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第三届空间设计学术论文及设计作品发表研讨会
第三届空间设计学术论文及设计作品发表研讨会

第三届空间设计学术论文及设计作品发表研讨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台湾
  • 出版时间: 2007-01

主办单位:台湾空间设计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空间设计学术论文及设计作品发表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意识的流动是心智的另一个巧计,我门乘着流动的现在,飘浮在完成与未完成之间,由一刻到另一刻.生命感觉起来是持续的,即时的,甚至是不断开展的…by Diane Ackerman.根本——执着于南方的土地,开垦着人文的传承学习,以植物为师,以人为本,诞生了DAAP DHYANA Aroma Aesthetic Place,深刻体会南部人对阳光的信任与依赖,DAAP空间中展现着向阳的个性,为延续南方人务农“足踏土地”的扎实感,空间中采用来自于大地的厚实元素为建材—陶砖、木头、石头、稻草、玻璃简单建材的组合,巧妙达到能量流动的空间感.
  • 摘要:座落于太平洋左岸的闲置柴鱼工厂七星柴鱼博物馆,经过集体的力量与整顿之后,一跃担负起渔村观光产业复苏及地方文化馆的重任,从刚开始的柴鱼燻制空间、地方名产贩卖,到扩充增加渔民产业特色的文化解说内容,花莲七星柴鱼博物馆逐渐拥有了更清晰的样貌,透过产业特色的型塑及商业空间设计的导入,七星柴鱼博物馆逐渐成为地方观光景点。经营业者并期许自己定位为“全世界唯一的柴鱼博物馆”,虽然称为博物馆实际上是形塑过的观光产业.本文透过笔者对该空间参与设计的经验、及国内外案例探讨比较,从最初闲置空间利用出发,经历地方文化馆,到目前期许自身作为世界级的黑潮海洋/渔业文化博物馆,探讨商业空间设计的导入,对于闲置空间及地方文化馆经营的形塑和格局,所产生关键性的影响,而这样的案例,并可作为将来地方文物馆及闲置空间导入商业行为时的设计规划参考。
  •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一个新的思维方向,而文化与产业,本为一体,它呈现的是我门生活经验的累积,并保有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它让城镇发展出当地产业结合附加经济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时值全球化竞争与中国经济的崛起,同时又面临国内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政府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并列入国家重点发展计书,希望运用文化与创意加值产业,试图提供台湾经济发展一个新的方向。其中,“创意文化园区”的规划,则是政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计划,以“产业”结合“空间”的发展策略(刘维公,2004).近年来,在国内都市发展的过程中,艺文空间型态变迁相当大,今日“闲置空间再利用为艺文空间”蔚为风潮;创意都市与艺文空间成为公部门文化政策、社会背景、经济发展与艺术生态交互影响作用而产生的空间.因此,本研究拟定以高雄市驳二艺术特区作为案例,在都市环境与文化艺术的观点下,来探讨现今闲置空间再利用为艺文空间的建构背景、成因及过程,并检视此类空间对都市环境发展带来的优、缺点,及对后续的公共性艺术空间带来的连续影响。
  • 摘要:国际遗产保存旨在呈现文化的多样性与真实性,在国际宪章中并强调遗产是属于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资产。美浓农民曾经经历过一段种烟筑业家活口的日子,美浓子女也拥有帮忙采收与烘烤烟筑的家庭集体劳动的记忆,美浓烟楼见证了美浓烟城的辉煌,是台湾文化年轮中不可抹灭的一环,因此理当尽力保留.文化保存议题近几十年来倍受社会重视,而曾经位居全台之冠的美浓地区烟作产业逐渐走入历史的同时,遍布于美浓各处,为数庞大的烟楼建筑却因烟作产业的转型起了转变,上千多栋的烟楼历经自然破坏或人为拆除,如今仅剩几百余栋,短短几年间内急剧的消逝,美浓地区的文化景观面临剧变,抹煞了数十年累积下的产业文化.国际宪章的观念是保存美浓烟楼最主要的精神,也是当今目前世界一致为努力保存乡村资产的趋势做法,而文化资产保存法是台湾保存烟楼的主要根据,如何让烟楼建筑继续的存留在台湾的农村环境场域之中,则是政府与民间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试图综合国际的保存宪章与国内的文化资产保存法,共同诠释烟楼的保存价值与再利用议题,并论(述)美浓烟楼的发展定位.
