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OPG

OPG

OPG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2005年全国骨科修复与移植技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成立大会、全国铁路第五届内分泌学术会议等;OPG的相关文献由86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梅洁、刘红、鞠大宏等。

OPG—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93.5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29%

专利文献>

论文:12 占比:5.17%

总计:232篇

OPG—发文趋势图

OPG

-研究学者

  • 刘梅洁
  • 刘红
  • 鞠大宏
  • 潘静华
  • 王少君
  • 赵宏艳
  • 林海鸣
  • 于峥
  • 于智敏
  • 刘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向阳; 李春年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雷尼酸锶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治疗后牙周组织中骨代谢因子OPG、RANKL的影响,评估雷尼酸锶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雷尼酸锶辅助牙周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0只/组)。(1)正常组;(2)牙周炎组;(3)牙周炎局部治疗组;(4)牙周炎雷尼酸锶治疗组;(5)牙周炎局部治疗联合雷尼酸锶治疗组。采用正畸钢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结扎4周后,除正常组外的其余4组各随机抽取2只大鼠鉴定牙周炎模型。结扎8周后,牙周炎局部治疗组通过去除钢丝、牙周袋局部上碘甘油建立牙周炎局部治疗模型,牙周炎雷尼酸锶治疗组采取雷尼酸锶灌胃建立药物治疗模型,牙周炎局部治疗联合雷尼酸锶治疗组去除钢丝、牙周袋局部上药,同时雷尼酸锶灌胃。牙周炎局部治疗和药物治疗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制作牙周组织连续切片,观察牙周组织的改变情况;计量牙周附着丧失情况的变化;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OPG、RANKL的变化情况,评价雷尼酸锶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牙周局部治疗后、雷尼酸锶治疗后,牙周炎症减轻,牙周袋变浅,牙周组织中OPG显著升高,RANKL显著降低,在牙周局部和雷尼酸锶联合治疗组尤为明显。结论:雷尼酸锶作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能够明显改善牙周组织中的骨代谢因子OPG、RANKL,对实验性牙周炎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可以为牙周炎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曹理; 吴蔚; 景豆豆; 郭昊宇; 浦飞飞; 邵增务
    • 摘要: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在我国较常见,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远处转移和恶性转化潜能的交界性肿瘤,GCTB中单核梭形基质细胞的恶性增殖和RANKL/OPG(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osteoprotegerin)表达失衡是其临床转归不佳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H3F3A(H3 histone family member 3A)基因突变、ZNF687(zinc finger protein 687)基因突变和端粒联合在GCTB中广泛存在,因其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枢纽调控和染色体末端调控驱动RANKL/OPG失衡而受到关注。但目前对于GCTB发病机制的研究仍缺乏详细的总结。该文通过阐述GCTB的发病现状,对RANKL/OPG失衡的驱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出关键靶点,以助于未来找到治愈骨巨细胞瘤的方法。
    • 王贺; 李易; 张曼; 张严匀; 张苗苗
    • 摘要: 目的: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通路探讨Piezo1蛋白通道的抑制剂GsMTx4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75只健康SD雄性大鼠构建正畸模型,随机分为对照、加力、加力+GsMTx4组。测量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压力侧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RANKL、OPG在压力侧牙周组织的表达量及定位,并观察RANKL/OPG比值的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变化。结果: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牙齿移动距离逐渐增加,加力组牙齿移动距离高于加力+GsMTx4组(P<0.05);加力组与加力+GsMTx4组RANKL、RANKL/OPG比值以及破骨细胞数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OPG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加力+GsMTx4组的值低于加力组(P<0.05)。结论:GsMTx4能够降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OPG蛋白的表达,并且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从而降低骨吸收活动,进而抑制牙齿移动。
    • 梁丽霞; 吴锦; 张莉
    • 摘要: 目的 研究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对骨折患者护骨素(OPG)、C反应蛋白(CRP)、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固定组(内固定治疗,n=47)和内外固定组(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n=51),比较两组关节功能、围术期情况、治疗前后OPG、CRP、RANK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内外固定组总效率(94.12%)高于内固定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外固定组RANK、CRP低于内固定组,OPG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固定组并发症率(5.88%)低于内固定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 王海珍; 王丽娟; 贠云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内质网蛋白核心/信号分子/C/EBP同源蛋白(GRP78/PERK/CHOP)通路研究葛根素对脂多糖(LPS)诱导成骨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4-苯基丁酸钠盐(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组、葛根素组、葛根素+4-PBA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以LPS处理MC3T3-E1细胞建立成骨细胞炎症模型,以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矿化结节相对比例、ALP活性,判定细胞成骨分化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各组细胞成骨相关基因(Runx2)、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mRNA水平及OPG、RANKL mRNA水平;以免疫印迹检测细胞GRP78、PERK、CHOP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C3T3-E1细胞矿化结节相对比例[(8.23±1.18)%比(100.00±0.00)%]、ALP活性[(0.49±0.12)U/mgprot比(1.57±0.35)U/mgprot]、细胞Runx2[(0.41±0.05)比(1.01±0.13)]、OPN[(0.39±0.04)比(1.02±0.15)]、OCN[(0.40±0.03)比(0.99±0.14)]及OPG mRNA[(0.41±0.11)比(1.03±0.17)]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葛根素可上调OPG mRNA水平,下调RANKL mRNA水平,降低LPS诱导的成骨细胞炎症反应,拮抗LPS对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GRP78/PERK/CHOP通路实现的.
