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37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香港文学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古远清、黄万华、赵稀方等。

香港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0 占比:22.6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637 占比:77.25%

总计:2119篇

香港文学—发文趋势图

香港文学

-研究学者

  • 古远清
  • 黄万华
  • 赵稀方
  • 王剑丛
  • 凌逾
  • 潘亚暾
  • 施建伟
  • 董桥
  • 袁勇麟
  • 马辉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席艺洋
    • 摘要: 20世纪50至60年代,香港特殊的文化生态导致南来作家需要直面文艺追求和通俗性之间所呈现的不平衡关系。在这种矛盾状态的影响下,作家们的文化乡愁变得更为强烈,书写轨迹亦随之改变。徐訏、刘以鬯均为香港文学争取了可贵的书写空间,但他们的文学创作经验和报刊编辑理念却存在差异。徐訏始终觉得自己是异乡人,他很少再像书写上海一样,深入勾画香港的社会面貌,而是开始着墨于时间体验、人际隔膜。刘以鬯则试图通过报刊上的连载小说,反思中国新文学中的传统与乡土。他承接上海时期的异国情调书写,并尝试连接文学之雅、俗。重新探究徐、刘等南来作家在文化乡愁和本土书写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反思香港文学与中国文学持续对话的深层脉络。
    • 颜敏
    • 摘要: Footnotes(《脚注》)是香港作家唐睿的首部长篇小说,小说对香港安置区的声色描摹与记忆重现、在正文与脚注之间进行的叙事实验,呈现了一种平衡与超越诗学。作者是以后来者的优势进入香港历史叙事,对习常的宗教、物象和语言等多种写作元素传承翻新,在对立面的平衡中探寻文化阐释的新可能,它看似应时实则挑战时流,以深入其间又出乎其外的策略,开拓了富有张力的文学空间,回应了香港文学的多重问题,敞开了新一代香港作家对于宗教、物象、语言与文学的辩证意识,显现了香港文学新的可能。
    • 赵海霞
    • 摘要: 以《镜海丛报》《知新报》为代表的澳门早期中文报刊,推动了 19世纪澳门文学报刊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前后,雪社的出版物《诗声》和《雪社诗集》刊载了大量诗词创作和理论文章,且发表了澳门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新诗.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抗战的开始,新文学出版物开始出现,其后,伴随着《大众报》《华侨报》等创办,以及进步剧团的创作和演出,澳门的新文学开始艰难起步.1840年至1949年可视作澳门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在此期间,澳门的旧文学蓬勃发展,新文学肇始.澳门近代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对澳门新文学的起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王艳芳
    • 摘要: 1960年代前后,尚处于世界冷战格局中的香港"文学场"是一个看似自由包容、实则各方势力纷纷抢占话语权、壁垒分明的"权力场".在这个既是文学力量场、又是文学斗争场的错综多变的网络关系中,文学期刊自身就构成一个文学场,同时又参与到更复杂阔大的空间场域结构中.作为一份纯文艺月刊,1962年6月创刊于香港的《华侨文艺》身处冷战时代的文学权力场,并在此纷繁复杂的文化场域中扮演了与众不同的角色.它不仅着力于华文文艺的创作、发表和传播,构建了海外华文文艺的图景;还在事实上沟通了香港、台湾、东南亚、欧美等地的作家及其文学联系,使得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得以流传、散播和继承.
    • 凌逾; 陆婵映
    • 摘要: 2019年的香港文坛,文学创作持续展现爆发力,新人辈出,更可见多位久违的作家推出新作,多世代同台,围绕我城构建故事,精彩纷呈.五四运动迄今已逾百年,回望"五四"文学,以整体的、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审思香港现代文学传统是2019年香港文学研究的另一重点.作家作品论也硕果累累,对香港老中青作家作品的挖掘更深一层.香港文学是一座富矿,期待香港文学能与湾区文学建立对话,探索新时代的文学.
    • 何嘉欣
    • 摘要: 现今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变化,表明我国文学的内部自我演变正成为事实。不同的区域因其不同的发展程度与地域特色,生产出不同的文学作品,它们之间的对话不断丰富生成中国现代文学的面貌,并预示其发展趋势。以都市文化孕育出的香港都市文学为参照,能够清楚了解岭南地区文学所透露的地方趣味及思维特点如何异于京沪主流,形成地方特色。都市发展的逐渐成熟,使香港都市文学的书写也随之不再仅仅止步在临摹都市外貌上,而是开始融入都市,捕捉它真实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其带来的变化有着除金钱、欲望以外的种种思考。当下岭南都市文学的发生,体现出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多面性与可能性,其独特性的表征与生成路径,理应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 赵稀方
    • 摘要: 现代文学是伴随着现代报刊媒体的产生而兴起的,报刊媒体是刊载现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因此现代文学研究必须建立在报刊研究的基础上。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一直很重视报刊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相比较,香港文学在报刊研究上还很不够,迄今为止《香港文学》已经出版了不少,但还主要建立在作家作品的基础上,较少涉及报刊,其原因与内地学者难以去香港查阅报刊资料有关。
    • 古远清
    • 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澳门文学,具有“起点”或“重新出发”的意味,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一片空白,或有文学也是香港文学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与台港不同更与大陆有异的特殊形态的文学:具有流动性和国际性,作家们没有被纳入体制,纯是个体写作,没有或少有台港文学常见的文学主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不仅使澳门文学初步定型,而且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澳门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