  • 摘要:从民国76年开放洋烟进口,到91年烟酒公卖局的民营化,对烟筑采限制收购政策,在面临全球化冲击,以及加入WTO等原因,美浓的烟业大受冲击,而现在烟害防制法过关,随着民国96年烟田的全面废作,美浓的烟田面临消失,而今有些农夫宁愿请领休耕补助而弃置土地不耕作,也因此美浓的农业出现了消失或断层的危机.在面对全球化的岩峻考验下,仍然有许多地区积极地、有创意地善用地方资源,在全球化笼罩下,继续保有地方文化的一席之地.而美浓烟筑在产业转型的压力下,发展出不同的走向,烟楼、伙房与其相关联环境的使用也遭到改变,本文将以美浓为案例,针对台湾烟作产业的保存与发展提出各种议题,包括土地使用、社会性议题、经济产业、生活文化、公私化、法源等各大面向的议题,并进行初步的探讨,期冀能对美浓的烟叶文化地景的保存有所帮助,并有利于台湾烟作产业的保存与发展。
  • 摘要:就目前台湾的文化资产保存上,无论在人力、物力、空间的保存资源皆很有限,更遑论“土木遗产”这个被人遗忘的文化瑰地,使得以往所做的保存大多以古迹与历史建筑为主要保存对象.然而当下国内却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部门是专门为台湾土木遗产做保存的动作,究其原因其实是对土木遗产的认知不足.本研究是以笔者在日本参访“桥之科学馆”经验为方向,以土木建筑中的吊桥为例,研究日本在有关土木遗产保存部分,如何对土木遗产保存法之认知加以界定,与其对土木遗产保存法罚则之态度,并探讨其间之关系。预计将从“桥之科学馆”的内部展示诉求上来透视日本保存界对土木工程史的潜藏意义,藉此反视台湾在土木营建史保存上的遗漏,最后再以台湾的吊桥作为举例说明,希(望)能跳脱过去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的想法,有系统地检视以往不同历史建筑物的发表观点,并对土木遗产保存的看法有更全面的了解(’)期以此研究成果作为有关单位在做文化资产保存之相关工作的参考。
  •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结合许多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形成,其主要藉由政府机关政策的推行、民间团体、及社区人士所构思的创意发挥.对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以及全民生活型态的改变,都有间接性的影响面,其文化创意产业让人门有新的选择与新的生活形态呈现,对于人门的食衣住行上,都有相当的影响因素在,如:有关生活产品的设计层面、文化层面、艺术层面、创意层面等,都有做一个构思,来彻底落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精神,如此才能让我国成为创意国度,都具有关键性之影响。本论文主旨着重于目前我国台中旧酒厂空间再利用发展之探讨,并以说明台湾目前如何推行文化产业的特质、发展策略及经营方式做一系统的分析及探讨.
