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高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特种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专利文献56192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北京口腔医学、广东牙病防治等; 牙槽骨高度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井芳、何家才、刘宝珍等。

牙槽骨高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6192 占比:99.86%

总计:56273篇

牙槽骨高度—发文趋势图

牙槽骨高度

-研究学者

  • 井芳
  • 何家才
  • 刘宝珍
  • 刘郁
  • 姚希
  • 尹禄
  • 张运
  • 张钰晶
  • 彭于治
  • 戴永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谦
    • 摘要: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BR治疗。比较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种植成功率、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PES和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可提高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PES评分、WES评分,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效果优于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术治疗。
    • 陈佳君; 薛超然; 王沛棋; 白丁
    • 摘要: 牙根位置对于正畸治疗的健康、稳定、美观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应用二维放射影像评估牙根位置的准确性、精度不佳。近年来,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及其重建影像测量牙根三维空间位置及角度已经成为主流。牙根位置主要通过在颊舌向、垂直向、近远中向三个方向上测量牙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测量牙根角度来描述。牙根颊舌侧的牙槽骨厚度代表颊舌向位置,牙根在牙槽骨中的垂直高度及与上颌窦的距离关系代表垂直向位置,根间牙槽骨厚度代表牙根近远中向位置,牙根角度则多以传统的二维测量中的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轴倾角、转矩等角度表示。拟合CBCT和数字化模型数据能监测正畸治疗中的牙根与牙槽骨位置关系,但需要更为全面、规范的牙根位置三维测量方法,以充分利用CBCT提供的牙根数据研究相对于不同层次解剖结构的牙根最佳位置,从而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优化正畸诊疗数字化设计。
    • 姜娟; 薛青; 丁晓华; 刘莹; 陈岱韻
    • 摘要: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掩饰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高度的特征,探讨正畸掩饰治疗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槽骨厚度、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畸掩饰治疗的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对正畸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及牙槽骨高度项目值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后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及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93mm和0.89mm(P<0.001);上颌前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水平及唇侧牙槽厚度在根中水平分别平均减少0.80mm和0.35mm(P<0.05);下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5mm、0.50mm)(P<0.001);下颌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及舌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40mm和0.42mm(P<0.001);上下颌牙槽骨唇侧附着高度分别平均减少0.48mm和0.74mm(P<0.001)。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掩饰治疗后,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存在一定的减少,因此矫治中应时刻关注牙槽形态的变化,尽量减少上下前牙代偿性移动,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 吕海燕; 曹鹰; 余晶
    • 摘要: 目的 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6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牙周常规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正,对照组实施牙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牙槽骨高度、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CI、SBI、PLI、PD、CAL、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牙槽骨高度、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SBI、PLI、PD、CA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牙周病患者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治疗,能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利于患者康复.
    • 尹莉; 尹琳; 胡淳
    •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CBCT观察拔牙矫治上颌前突的患者在内收前后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正畸患者40例,均采用拔牙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CBCT,观察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测量.结果 内收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根长度为(11.35±1.02)mm、(11.97±0.90)mm,短于治疗前的(12.16±1.12)mm、(13.02±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唇侧牙槽骨高度为(3.03±0.40)mm、(2.31±0.85)mm,低于治疗前的(3.60±0.40)mm、(3.38±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牙槽骨高度为(5.01±1.26)mm、(4.79±1.11)mm、(3.44±0.68)mm,高于治疗前的(2.49±0.70)mm、(3.01±0.52)mm、(2.58±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尖牙唇侧根中部牙槽骨厚度为(1.51±0.28)mm、(1.32±0.23)mm,高于治疗前的(0.97±0.23)mm、(1.04±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根中部牙槽骨厚度为(0.37±0.13)mm、(0.45±0.18)mm、(0.63±0.21)mm,低于治疗前的(1.67±0.40)mm、(1.09±0.30)mm、(1.66±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前突患者内收后,牙根吸收明显,牙槽骨改建以骨吸收为主,骨形成较有限.运用CBCT可以准确观察牙根及牙槽骨的改建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缺乏统一的三维参考系.
    • 王贯新; 马睿
    • 摘要: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成人中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唇侧外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1例中度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进行正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上颌中切牙牙根长度、牙槽骨高度及密度、唇侧功能和美观评分.结果:治疗后牙根长度(12.07±2.11)mm,较治疗前(12.84±2.15)mm降低(P0.05),近中位点牙槽骨高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牙齿排列、后牙咬合、前牙覆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能有效缓解中度牙周炎患者的牙根吸收、保留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可获得较好的唇侧外观效果.
    • 莫舒蕾; 甘抗; 朱珂珂; 庞祎; 朱娟芳
    • 摘要: 目的 评价口腔种植修复中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50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于微创拔牙术后接受牙槽嵴保存术,对照组于微创拔牙术后接受常规拔牙术后处理.于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拍摄CBCT影像,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牙槽骨的高度及宽度,比较牙槽骨的吸收量.结果 术后即刻,观察组与对照组牙槽骨高度、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牙槽骨高度与宽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槽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拔牙术后处理相比,牙槽嵴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槽骨的吸收.
    • 陈晓莹; 谭永俏; 罗剑戈
    • 摘要: 目的 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牙列缺失患者美学效果及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门市口腔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0例牙列缺失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口腔种植拔牙修复技术,观察组患者开展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美学效果、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变化,以及患者对美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美学效果评分、总美观率及患者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均少于对照组;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均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牙列缺失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减少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丢失情况,提高修复效果和美学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
    • 全泉
    • 摘要: 目的探究T-scanⅢ对咬[牙合]力的控制以及测量牙槽骨高度、龈沟液中OPG和RANKL水平变化对牙周炎患者固定义齿修复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20例牙周炎伴前牙缺失患者,其患牙基牙牙槽骨吸收在1/2~2/3。为患者采取固定义齿修复,于戴牙时借助T-scanⅢ系统调颌。在修复前、修复后借助该系统对牙槽骨高度、龈沟液中OPG和RANKL水平及咬[牙合]力心点位置进行检测。结果处于正中咬位置时,咬力心点距X轴垂直距离,修复前长于修复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槽骨吸收在1/2~2/3的患牙,可在牙周治疗及去髓手术后采取固定义齿修复,并在修复前中后以T-scanⅢ系统检测,可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 方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密附着体修复后对远中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5例KennedyⅠ型和Ⅱ型牙列缺损患者,均使用精密附着体修复,将缺牙区相邻的两个前磨牙选作基牙,在修复前,修复后1、3、6个月,分别采集基牙的龈沟液(GCF)并称重,比较修复前后基牙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 修复后1个月的GCF量(0.34±0.06)mg与修复前的(0.32±0.07)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的GCF量为(0.49±0.13)mg、修复后6个月的GCF量为(0.50±0.13)mg,多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后的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精密附着体修复牙列游离缺损时应注意维护基牙的牙周健康,强化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