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60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55篇、会议论文345篇、专利文献7280篇;相关期刊2130种,包括中关村、文化月刊、艺术科技等;
相关会议217种,包括第二届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文献由7186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元浦、郭丽、李焱等。
文化创意产业
-研究学者
- 金元浦
- 郭丽
- 李焱
- 张振鹏
- 孔建华
- 张京成
- 肖焕中
- 厉无畏
- 廉锋
- 解学芳
- 马仁锋
- 管文明
- 翁旭青
- 周睿
- 张毅
- 意娜
- 沈晓平
- 赵倩
- 郑正真
- 刘光宇
- 姚腾霄
- 郑峰
- 刘军
- 张颖
- 本刊编辑部
- 朱洪兴
- 李翠林
- 杨秀云
- 查华超
- 沈望舒
- 王宁
- 王萌
- 王静
- 白阳
- 肖永亮
- 葛红兵
- 黄鹤
- 任高飞
- 刘开云
- 刘洋
- 刘琦
- 周宇
- 周强
- 岳晓峰
- 张光照
- 张弘
- 徐明亮
- 李诠林
- 王娜
- 王敏
-
-
-
-
-
摘要: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活动产物,是人类在历史实践中收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无时无刻不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无论是精神生活、社会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由内而外的传递使得人类群体在创作中会更加注重文化价值的体现。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中,主要包含影视影像、广告传媒、动画艺术、视觉艺术、公共艺术等领域,国家在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如学者所言,"文化性"是文创产品区别于普通工业产品的关键,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也表现为对文化内涵厚度的追求。
-
-
李心茹;
熊鸿军
-
-
摘要:
随着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扶持,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居中国首位。而区域物流作为连接文化与市场的纽带,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是为了获得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区域物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底层支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优质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区域物流高效发展,推动文化成果转化成高质量的社会资源。基于此,文章通过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物流现状展开研究,探讨二者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初步提出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为其他地域物流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
肖昕;
韩永锐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市场更加看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原创成为目前文化产品重要的生产模式,并且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进入了生产模式的转型阶段,然而我国文化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资本过度逐利、原创意识淡薄、文化要素资源禀赋不合理、盗版侵权、急功近利等问题导致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核缺失现象,阻碍了文化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改变行业现状,文化行业要调整生产思路,避免以往资本过度逐利、“赚快钱”、文化产品内容空洞的生产模式,以提升创意和文化价值内涵、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产权保护与监管等举措为文化产品注入活力。
-
-
吕明;
贺雨竹
-
-
摘要:
为探寻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之路。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重新审视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的。以辽宁省为例,总结高校教学环节缺陷,对艺术教育创新发展进行探讨。在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建立文化共享资源库、产教融合等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可行方法。为高校艺术教育与本土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融合提供参考。
-
-
无
-
-
摘要:
2022年国际文化创意中心·中部(长沙)印刷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4月20-22日在芒果馆·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再次扩容提质,集合展销印刷包装设备耗材、数码广告设备、广告标识,集中展示印刷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与印刷产业融合的新亮点、新机遇、新发展,推动长沙印刷业高质量发展。
-
-
曾艳梅
-
-
摘要: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存在较大的人才瓶颈,限制了其发展破局,且时代的变革、数字技术的腾飞,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是推动江西文创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高校需转变思维,坚持跨界融合的战略导向,立足本省文创产业发展,通过“融、联、优”的培养路径,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的藩篱:整合资源、抓住机会主动出击,与企业等相关组织建立合作;完善教育体系、建立协同发展专业群,建立包容并蓄、对接市场需求的全方位学科体系和培养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联动;优化教学设施,营造多元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沉浸式学习,为产业培养懂技术、会创意、能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
-
叶前林;
刘海玉;
朱文兴
-
-
摘要:
文章利用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沿江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区位熵测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沿江省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及发展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础较为雄厚,但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不同的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与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潜在市场、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府扶持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潜在市场、政府扶持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基础设施、地区包容度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
-
-
马燕妮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飞速发展,对经济和人们生活均有影响。文章以晨光文具为研究对象,选择了销售净利润、资产报酬率等多个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财务绩效进行评价,并针对晨光文具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
李俊麒
-
-
摘要:
21世纪的大数据技术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博物馆的智能媒体化建设、信息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博物馆文创产业链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国内博物馆紧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加大大数据在智能媒体方面的使用和渗透比重。目前博物馆文创产业链的大数据主要运用在数据采集展示和管理藏品、综合数据库促进产品开发、数据挖掘推动产品O2O精准营销三个方面。为了借助大数据形成更高效的发展模式,各大博物馆未来应提高数据采集能力,搭建数据网络平台;建立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构建“大数据库”,助力行业合作,完善产业链。
-
-
任子奇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化导向是城市更新项目保持持续竞争力的要素,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是文化导向城市更新中一种成功案例较多的模式.此类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机制在于通过空间控制达到生产与发展互利,通过功能控制达到文化消费诉求与生产辅助需求的平衡,通过核心区域辐射影响外围更大区域.继而分析深圳市大芬油画村打造国际艺术城区的城市更新方法,如通过空间控制提升吸引力,延伸产业链及完善配套功能,面向周边城中村和旧工业区进行空间扩容,更新城市设施系统实现城区联动发展;由此总结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更新的经验,包括始终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动力培植作为重要任务,争取足够的文化消费与体验消费空间,保留产城可持续发展动力避免绅士化.上述城市更新方法和经验以期作为文化导向城市更新可持续技术手段的探讨与补充.
-
-
-
Sun Huan;
孙欢
- 《第十七次建筑与文化国际讨论会》
| 2018年
-
摘要:
产业结构升级使城市进入转型的历史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对激发建筑空间的转型与改造有积极推动的作用,工业企业外迁遗留的大量工业遗产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大连曾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遗留较多工业遗产,近几年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建筑空间改造为工业建筑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以风云工坊为例对工业建筑在转型与改造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列问题的探讨.
-
-
臧志彭;
解学芳
- 《2018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 2018年
-
摘要:
20世纪前半叶,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从1950年开始得到逐渐恢复和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益完善,产业优势越发凸显.60多年以来,全球各个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细分行业在不断演化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生命周期曲线和演化规律,在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国情国力基础上也形成了不同的产业演进趋势.
-
-
解学芳;
葛祥艳
- 《2018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文化部提出要以"文化先行"的方式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畅通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之路,拓展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由此,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了全球化色彩与战略要义,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变得至关重要.
-
-
-
-
李传;
王韧;
Sendy Ghirardi
- 《2018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并推动的有关区域合作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文化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城市是"一带一路"实践的主要场所.因此,"借助一带一路推动文化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便是通过区域内中外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来创新城市文化的发展理念,激发城市文化的发展活力,以及培育和发展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