    • 刘丹; 赵冰; 程天英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骨保护素(OPG)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并发NAFLD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T2DM未合并NAFL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采集血液,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ysC、OPG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因子水平并探讨其与T2DM并发NAFL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ALT、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O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分别与HOMA-IR、TG、TC、LDL-C、Hcy、CysC呈独立相关性.结论:T2DM合并NAFLD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HCY、OPG等有较大关系,HOMA-IR、TC、TG、LDL-C、Hcy、CysC是T2DM并发NAFLD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Hcy、OPG水平,改善预后.
    • 全泉
    • 摘要: 目的探究T-scanⅢ对咬[牙合]力的控制以及测量牙槽骨高度、龈沟液中OPG和RANKL水平变化对牙周炎患者固定义齿修复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20例牙周炎伴前牙缺失患者,其患牙基牙牙槽骨吸收在1/2~2/3。为患者采取固定义齿修复,于戴牙时借助T-scanⅢ系统调颌。在修复前、修复后借助该系统对牙槽骨高度、龈沟液中OPG和RANKL水平及咬[牙合]力心点位置进行检测。结果处于正中咬位置时,咬力心点距X轴垂直距离,修复前长于修复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槽骨吸收在1/2~2/3的患牙,可在牙周治疗及去髓手术后采取固定义齿修复,并在修复前中后以T-scanⅢ系统检测,可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 魏根红; 王上曾; 田明波; 郭国兴; 郭小伟
    • 摘要: 目的:研究双藤汤醇提取物对去势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SPF级SD雌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40.25 g·L^(-1))、双藤汤醇提取物高剂量组(161 g·L^(-1))、双藤汤醇提取物中剂量组(80.5 g·L^(-1))、双藤汤醇提取物低剂量组(40.25 g·L^(-1)),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去势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2 mL进行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2个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诊断仪检测大鼠左侧胫骨和股骨骨密度值;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1)、骨钙素(bonegla protein,BGP)和I型前胶原N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propeptide,PINP)的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股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OPG mRNA、RANKL mRNA、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和胫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BGP、PINP的水平及股骨组织中OPG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TRAP、CTX-1的水平及股骨组织中RANKL、NF-κB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骨组织呈严重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双藤汤醇提取物给药组大鼠股骨和胫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BGP、PINP的水平及股骨组织中OPG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RAP、CTX-1的水平及股骨组织RANKL、NF-κB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骨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双藤汤醇提取物可提高去势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和骨组织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OPG表达,抑制RANKL、NF-κB表达有关。
    • 刘莉玄; 李莉; 陈昱颖; 胡星云; 宋卫东; 杨川
    • 摘要: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模型对小鼠炎症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 将16只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糖尿病组小鼠采用于6周龄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建立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柠檬酸盐缓冲液.在7周龄时对两组小鼠均于双侧后足足垫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的完全乳化剂,每只足0.5 mL建立小鼠关节炎模型.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双足足趾厚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踝关节OPG、RANK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OPG、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STZ组小鼠空腹血糖升高(P1,表明骨吸收过程显著高于骨生成过程.结论 在胶原诱导炎症性关节炎模型小鼠中,虽然非糖尿病小鼠的关节炎发展更快、肿胀程度更严重,而糖尿病小鼠关节炎持续时间更长,且骨吸收过程更严重.
    • 马宗民; 李淑娴
    • 摘要: 为研究咀嚼力增强对骨质疏松大鼠颌骨骨丢失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选取30只雌性SD大鼠进行实验,行摘除卵巢术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喂食高硬度饲料建立咀嚼力增强动物模型,检测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牙槽骨骨形态计量学指标、TGF-β与OPG、RANKL基因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血清E2增加、BGP和ALP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牙槽骨TGF-β、OPG显著增加,RANKL显著降低,骨体积分数(BV/TV)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咀嚼力增强能够影响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TGF-β与OPG、RANKL等指标的表达,可延缓骨质疏松大鼠颌骨骨丢失,对骨质疏松大鼠颌骨骨丢失有一定保护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