考古5.博物馆学理论6.博物馆史7.自然与人文视野下的展览策展8.科普类展览策展9.革命文物研究10.明清绘画研究11.宋元明清陶瓷研究12.外销艺术品研究13.海上丝绸之路研究14.文化线路遗产研究15.大湾区文化遗产研究投稿须知:1.围绕上述选题的稿件,本刊将加快审稿、择优发表。
    • 吴小红; 欧阳心怡; 林怡嫺; 宝文博; 杨颖亮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步融合,线上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创新的新方向,教育部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的实施,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进入"教"与"学"的过程中,高校正在经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在线教育模式的全体系快速转变.该实践是在Canvas平台上进行课程和教学管理,采用Classin平台开展直播课,针对"科技考古"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的要求开展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