  • 摘要:近年来,国际间对于人类世界遗产的保护及环境永续发展等议题甚嚣尘上,而台湾地区则开始注重本土的文化资产保存工作与都市景观更新,尤其城市中闲置空间的再造蔚为潮流,已成为都市更新发展要项中不容忽视的主题。而都市公共空间中的“街角”是都市交通及行人必经的空间,它代表两条相互交错街道的空间转换,扮演着动绿调整与方向辧识的积极功能,同时影响一个都市的景观风貌呈现.台南市自93年起推动“好(望)角专案计划”,以营造府城文化空间为重心,从重要道路的街角及学校、机关、公园、广场等空间过边邻接角部份着手,进行空间改造,提供市民一个具备优美景观及视野可穿透性的街角空间,也可以做为市民短暂停留、休憩、人潮疏散及活动的场所.几年下来已颇见成效,且台南市政府将此计书当作是都市环境改造工程永续经营,并推展至校园及城市建筑.本文从都市景观观察切入街角闲置空间改造之主题,继而以台南市“好(望)角专案计划”为个案研究,检视空间改造对城市景观风貌所代来的成果与效益,并对后工业时代未来都市发展在进行空间改造时,提供规划方向与参考建议。
  • 摘要:近年来,历史建筑活化再利用已成了对历史建筑保存的极积策略,而再利用为“餐饮空间”则是新兴且逐渐频繁的策略模式,相较于其他再利用模式感觉更易亲近,是人与人进行沟通与联系情感的场所,也是人门会花时间停驻的空间,如此不但缩短人与历史建筑的距离,也创造了另一种结合文化、餐饮、建筑的“文化消费”,提供新生的文化消费场所,创造多元而混合的“消费文化”,同时提供了历史建筑新生的永续经营契机.陈中和旧宅在2003年正式被高雄市政府指定公告为“历史建筑”,兴建于1920年(大正9年)左右,工程历时约三年,当时高雄首富陈中和先生在现址兴建拱廊式洋楼,此宅第为当时(日治时期)高雄地区第一座私人洋楼,在高雄市的历史建筑地位中有其代表性,曾经荒废二十多年,于1996年完成修复工作,目前由“陈中和慈善基金会”管理,作为“陈中和纪念馆”使用。本文系以陈中和旧宅为案例,藉由搜集国内相关案例文献资料,作为“陈中和旧宅”未来经营的借镜与方向,最后,就使用现况进行规划分析,维持原来之空间、外貌与展示机能,在遵守保存“历史性”、“可逆性”、“真实性”之原则下,建议探用“复合式餐饮空间”之再利用经营策略,作为陈中和旧宅“永续保存”的目标.
  • 摘要:门神的信仰历史在周朝已有记载,门神的人物,从汉朝时的神荼与郁垒,至唐朝的秦叔实和尉迟恭,以及宋元之后,民间的门神人物角色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后世的寺庙门神也由岩厉威武的武将再增加和蔼可亲的文官,其手中所持之物也由能斩夭除魔镇邪的兵器,转变为象征加冠晋禄、招财进宝的吉祥象征器物.台湾寺庙之门神信仰源至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在台湾的寺庙之门神角色,也多数以中国古代人物为主,然而在台湾位于台南市安南区的鹿耳门镇门宫,门神角色却是以荷兰人的面孔呈现,不但如此,近年来在台南县的西港乡,也有一间佛教修道场之门神也是以外国人造型为门神的创作案例.门神名为龙威金刚及虎猛金刚,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外国门神创作案例.位于台南县西港乡,一座名为即净园的佛教修道场,针对业主解说这对门神由来,及配合业主形容这对门神的形象和诉求,在经由创作者本身的门神彩绘经验,将这对门神形象呈现出来,并述说创作这对门神的过程。
  • 摘要:彩绘是寺庙建筑一项重要的特色,其作用不只在于保护建材及装饰之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有教化作用,利用彩绘说故事的方式,以礼义孝悌敦亲睦族之类的民间故事做为题材,以达到宣化意义,这便是彩绘的重要目的之一.寺庙壁画彩绘,除宣化教育的题材以外,也有较具宗教色彩的彩绘题材,如降夭除魔的封神榜故事,或是较具守护性质的神话人物彩绘,如三十六天官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十天干位神及十二地支支将,还有六十太岁星君,或是佛寺壁画的十八罗汉图.壁书彩绘,随着寺庙老旧失修而损坏,因此古迹寺庙的修复保存,也随着政府的文化资产保存政策,而受到相当的重视.在修复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文化资产保存法进行修复.法令规定,壁画的修复应保存原有的色彩,不可改变形貌及文化风貌,而且必须采用原有,或相近的原料进行修补工程。古迹寺庙台南兴济宫,位于台南市成功路上,寺庙内的壁书是以三十六官将为题材。民国九十年间因寺庙老旧而进行修复工程,在壁画方面的修复,则请到国实级彩绘大师陈寿彝先生进行修复工作,在壁画的修复过程中,本文作者也以陈老师的学生之身份参与这项修复工程,在这篇论文当中将会描述这段修复工程的经过,及探讨壁画保存的价值定位.
