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圆明园

圆明园

圆明园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0篇、会议论文91篇、专利文献20篇;相关期刊1124种,包括收藏.拍卖、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新闻周刊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三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2014“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术论坛、2013第五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等;圆明园的相关文献由2065位作者贡献,包括贾珺、贾珺1、中国兽医杂志编辑部等。

圆明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0 占比:95.70%

会议论文>

论文:91 占比:3.53%

专利文献>

论文:20 占比:0.77%

总计:2581篇

圆明园—发文趋势图

圆明园

-研究学者

  • 贾珺
  • 贾珺1
  • 中国兽医杂志编辑部
  • 尤李
  • 张凤梧
  • 贺艳
  • 傅文俊
  • 郭黛姮
  • 王开玺
  • 王道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单长城
    • 摘要: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世间鲜有园林可与之媲美,但这座精美的园林却没能逃脱因近代中国衰落带来的不幸。同治时期,清廷曾采取一系列重修圆明园的措施,最终却不了了之。那么,同治朝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善后举动?又为何归于沉寂?清宫档案可提供这些问题的相关细节。
    • 邹晖
    • 摘要: 18世纪后期,清高宗乾隆帝在北京圆明园的长春园北侧建造狮子林和西洋楼两处园林。他的狮子林仿建了以假山迷宫闻名的苏州名园狮子林,而西洋楼包含着一个巴洛克式迷宫与错觉透视的戏台。通过对元代至清代有关2个狮子林园的诗词和园记的现象学感知分析与历史诠释学解读,揭示了苏州狮子林园从元代的禅宗空间到明代的幻境,再到清代的沉醉迷宫的美学变迁,以及其对当代精神空间塑造的历史启迪与文化含义。
    • 刘仲华
    • 摘要: 民国时期圆明园未能逃脱再遭破坏的命运,从军阀混战到日本侵华,时局动荡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当时人们将其视为封建专制帝王穷奢极欲的象征,是圆明园持续遭受破坏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时人痛惜国家屡遭外国野蛮之侵略,进而呼吁保存遗迹,铭记国耻,推动了圆明园从废墟到遗址保护的转变。
    • 林舒琪; 陈瑞丹
    • 摘要: 从圆明园盛期的施工文件《圆明园内工则例》入手,探讨其盛期的植物种类,以期为圆明园的修复展示工作和皇家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提供参考。对《圆明园内工则列》中的《花果树木价值清单》定种中有争议和模糊定种的植物如刺松、马英花、槟子、沙果、探春花、黄海棠、欧栗子,以及笔者提出异议的罗汉松、红白丁香、白樱桃进行了详细考据和论证定种。
    • 李自典
    • 摘要: 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中的重要一园,又是清代皇帝园居理政的政治中心。圆明园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了清王朝对其安全保卫工作甚为重视,除了加强兵力部署外,管理也很严格,由此形成一整套严密的护卫制度。一、内外结合的安保体系圆明园刚兴建时,朝廷就对其安保工作进行周密部署。雍正皇帝即位后,进一步开创了清帝在圆明园园居理政的机制,这使得圆明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安保护卫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的事务。
    • 李东遥; 吴葱
    • 摘要: 园林图咏是以绘画描绘园林景观、附有题跋诗咏予以阐释的传统图册,由唐宋史地杂咏和八景绘画发展而来。园林景观并非古迹,却在文化上与古迹紧密联系,利用古迹进行景观创作,古迹是园林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以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图咏——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图咏为例,分析图咏景名、序言、御制诗及注释文本,对比各景绘图与相关古迹图像,提出了园林图咏阐释古迹的3种方式,即景名源于古迹典故、主题内涵索引古迹、形象布局写仿古迹,阐释了古迹的社会价值以及文物价值中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李雨静; 孟祥彬
    • 摘要: 现阶段关于遗址展示方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遗址展示方式几乎都采用较为传统的手段。基于以上考虑,文章提出一种新的遗址展示手段: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文章以圆明园为例,分析了圆明园现有遗址展示方式存在的限制性、使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遗址展示的必要性及三种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在圆明园遗址展示中运用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发现,增强现实技术在圆明园遗址展示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且可扩展到其他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展示中。
    • 马超
    • 摘要: 汇万总春之庙(花神庙),是圆明园濂溪乐处景区南岸一处寺庙型园林风景群。乾隆帝主张"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城市之怀",使汇万总春之庙不仅是简单的形似西湖花神庙,更表现出仿建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精神—皇家对民间花神信仰的接纳与融合。鉴于对历史文献、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四十景图、御制诗文集以及汇万总春之庙植物种类的考证,文章旨在尝试还原汇万总春之庙景观风貌,探索皇家园林中寺庙景群的植物造景与帝王审美情趣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园林文化遗产复原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 贾世桢; 孟祥彬; 秦柯
    •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桥梁及其景观的设计独树一帜,在漫长的园林发展过程中不仅结合了古代自然观和人文观,还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建造技巧。圆明园作为清代艺术成就极高的皇家园林,汇聚了我国古典园林累积的造桥智慧。该文首先归纳了我国古典园林中桥梁的演变,然后以圆明园四十景图和样式雷图档为主要研究资料,分析圆明园桥梁所在位置、材料、形式和立意的基础上,对圆明园桥景造景要素及其桥景类别进行梳理;最后对圆明园桥景在现代造园上的意义与传承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圆明园景观遗产或对园林中桥景的设计提供参考。
    • 尤李
    • 摘要: 通过剖析清仁宗吟咏圆明园淳化轩的诗歌,可知清仁宗对《重刻淳化阁帖》及淳化轩情有独钟。在皇子时代,他曾临摹《淳化阁帖》,登基之后多次吟诵淳化轩诗,表达仰慕父亲、渴望淳朴之风的心境,并立志努力治理国家。清仁宗所作淳化轩诗多次感叹社会风气浮薄,盼望“淳化”之风,甚至认为只要回归淳化之风,就能治理好国家。其实,当时清朝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危机非常复杂。只是纠正社会风气,根本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化解严重的危机,改变不了清帝国已经日落西山的事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