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散

流散

流散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47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专利文献1217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才智、收藏、外语教学等; 流散的相关文献由228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杰、伍业荣、郭震宁等。

流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17.66%

专利文献>

论文:1217 占比:82.34%

总计:1478篇

流散—发文趋势图

流散

-研究学者

  • 姜杰
  • 伍业荣
  • 郭震宁
  • 马晶
  • 周明
  • 李善良
  • 李晶
  • 许严
  • 赵国毅
  • 麻树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雨秋
    • 摘要: 《赞美沉默》是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的作品,探讨了非洲移民在其新的居住地英国协商构建其流散身份的话语策略,捕捉了叙述者在独立之后动荡不断的家园桑给巴尔和新的截然不同的环境之间的矛盾立场,通过朴实细致的故事叙述和人物刻画,真实地再现了坦桑尼亚人民在殖民统治结束后的处境,让非洲民众意识到文化身份缺失的现实和身份重建的必要性。
    • 程雅乐; 朱振武
    • 摘要: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坦桑尼亚裔英籍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毕生执着于非洲流散族群书写,探索殖民主义影响下非洲流散群体的命运与未来。古尔纳的流散书写源自其生活经历,得益于他身为作家和学者的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感。他的流散书写可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在这三个阶段呈现出主题、视角、思想、艺术等方面的转型与发展。
    • 摘要: @仓舒:看完《大洋彼岸的中国美》才发现原来流散到国外的艺术品那么多,件件美到让人心疼。文中提到弗利尔美术馆是史密森学会旗下首家艺术类博物馆,在弗利尔提议捐建美术馆之前,史密森学会展厅里的艺术品少得可怜,史密森学会一度拒绝弗利尔的提议,直到总统罗斯福斡旋,美术馆才最终成形,请问弗利尔为何执着于由史密森学会接手他的藏品,史密森学会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 吕明磊
    • 摘要: 1937年7月,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后继续向南侵略,河南博物馆为避免文物沦于敌手,遂决定将馆内重要文物转移至汉口与南阳,随后抢运到重庆.而日伪政权统治开封期间,河南博物馆大量文物被日军劫掠,许多珍贵文物流散.本文从河南博物馆文物转移与流散两个方面论述日军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罪行,同时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经验与反思.
    • 吕明磊
    • 摘要: 1937年7月,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后继续向南侵略,河南博物馆为避免文物沦于敌手,遂决定将馆内重要文物转移至汉口与南阳,随后抢运到重庆。而日伪政权统治开封期间,河南博物馆大量文物被日军劫掠,许多珍贵文物流散。本文从河南博物馆文物转移与流散两个方面论述日军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罪行,同时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经验与反思。
    • 谷芸; 程静; 李朋
    • 摘要: 华裔作家黄素铃在其英文自传《孔子的女儿》中以个人的视角回顾了她本人早年在中国的经历。黄素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儒家文化有深刻的认同感。儒家文化也塑造了黄素铃“孔子的女儿”的身份形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传统的儒家文化体系得到解构,黄素铃的文化身份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文化双轴论对黄素铃的自传进行分析,探讨她如何在多种文化身份之间进行重新定位。多元文化的碰撞塑造了她文化身份的流变性和多样性,可以为处于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中的华裔流散群体的文化身份构建提供参考。
    • 刘苏周
    • 摘要: 家园是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时隐时现的恒久主题之一.通过精神还乡下的"家园"回归,立足"边界"的家园书写和超越家园的文化身份三个层面分析,文章指出,拉什迪的家园的想象和呈现不仅蕴含了其对家园的精神追寻,而且超越了以物质家园为主题的文化书写,演变为重构移民文化身份和文化记忆,寻求移民文化认同的有效工具.
    • 赵莉
    • 摘要: 系统梳理,资料最全本书收录流散8个国家2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私人收藏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总计近500件,是目前为止收录新疆克孜尔石窟流散壁画最全的大型研究性图集。研究深入,学术性强书中文字部分详细著录每一幅流散壁画的尺寸、位置、内容、收藏地等,这是本书作者近三十年实地考察、查阅档案、严密考证之后所取得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
    • 李晨阳
    • 摘要: 托妮·莫里森,美国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情感真挚,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莫里森已经出版了11部小说。国内外莫里森作品相关研究虽已呈现出蓬勃的景象,但从流散的视域来研究莫里森作品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这也是因为流散作为新兴的批评工具直到近些年才被学界所引介和应用。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有三章,第一章介绍流散概念及其背景,第二、三章在流散的视域下,分析弗兰克的救赎之旅;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做出本文结论:非裔美国人反抗种族压迫的一种互相照拂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他们治愈流散创伤和家园重建的良药,为他们试图追寻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温暖的巢。
    • 黄芝
    • 摘要: 评论家大都认为,流散作家维克拉姆·塞斯在其旅行写作《从天池出发》中彰显了全球主义的主题.但是,若从塞斯在写作该书时的流散经历与书中所宣泄的负面情绪来看,《从天池出发》揭示了迁徙位移本身给流散者造成的严重心理问题,而塞斯在佛教空性哲学指引下的情绪转化为罹患心理疾病的流散者提供一种疗愈的可能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