  • 摘要:台湾城市的次文化族群生活中,喜好角色扮演的“同人志”已是一个彰显的小众族群,其价值体系透过该文化共同体彼此间的人际纲络、社交互动与行为空间等构筑过程,逐渐形成该文化族群的型式象征与符号认同的风格社会.本研究在调查“同人志”文化族群的“生活形态”与该族群文化的“行为符号”,目的在试图建立该族群认同的型式符号,并转化为空间设计力的符码资源体系,以此作为该文化族群共同体的空间符号,并转化设计成为该族群环境文化认同的象征意义。期盼以此研究设计模式的提出,能对台湾都市次文化消费空间有一设计的参考,并有助于都市次文化族群创意空间设计力的研究.
  • 摘要:有监于欧、美、日等先进国家规划学者与居民,透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民众参与机制与程序,征询居民之意见,达成许多正面共识.进而促使都市规划更趋完善,更让民众满意都市生活空间.地方与社区也由于民众的动员而与都市生活重新找到连结的脉络,达到永续发展的目标.据此,本文将藉由「高雄市奖篱捷运红线沿线环境景观改造都市更新补助实施方案,探讨高雄市政府拟订之补助实施方案与民众参与机制的协定。以针对高雄市沿捷运红线居民对环境景观改造与都市更新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尝试提出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 摘要:“家具”顾名思义,及意指家居生活所使用之用具.然而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洪流当中,家具除了保有其本身的实用机能性之外,同时还具备了时代之概念性、科技之技术发展以及材料的开发与广泛的运用。如今在台湾这个充满“次文化”的社会中,家具早已超脱既有的实用价值,转变成具有强烈装饰性与视觉张力的工业产品.基于此绿由,本文藉探讨在“次文化”的现象里,以“七巧桌”为设计之基本之元素,在家具运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化过程,企图找寻对家具设计概念的提升与文化价值的认知,作为家具创作的重要依据.
  • 摘要:由于消费型态的改变以及政府的极力推动,地域性文化商品之开发与管理,亦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议题,因此,如何于产品中创造“文化识别性”,将为文化商品发展之根源.本研究系以客家擂茶茶具为案例进行设计与开发,首先针对现有文化商品于设计研究与开发之文献进行回顾,并整合其方法,将文化造形元素予以分类,将其所得应用于商品的具体化过程。本研究根据材质、形状、结构、色彩等四部份造形元素,完成擂茶茶具之开发设计.
  • 摘要:由于时代的快速变迁,消费者行为也随之改变,传统行销方式已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新型态的行销方式更是不断的推陈出新,而核心产品为提供无形服务的博物馆更是面临重大挑战.伴随现今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服务行销当中重要一环“体验”式的空间性行销,也为博物馆带来了重要性的思维.发展地方产业已成为政府部门及各地方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经济动力,使得地方文化产业行销成为地区的新兴发展重点。而在体验经济的趋势及消费结构的转变下,消费者对于商品价值的消费,除了物品的购买外,无形价值的满足亦影响了其消费行为,因此塑造游客完整的“空间体验”,使游客能够透过“体验”的过程来了解地方文化,除了能刺激游客的观光消费外,并能传达当地文化的内涵价值。有监于上列因素,因此,本研究拟以体验行销理论中空间性之应用,并以台南家具产业生态博物馆做为研究个案,藉由游客之观点探讨刺激其地方产业“空间体验”之规划因子为何,并透过研究了解游客的不同空间体验型式与其对于地方博物馆依附感之相关性,进而建立规划之参考。本研究选择台南家具产业生态博物馆(永兴家具前身)为案例,对应提出的“空间性体验行销”之过程与方法,分析台南家具产业生态博物馆从“卖家具”到“卖体验”的转型过程。在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上,永兴集团在设立台南家具产业生态博物馆的过程,不仅将本身企业升级了更将家具产业升级成为体验产业.过去没落的传统家具文化藉由创意升级的提升让民众得以普遍接受,创造更丰硕的社会价值,希冀作为日后博物馆在规划整体营运的参考方案.
