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5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561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台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近代文学的相关文献由49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全章、陈茗、郭延礼等。

近代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5 占比:25.3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80%

专利文献>

论文:1561 占比:73.88%

总计:2113篇

近代文学—发文趋势图

近代文学

-研究学者

  • 胡全章
  • 陈茗
  • 郭延礼
  • 周婷婷
  • 关爱和
  • 包礼祥
  • 姚继中
  • 姜文涛
  • 李超
  • 林茜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杨
    • 摘要: 韩国梦游小说发展到近代,继承了古代同类型小说对政治社会题材和主题的偏爱,并顺应时代需求,突出了爱国启蒙思想的宣扬。《禽兽会议录》作为其中最具特点的作品,不仅深受中国古代小说梦游体和假传体的影响,从中也可以找到吸收中国近代政治小说演讲体表达范式的痕迹。即使在近代两国文学渐行渐远的阶段,韩国梦游小说对中国文学的传承不局限于体裁,而且涉及小说类型、主题、观念等方方面面,表现为对中国文化整体的接受。
    • 温宜栋
    • 摘要: 刘师培的研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出现。建国后,刘师培的研究直至八十年代才逐渐繁荣,并由政治思想批判转向经史等学术思想研究,自本世纪开始,对于刘师培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成果逐渐增多。从地域上看,北京、上海、四川、山东、贵州、江苏等地是研究刘师培的重镇,由最早的一批研究学者带动整个地域研究的成就。现在对于刘师培的研究虽然越来越广泛,但这个地域性特点仍然存在。
    • 摘要: 2021年12月30日,由济南大学、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主办,济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首发式暨中国近代女性文学专题研讨会”在济南大学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学校校长张士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宗杰,《大系》总主编郭延礼,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杜泽逊,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孙之梅,齐鲁书社社长昝亮等领导和专家出席线下会议。
    • 胡全章
    • 摘要: 郭延礼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教材撰著与学术体系建构,专注于中国文学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研究,较早提出强化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文学、女性文学“三大方阵”研究的理论构想,并将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文学史理念贯彻到近代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编撰实践之中。郭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有着“守正出新”的学术品格,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学史上具有典范性和标志性意义。郭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1900—1919)》及其领衔主编的《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则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女性文学史和女性文学史料建设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开创性与奠基意义。
    • 丁艳; 俞静; 杨晓琰
    • 摘要: 新诗作为一种文学体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折射出历史的真实样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史性”特征,其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通过文本解读的视角,可以对其修辞方式与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抒情、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展现出丰沛动人的情感与虚实相生的审美特点。
    • 刘羽丰
    • 摘要: 如今巴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无疑也包括市区整齐而华丽、标准化却不失典雅地在宽阔街道两侧排开的民宅——这种"第二帝国风格",自19世纪中叶起为旧巴黎披上了新衣,让这座古老都市在外貌上首先成为近代文学艺术的心脏。然而,从埃菲尔铁塔再往西走,这种典雅建筑在巴黎市区的西郊逐渐减少,民宅也渐渐变成了世界各地相差不大的现代风格。
    • 周婷婷
    •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 史哲文
    • 摘要: 发生于道光三年(1823)的"癸未大水"是清代由盛转衰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灾害事件.晚清文人以"癸未大水"为代表题材所创作的灾患题材诗歌,聚焦天灾祸患及赈济救援等内容,可从多重向度去关注与理解其意义.阐述其诗歌叙事策略,可清晰看出文学记录事件的独到方式;分析其灾难美学书写,可发掘灾患诗歌独有的艺术特色;从文学与权力的关系角度观照晚清灾患诗歌,折射出时代特征下文人对待政治权力与文学权力的心理变化.
    • 赵海霞
    • 摘要: 以《镜海丛报》《知新报》为代表的澳门早期中文报刊,推动了 19世纪澳门文学报刊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前后,雪社的出版物《诗声》和《雪社诗集》刊载了大量诗词创作和理论文章,且发表了澳门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新诗.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抗战的开始,新文学出版物开始出现,其后,伴随着《大众报》《华侨报》等创办,以及进步剧团的创作和演出,澳门的新文学开始艰难起步.1840年至1949年可视作澳门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在此期间,澳门的旧文学蓬勃发展,新文学肇始.澳门近代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对澳门新文学的起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周婷婷
    •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