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44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246篇;相关期刊295种,包括文史哲、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等;国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桃坊、魏义霞、杨叔子12等。

国学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 占比:3.4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246 占比:96.51%

总计:12689篇

国学研究—发文趋势图

国学研究

-研究学者

  • 谢桃坊
  • 魏义霞
  • 杨叔子12
  • 陈来
  • 杨叔子1
  • 王恭
  • 赵淑梅
  • 严森海
  • 代亚林
  • 余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新和
    • 摘要: 上一期,潘新和教授围绕胡适国文学观成果,从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的目的论、历史的国学研究法的治学论、国语的实用教授法的教学论等角度进行梳理和概括,探究了胡适其人在语文学研究领域的贡献。本期,潘教授聚焦胡适之治学方法及其正反两方面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读书、治学的宝贵经验:超势利,尽精微,坚守信念,知行中庸。
    • 李永晖
    • 摘要: 抗战时期,顾颉刚、钱穆与他们领导的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扛起抗日救亡、复兴中华历史的重任南迁到成都外北崇义桥赖家园。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他们相继创办了《齐大国学季刊》和《责善半月刊》。在此期间,成都崇义桥成为中国国学研究中心。诸学者在国学研究上成果颇丰。崇义桥和齐鲁大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崇义桥成就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亦给崇义桥注入了厚重和斑斓的历史文化内涵。
    • 摘要: 国学研究以传统学术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术视野予以深切观照,探讨传统学术的丰富内涵和思维路径,抉示其现代价值,有裨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本期的三篇文章既有文学地理学的探讨,也有史学义例与文献编纂思想的研究,是新视野下的传统学术研究。地理环境、山川形胜对文化的滴定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进入人文视野的地理,则具有更为特别的意义。吴越襟海带江,形势险要,山川佳胜,“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于上,若云兴霞蔚”,使人应接不暇。永嘉南渡,吴越山川进入文士的审美视野,既充实了诗文的表现内容,也成为抒写时代文化与精神之载体。
    • 雷恩海
    • 摘要: 国学研究以传统学术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术视野予以深切观照,探讨传统学术的丰富内涵和思维路径,抉示其现代价值,有裨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本期《国学研究》栏目刊发的三篇文章颇多创获,有益学界。2022年是明代大儒王阳明诞辰550周年。王阳明乃宋明理学的关键,其生平经历与创作大都与其思想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
    • 潘天寿; 邓白; 邵大箴; 彭文斌
    • 摘要: 吴静山1943年生于广东顺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画院院部委员。点评深佩天资超迈,笔力豪迈,甚好!甚好!寿过去亦从此路径入,即世之文人画派者也。
    • 代亚林
    • 摘要: 陈柱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家,其《国学教学论》应时而生,面对当世学生言国学难学,教员言国学难教的情况,担起国学教学引导之责任,发表此书,以明国学读书之法。此书布局紧凑,条理井然,内容充实,既能窥见作者学习方法门径的重要读本,又对当今之国学教育有可借鉴之处。
    • 代亚林
    • 摘要: 陈柱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家,其《国学教学论》应时而生,面对当世学生言国学难学,教员言国学难教的情况,担起国学教学引导之责任,发表此书,以明国学读书之法.此书布局紧凑,条理井然,内容充实,既能窥见作者学习方法门径的重要读本,又对当今之国学教育有可借鉴之处.
    • 摘要: 贾秀荣、笔名静石,山西朔州朔城区人氏。自幼酷爱书法,一直笔耕不辍,坚持临习古贴,楷、草、篆、隶、行皆有风格,尤擅颜楷,自成一路。后期研学篆刻、书法理论,国学研究。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朔州市硬笔书法协会秘书长;北京人和书画院院士;朔州兰亭书画院院士。
    • 黄晓宁
    • 摘要: 我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提出的趣味教育思想给我们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教育的视角,它对国学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全面了解高校国学研究的现状,让国学研究遵循人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国学研究的新思想.
    • 摘要: 栏目主持人:雷恩海(文学博士,兰州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唐代文学会会长)主持人语:“国学”是一个历史名词,出现于清末。19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在完成其政治变革与工业革命之后,开始有计划地东进,东方世界成为西方开发的巨大市场,并且带着强烈的殖民性。欧风美雨东渐,以坚船利炮裹挟着强势的社会价值体系和思潮,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略战争,而且,曾是朝贡体系内的日本,也以强势侵袭。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学人惊惧、疑虑、拒斥、反思,有亡国灭种之忧患,进而提出要对中国的学术进行全面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强调在保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与中国政治、文化不冲突的外来成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