  • 摘要:漫长的世纪以来,中国的屋顶形式会因地区、文化、风水、阶级等等的不同,而产生丰富的构造或装饰.其中许多具有强烈的识别性语汇,也成为大家认识探讨屋顶之重点。符号学(semiotics)是一种以科学的角度,发展出一套逻辑与岩谨并重的方式,分析出人文系统里符号的结构与内在意义。所以,一切文化的现象,我门都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符号”来进行探讨,进而找出强烈且具有“识别性”的语汇.本文就以传统东方建筑屋顶形式为案例,由视觉的角度,来尝试探讨识别性语汇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识别性语汇”,有助于理解风土建筑的文化、工法与特色,造是一种对建筑物的尊重,建筑物被建造,就该赋予它特色,不让它被时间和空间所遗忘.
  • 摘要:台湾自2002年加入WTO以后,初级产业面临冲击与考验,乡村青壮年人口外移都市发展之比例渐增,造成乡村人口高龄化,在乡村缺乏竞争力之恶性循环下,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若要改善当前课题,产业转型、社区营造等工作皆势在必行.近年来中央陆续推动“新故乡社区营造—社区风貌营造计书”、“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书”及“城镇地貌改造—创造台湾城乡风貌示范计划”等计划,主要以提高社区生活品质,并达到社区永续经营为目标.社区营造之工作虽逐渐被重视,但国人一般仍缺少社区营造之概念,本文即以正在申请补助阶段之“95年云林县台西乡仑仔项农村聚落风貌更新计划”为例,此计书之进行参照台西乡光华村之成功经验,期经由本文之探讨,整合出社区营造之具体方法与要点。
  • 摘要:民众参与所指涉的政府赋权行动,可以发挥当地社群的力量,有效的整合不同的意见,以增加政策执行的满意度,提高行政效能。地政手段中农村社区土地重划事务的推行,以改善现有农村生活环境为理想,由于涉及土地所有权人的权利与义务,不认同的居民,最简单的抵制方式就是采取反对的手段,政府若采用多数决的方式,强制执行政策,相当容易造成少数反对者的不满.参与的动机是什么?本文从多元文化的思维检视现行政策的推展,反对者所应被重视及维护的权益.公共政策该如何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并尊重少数人的权利.在计划推展过程中民众参与的管道及权力应予制度性的保障,并藉助政府提升社区对于公共政策的参与能力及意愿,建构民众参与的普世价值,这即是本文关注的脉络.
  • 摘要:本研究企图透过素有“户外雕塑博物馆”的西班牙巴塞隆纳都市改造经验“都市针灸法”做为探讨,其时间点设定于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纳奥运前,所在公共空间及公共艺术之规划应用手法及其所付予环境中情感运结之凝(聚)力作为研究分析。本研究藉以书面资料分析其“都市针灸法”优点,并以其经验结果与地方特质上做比对,分析如何运用巴塞隆纳经验转换至高雄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上应用施行之可行性建议。
  • 摘要:城市的文化生活,是一个分众多元的价值体系,每一个分众视为一个次文化共同体,并透过人际纲络、社交互动与行为空间等构筑过程,逐渐形成该特定文化族群的型式象征与符号认同的风格社会.透过日常生活渐次形成族群认同的生活型态与样式符号.并以此型式符号呼朋伴友地群聚在一起,形成都市多样化中的一支文化形貌;或彰显于大街、或隐匿于市集或彰显于白画、或隐匿于黑夜,终究是搭建一种生活意识的集体想象,并拟态而成为该族群彼此认同的生活型态与价值。本研究在调查都市次文化族群的“生活形态”与该族群文化的“行为符号”,目的在试图建立该族群认同的型式符号,以转化为空间设计力的符码资源体系。研究调查对象以台湾都市次文化族群中的“嘻哈族群”为对象,进行生活型态模式与行为象征符号的资料收集,进而归纳推衍出该次文化族群特定喜好的生活模式、空间型态与物件装饰样式,并进一步归纳建立起该文化族群的文化符号体系。期盼对台湾都市次文化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有助于空间设计力的风格型塑研究.
