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唱和

唱和

唱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中华文史论丛、文史知识、文史月刊等; 唱和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福标、刘艳萍、大军等。

唱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98.03%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1.97%

总计:407篇

唱和—发文趋势图

唱和

-研究学者

  • 李福标
  • 刘艳萍
  • 大军
  • 汪超
  • 耿宝强
  • 胡迎建
  • 陈瑞娟
  • 韩革新
  • 刘东海
  • 刘青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魏子荀; 李辉均(指导)
    • 摘要: 下午六点,沙丘还是一片浅白,热浪却渐渐消退。像一个玩嗨了的小孩,太阳开始涨红了脸。光线是弱了些,但它的热情不减。它开始给天地抹上灿烂的金黄。平时湛蓝而悠远的天空变成亮金色的了,刚刚还是浅黄色的沙粒,一下子穿上了金衣。天地红黄唱和,交织出一片辉煌。天边还有大片云朵。太阳成了一个魔术师。它把红光洒向了云朵,云朵有了深浅不一的红衣,变成了云彩。忽然,太阳踉跄了几步,一部分身子躲进了云彩里。云彩的四周变得更加红艳,再过了一会儿,朵朵云彩镶上了道道金边。几分钟不到,太阳就冲出了重围。刹那间,这“魔术师”放出缕缕金光。
    • 苏露锋
    • 摘要: 竹林七贤聚饮时,谈玄清议,吟咏唱和,纵酒昏酣,遗落世事,我行我素。但他们的政治态度及应付环境的方法各不相同,最后结局也不一样。他们生活的时代,基本是曹魏政权开始受到司马家族威胁并面临改朝换代的时期。七贤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嵇康,他打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旗号,公开蔑视礼教,鄙薄世俗,毫无顾忌,胆识惊人,名士都以与他同游为幸,视他为“精神领袖”,同时也是司马氏极力拉拢的对象。
    • 刘恩惠
    • 摘要: 《林屋唱酬录》是一部还未得到充分研究的清代唱和集,其发起者为马曰琯,唱和者为他的兄弟及友人,共五人。他们都是江南文人,虽然身份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在野人士。他们文采飞扬,在林屋这个洞天福地发起了唱和活动。该集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林屋及周边的美景,也包括他们对前朝古迹的感怀。总体来说,他们五人的思想情调基本一致,但具体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林屋唱酬录》对于我们了解清朝诗人身份、清代地方唱和集以及清中前期江南地区文人的心态都有积极意义。
    • 张哲俊
    • 摘要: 五山文学被认为是孤立的日本文学,与日本母语文学没有什么关系。但五山汉诗与中世和歌存在着直接的交流关系,直接交流的方式是和汉唱和。和汉唱和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意唱和;二是和汉次韵,这是五山诗人发明的唱和方式。和汉语言不同是阻碍次韵方式的主要障碍,但五山诗人仍然采用了依韵、用韵、次韵的三种方式。尽管与中国文学或汉诗的同类方式存在差异,但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 刘新岗
    • 摘要: 被誉为近代“方志编纂之父”的史坛巨擎王树楠,以指代笔仿效元代黄公望笔意为晚清翰林张潜若而作《潜庐读书图》,其指法相机而出,择宜而用,用墨湿枯分明,凭独具特色的线条及墨色,使指下所表现出来的物象达到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似是而非的效果,且形不到而神到,墨不到而韵到,淋漓甜畅、形象突兀、构图险峻。更引来七位晚清翰林历时八载的题诗唱和,呈现出民国时期艺林、史林、诗坛与文坛的一段绝妙佳话。
    • 刘青海
    • 摘要: 以武事比文艺,源于汉人"射策"之说.杜甫加以巨大的发展,成为他创作诗歌意象、阐述诗歌艺术精妙之理的独特方式,对后人影响很大.杜甫诗论中的以武事比文艺,根据喻体的不同,可分为骑射和战阵两类.骑射方面,杜诗或以"破的"比喻创作之得法,以"飞动"传达以雄健为尚的审美倾向,或将"射策"等陈词化作"穿杨"的生动形象,对中晚唐诗人产生普遍影响.战阵方面,杜诗多用"战胜""笔阵""劘垒""先锋""铦锋"等,表现出挑战古人的自信和追求雄健风格的倾向.中唐元白、韩愈、刘禹锡乃至晚唐陆龟蒙等人于唱酬之际,于杜甫以战阵喻诗尤多取法.但中晚唐诗人更关注喻体(战阵)本身,不断地丰富细节,融入典实,加以戏剧化描写,却鲜有对诗艺本身的阐发.这和杜甫很不一样,体现出中晚唐诗人学杜的局限,以及普遍的争胜意识和流派门户观念对于诗人创作实践的复杂影响.
    • 王辰(文摄影); 出离(绘图)
    • 摘要: 落英惆怅通鬼神北宋画家李公麟的宅内,三五位文士一边饮酒,一边聊着神鬼妖狐的奇闻怪谈,还以鬼神为题吟诗唱和。座上最负盛名的苏东坡,忽而问众人道,你们可知道哪种花能够招鬼吗?他自斟了一杯酒,悠悠地讲起一段鬼姻缘的传奇。
    • 陈可抒
    • 摘要: 元稹和白居易并称为“元白”。他们两人虽然相差七岁,却不妨碍彼此之间的友情发展。用白居易的话说,他们两人的友谊“金石胶漆,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这两首诗创作于元稹被贬通州司马,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之后。两人一南一北,彼此相隔千里。
    • 刘东海
    • 摘要: 南宋词人刘过首倡的"沁园春"调"咏美人"题创作,在雍乾朝得到52人唱和,存词315首,唱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以浙派为主的大唱和,承脉朱彝尊体物词创作风格并不断创新,在钩事典的极致化、吟咏对象的冷僻化、创作视点的散片化、道佛文化的审美化等方面,显示了雍乾朝词人们的探索.但是,这些唱和作品,在创新的同时也开始追逐浙派之末流,失返其根本,出现了大量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
    • 郭文才
    • 摘要: 从古至今,诗人之间以诗酬酢唱和之事,不胜枚举。唐朝写诗的人多,彼此唱和的人也多,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并称的诗人,如"李杜""元白""高岑""王孟""韩孟"等。但是,并称并不表明两个人的诗歌主张或艺术风格完全相同,像白居易与元稹那样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亲密诗友极少,而是"和而不同"的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