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
空性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专利文献37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管子学刊、五台山研究、佛教文化等;
空性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含峰、董文芳、扎西拉姆·多多等。
空性
-研究学者
- 张含峰
- 董文芳
- 扎西拉姆·多多
- 李伟
- 缺月梧桐
- 翟艳春
- 郭竞雄
- 韩凤鸣
- Charles
- Kimicil
- 于叟
- 于海东
- 传喜法师
- 克里希那穆提
- 刘俊哲
- 刘立千
- 刘英丽
- 单正齐
- 吉田宏哲
- 吴可为
- 吴学国
- 吴小丽
- 周剑
- 周轮
- 唐忠毛
- 唐忠毛1
- 季酉辰
- 宋超
- 崔莹莹
- 巴卧·祖拉陈哇
- 康檞(译)
- 张丽苹
- 张敬川1
- 张新民
- 张晓红
- 张辉
- 张霞
- 慈文
- 扎西
- 扎西南杰
- 扎西才让
- 扎西才让(译)
- 敬安禅师
- 方立天
- 日吉田宏哲
- 时燕明
- 李天靖
- 李姿莹
- 李萧锟
- 杨卫
-
-
吴小丽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9年
-
摘要:
对"空"与"有"范畴的把握,是正确理解般若经教及龙树菩萨中观学的要点和难点.中观学对于般若经教之诠释,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以说一切有部为主的部派对于般若空义极端化的误解.因此,在考察"四谛"这一佛法基本义理的第廿四品之首,龙树菩萨即针对有部对空义的误解及其推论,提出著名的"二谛"说,为以中观理诠释四谛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展现有部、犊子部等部派佛教之四谛说的"人空法有"的"问题意识"中,去探索接受般若中观学空性观之际,所遭遇的与文殊法门类似的困难,从而明确了诸法以二谛圆融,即世俗因缘中的存在性与胜义实相中的空之间无碍、无冲突.
-
-
吉田宏哲;
扎西才让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空海大师与宗喀巴大师对佛教显密差异的理解与阐释,揭示了二者思想的历史背景、比较了他们对中观、唯识、如来藏、佛身、智慧、方便等方面理解的差异,尤其比较了空海大师的如来藏佛性思想与宗喀巴大师的空性理解,阐明了如来藏思想与空性思想中的诸多相似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确立了虽因地域、历史等因素产生思想差异,但在佛教哲学思想与修行方便上二者却有相同的观点与指向.
-
-
日吉田宏哲;
扎西才让(译)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空海大师与宗喀巴大师对佛教显密差异的理解与阐释,揭示了二者思想的历史背景、比较了他们对中观、唯识、如来藏、佛身、智慧、方便等方面理解的差异,尤其比较了空海大师的如来藏佛性思想与宗喀巴大师的空性理解,阐明了如来藏思想与空性思想中的诸多相似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确立了虽因地域、历史等因素产生思想差异,但在佛教哲学思想与修行方便上二者却有相同的观点与指向。
-
-
唐忠毛1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2019年
-
摘要:
基于“缘起论”思维根基的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其在思想层面遭遇了中国化的“体用”诠释。东晋释道安、僧肇等就借用玄学思想与概念通过“体用”“本末”等中国本土概念创造性地诠释了佛教般若思想,之后伴随着中国佛学由般若学向涅槃学的转向,《起信》《华严》及中国禅宗皆借用体用概念与思维模式逐渐建构起了中国佛教“心性本体论”理论框架。
-
-
唐忠毛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8年
-
摘要:
[提要]基于"缘起论"思维根基的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其在思想层面遭遇了中国化的"体用"诠释.东晋释道安、僧肇等就借用玄学思想与概念通过"体用""本末"等中国本土概念创造性地诠释了佛教般若思想,之后伴随着中国佛学由般若学向涅槃学的取向,《起信》《华严》及中国禅宗皆借用体用概念与思维模式逐渐建构起了中国佛教"心性本体论"理论框架.中国本土的"体用"概念及其思维框架不仅深度介入到中国化佛学的哲学建构中,使印度佛教经过诠释与会通终于摇身一变成为启发中国人心智的理论模型,同时它也是达成儒佛道三教思想汇通的重要思维桥梁."体用"思维模型一方面建构了中国化语境的佛教哲学,另一方面也使得本土的"体用"概念发生了"佛学化"的改造.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体用论模型在回溯到中印佛学思想源流的相关理论议题时也遭遇到一些挑战,如何面对此一挑战也关涉到中国佛学的现代性诠释问题.
-
-
-
杨卫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7年
-
摘要:
青年艺术家赵露的“覆膜绘画”,运用了独特的新材料,又保持了饱满的绘画性,从画面表现上看是技法的混合使用,但从形式视觉上却产生观看的隔膜,甚至破坏感。这一过程如同在障碍中去深入内景,不断地迫使观者进入另一个视觉通道。
-
-
刘俊哲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年
-
摘要:
噶举派中观见以应成中观见为主体,而且其独特的大手印教法中非空非有、明空合一的中道观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由于该派各位论师对佛教中观理论的继承不尽相同,对其理解及阐释各异,所以显示出噶举派中观见有着兼容并包的多元特性.该派中观见建构的目的在于使众生进入解脱之道,最终脱离轮回之苦而入长乐我净的涅槃之境.
-
-
刘英丽
- 《红领巾:探索》
| 2016年
-
摘要:
<正>'我的心肝宝贝儿.'妈妈是不是经常这样疼爱地称呼你?肝胆相照、肝脑涂地、侠肝义胆、大动肝火……词典里竟然也有这么多带'肝'的成语.肝,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大个子肝的学名叫'肝脏',是人体内的的一个器官,在所有的内脏中,肝脏是名副其实的'大个子'。让我们看看它有多威风吧。
-
-
金寿铁
- 《学术评论》
| 2016年
-
摘要:
与马丁·海德格尔一道,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被誉为现代存在哲学的代表人物。早年,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研究精神病理学,后经心理学转向哲学。1921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正教授。由于他拒绝纳粹要她与犹太妻子离婚的警告,他遭到纳粹长期迫害,度过了漫长的梦魇般阴森恐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