  • 摘要:建筑将有着能像汽车一般运动的动盛,汽车改变了动与静的感知,将建筑影像由二维转变成为三维,并且将它转形为运动中的快速建筑,成为新的建筑视野,创造出重要的索引点(Gianni Ranaulo,2003).随着资讯化社、的转化,数位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藉)由电脑辅助设计的运算,带来建筑设计思考新的设计典范与类型,形构了新的构成方式与空间意义,突破建筑作为一人类遮风避两的生活容器的传统构成思考。在这新的设计典范与价值下,产生建筑皮层新的意涵性与智能化、多媒体空间意义构成上新的转化方式.建筑皮层的空间意义因而由传统内外空间的介面角色,延展出更多元化的构成意涵,让建筑扮演一承载人类生活载体更多元化的角色与意义。由传统的静态空间设计典范,跃进到具有生命性的动态建筑设计典范.这些转化,赋予建筑皮层智能他发展的形式意义与新的构成特质.本研究藉由设计与科技相结合的设计思考,探索数位时代发展下,建筑皮层设计新的空间构成方式与设计意义的转化.研究上透过文献回顾与设计案例个案资料搜集的分析方法,对数位时代建筑皮层构成意义的转化经验进行观察与检视.以马克·泰勒(Mark C.Taylor)的克林瓶(Klein Bottle)理论论述观点,作为整体研究的理论架构,同时藉由建筑皮层构成的相关文献经验回顾,作为分析的向度与理论基础.以建构一个新的数位图像与空间构成新的设计想象,并思索于城市美学构成的转化与应用。
  • 摘要:现行的生活中货柜屋使用性越来越广泛,而空气流动方式是影响货柜屋室内空气品质、舒适感、健康、安全性及空调设备效率的主要因素.空调区间内空气流场十分复杂,其流动方式受进口风速、进口温度、入射角度、家具摆设、热源位置及大小等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工具来计算及预测室内空气流场分布特性。本研究透过三维电脑模拟分析,藉由数值软体来计算货柜屋室内流场,包括速度场、温度场等,并以数值计算的方式获得长时间环境之变化状态及三维空间的数值变异量。所使用的统御方程式包括有质量守恒方程式、动量守恒方程式及能量守恒方程式,并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式描述流体的紊流现象,及有限体积方法对统御方程式进行离散化,同时利用半隐含压力连结法则进行求解.经模拟分析结果得知,当进风口速度及进风口面积越大时,其天花板非进风口处的涡漩区越大;进风口风量及位置改变时,原本已稳定的流场无法继续维持。研究获得的结果,不仅对货柜屋设计有所助益,对于以数值模拟分析货柜屋内的流场变化,也能提供有用的资料.
  • 摘要:对于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都有它自己的喻意,都有它自己的歌——莱特形式创造与材料应用二者之间,设计者在经过意识制作的塑型处理之前,很少有材料本身会直接显现特殊意义系统,若有也只限于物质根源的原始特性:因此,在涵盖甚广的材料中选定某种装修素材,撷取西式东风装饰语汇,或为柱饰、图腾符码,或为天圆地方情境比兴…等设计概念创形,使材料赋予某种意义后,将之进行开发生产,意图藉由饰材设计的附加性质与装修技术建构之后,作为“形式”—“意义”间存形的意识探究,由此剖析创作思维、材料组合到空间形式等呈显的风格式样,进而诠释基础饰材在空间形塑的形式发展关联.建筑艺术是透过“建筑物的材料”得以实现的(注一).无论东西方,设计者对材料的意义和运用皆有其截然不同见解,除材料基本质性之外,更重视物质性发挥作用,对材质保持高度敏感度而形成独特的形式风格;是故,基于上述动机,简言之,本文将以研发的创形饰材为主,从构思—设计—意义的思维脉络为源起,以材料与形式应用的角度切入,研究素材转为饰材在意识制作中所引发的空间塑形议题。
  • 摘要:19世纪末的美化都市运动,主要的理念藉着有协调的计划,结合建筑师、工程师、雕刻师以及景观设计师等的专业知识,创立一个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都市景观.当时被批评只注重都市表面处理,未提出都市内实质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解决方案;反映出的是高层社会的想法,忽略了一般市民的真正需求.本文拟从“高雄市奖励捷运红线沿线环境景观改造都市更新补助实施方案”之2006健康城市美学运动的个案,从地方文化的课题,探讨高雄市中山路与博爱路街廓立面的改造计划,并尝试提出新的改造论述的可能观点。
  • 摘要:木构造建筑为台湾传统建筑之主要构造方式,早年沿用至今的木构造型式以中国传统建筑型式居多,多使用于宗教文化空间.近年来绿建筑潮流的兴起,木构造再度受到台湾建筑师的喜爱,休闲木屋、公共建筑作品的完成,其建筑型式及用途有其不同的转变.本论文以位在南投县鹿谷乡的内湖国小及凤凰茶园为例,探讨下列两点:1.木构造建筑与绿建筑议题关系之研究:木建材在绿建筑被定义为生态绿建材,使用木材做为建筑材料的原因,是可以更新再利用,为生生不息的永续材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其耗能远低于人类所熟悉使用的水泥、钢筋、钢骨等建材。2.中国传统木构造建筑型式与现今日式及美式木构造建筑型式之差异探讨:日治时期随着日式木造建筑技术的引进,使得台湾的木构造建筑呈现了台日二元并行的局面.台湾光复后由于RC构造在住宅建筑的广泛使用,使得此种二元并行的现象有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木构造技术大部分局限在庙宇建筑,而日式木构造技术也因不受重视而式微.近年来,用于建筑设计大多偏向美式木构造,藉由两则案例分析日式及美式木构架之差异及建筑之架构.
  • 摘要:本研究将以“气候变迁”之观点探讨其“住宅价值”之影响性,以社会责任、地球资源及成本效益三个观点分析住宅价值之影响因素,并考量使用者健康、舒适及对日常生活营运消费支出之因素下,进一步分析最佳化之住宅价值构面,希冀作为消费者在购屋决策时的参考依据,并对社会亦能达到永续、节能符合21世纪台湾地区永续发展的目标.
  • 摘要:都市化规模扩大,都市环境中充斥着许多人工建筑物以及不透水层铺面,影响自然环境失去了原本调解气温的功能,产生了“热岛效应”等问题,导致高温化的问题日益岩重,进而影响到整个地球环境的温度,因此了解不同类型户外铺面对于热环境的影响,提出反应热环境之永续建筑基地之规划设计元素,才能调节热环境及高温化的现象,改善生活环境品质,实现都市永续发展的目标.校园为长期教育场所,本研究着重于探讨校园环境开放空间之气候变化与规划设计之相关因子,选取校园基地内开放空间铺面元素进行测量及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校园永续建筑基地规划之应用,才能创造出永续发展的校园开放空间,因此本研究拟以现地实测的方式,主要以位于台中市郊外的静宜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各类型的户外铺面,如草坪铺面、水泥铺面、透水铺面及不透水铺面等,进行各项热环境因子的量测,量测不同类型铺面的上方空气温度、风速、湿度、并运用量测分析仪器进行测量记录其各项热环境因子的变化,再将量测资料加以统计汇整,了解校园户外铺面热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如下:一、藉由资料搜集及现场调查,建立现有各类型铺面其热环境因子之实测资料.二、经由实测成果解析实测数值找出影响铺面上方环境温度之因子.三、比较校园不同类型校园户外铺面之热环境因子变化.四、了解如何透过不同校园户外铺面改善室外温热环境.
  • 摘要:随着台湾工商业的持续发展,住宅已俨然成为分工细腻下的商品化产业,生产过程掌握在利益需求导向的建设投资商手上,不但设计者与使用者无法主导设计,也因设计者无法预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导致日后为了因应产生大规模的二次设计与二次施工的现象.面对生态环境时代来临,争对新世纪台湾对居民环境的挑战,废弃物增生、环境破坏.本研究以大楼集合住宅预售屋为例,(1车=10吨)探讨若能透过预售屋,以使用者为主的一套可变性大的设计空间系统可行性,期待透过营造专业技术媒介作为分析住宅建筑中二次设计的现象发生原因与背景.提供新世纪建筑空间施作方法及改善建筑物因生命周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 摘要:照明设施对于古迹及周边环境景观占有重要一席,结合了自然景观跟人文艺术,创造了更丰富的特有都市风貌,白画时提供了实质基本功能需求,对于夜晚,藉由灯光照明的运用,扩展人们更多的感情交流范围跟时间,活络了整个夜晚,同时也形成了特有都市风貌跟意象.本研究以高雄旗后灯塔周边环境景观照明为研究对象,针对现况的灯具配置情况,辉度比、照度分布与灯具色温作为评估因子,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人工照明其照度与辉度在古迹景观应用情形与灯具色温提供感受,就主要以人工照明的规划设计之安全性、机能性,美学性加以分析探讨,作为古迹景观照明之设计建议参考。
  • 摘要:本研究探讨木质扩散材对于小型聆听音乐空间音响性能之影响。研究方法是藉由实际空间之音响性能量测与电脑模拟结果之比对,建立电脑模拟方法。运用室内音响模拟软体EASE 4.1之预估模式,将室内环境条件与音场物理特性建构于电脑模型中.结果显示,量测及模拟的回响时间在250Hz~8000Hz之误差百分比为2.5~15.9%之间.本研究为探讨木质扩散材对小型聆听音乐空间之影响,将于回响室所实测之木质扩散材散射系数,作为电脑模型中材料参数之依据,并据以进行各种改善的方案评估.本研究在相同空间室容积条件下,比较不同室形与木质扩散材之组合条件对室内音响性能之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最佳化设计之可行性。藉此作为小型聆听音乐空间音响设计之参考。
  •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学生族群的增加,高等教育学区周边的住宅空间类型出现许多提供学生住宿生活的居所.然而,类似地学生住宿空间其建造使用目的并非针对高密度房间使用住宅规划建造,本研究系针对台湾之既有居住空间为设计研究之对象,探讨当旧建筑更生为学生住宿空间时的设计研究.藉由Archer所提出的“操作性”设计模型为基本架构,并利用CRS矩阵图分析发掘关于空间更生为学生住宿空间设计问题的本质,并藉由问题转化为设计目标与设计思考,采用“奔驰法” (SCAMPER)作为发展设计过程的运作方法。因应住宅空间类型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却为人所忽视的空间,对于台湾相同类型之空间,进行设计探讨达到空间有与时并进之品质与内涵.
  • 摘要:本文对树德幼稚园幼保大楼一、二楼的公共区域进行设计。首先提出了对动线整合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并从空间整并、学习意象及空间的归属与互动等方面做出具体论述。
  • 摘要:休闲招待所H钢梁多,天花板低,平面规划空间要求方正,空间配置外为开放空间,内为私人空间,采光通风均衡,空间运用穿透手法表达,本文就此招待所的设计进行具体论述。
  • 摘要:本文整合台南县仁德乡永兴家具博物馆所展览的“热带天堂”家具展,以针对热带一词作为主要表达。其作品以能表达最原始的表情作为前提,选用经由日晒雨淋、被海水洗涤的漂流木作为主要媒材。跟一般的木料比较来说,漂流木的尺寸是自然创造订定的,没有一般公制的尺寸,只有大小粗细之分,在这种无限制的条件下,试图诠释出属于最原始的粗犷,同时也带点细腻工法的业林家具。
  • 摘要:本文论述了灿烂之水.台湾珊瑚博物馆设计方案在规划设计诉求上,设计师创作意念的表达基本上遵循叙述的人文语言作用和实质的物件形式表达两个途径。将风水应用于建筑物周遭空间形势,是设计师在面对业主及其风水师傅时所采取的技术性策略。从珊瑚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展示设计来看,二楼为主要的展示空间,其中设置一座巨型的透明玻璃展示岛,这一做法表露了展示主体与展示主题。
  • 摘要:针对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创作概念,本文作者企图透过作品提升视觉环境的生活美学品味,以形塑境增加美感的氛围。
  • 摘要:本文论述了台潜都市生活中的咖啡文化,旨在以丰富的创意,开放各种自我封闭的疆界,开启充满想象的时空,通过对咖啡馆的,创作一个新的想象共同体,而不是自我异化的封闭世界,是给咖啡馆的地域性文化特质一个新的定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